在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中,《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具争议*、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在你16岁时,也许你会被《罗密欧与朱丽叶》感动得热泪盈眶,却觉得《暴风雨》不知所云;而当你60岁时,也许会深深被后者所带有的神秘主义*彩所打动,对人生有所感悟,而前者却已经无法再次激起你心中的波澜……但无论你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历程,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中找到一些似乎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
因为它谈到了人生的抉择,谈到了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与生活环境下的人,在对他个人而言是独特的,而对于全人类而言又是普遍的命运面前,在只有从过去所积累的有限经验可以依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经历也代表了我们自己的经历,他所面对的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我们面对绝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雾中寻找真相,在两难问题中做出决策,在一个失去标准与可以衡量标准的尺度的世界中重建价值体系与精神大厦……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时。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的弱点的表现,让我们从心底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见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极其珍视感情的,在他以装疯来躲避国王的*时,他依然抑制不住对奥菲丽亚的思念,不忍心让她因自己的装疯而痛苦,而冒着受到国王怀疑的风险给她写了一首小诗:“Doubt that the stars are fire; Doubt that the sun doth move; Doubt truth to be a liar; But never doubt I love.”就是这样,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原来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究父王死因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格不允许他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寻找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择稍有不同,他和其他人最终的命运都会改变,但他的经历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认为是正确的而实际上是致命的抉择。
最后,哈姆雷特并没有为自己的抉择感到遗憾,他只是希望赫拉斯能为他“在这残酷的世界中气息艰难地呼吸,诉说我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每个抉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所以在这里假设哈姆雷特能回头重新抉择,将是何等情景,毫无意义。我们每个人也如此,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所做的每个抉择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命运。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我们的抉择是否正确,我们也必然要接受自己抉择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就像哈姆雷特所说的“事情就这样未知,将留在我身后!”或许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不如“生存还是毁灭”那般严重,然而,在这个充满风险、混沌的世界里,要想做出正确的而不是仅仅合适的抉择,绝非易事。
在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标准可以衡量其善恶的世界中,勇敢地做出抉择,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大概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所在吧。
哈姆雷特读后感800字2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他可谓是将世上所有的悲惨都聚集在了这位可怜的王子身上。
父亲被自己的叔叔杀害,母亲改嫁,居然还下嫁给自己的轼父仇人,爱人发疯后不幸死去,最后连同自己,朋友,母亲都在这场悲剧中被完全吞噬了。这一连串悲剧都是源自欲望和仇恨。叔叔的贪婪欲望使他作出了违背天理伦常之事,也招致了自己亲侄子的无法泯灭的仇恨,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无法避免的祸根,直至最后家破人亡。而小王子呢,因为父亲的死而悲痛万分,又因父亲的鬼魂而萌生了复仇的念头。于是步步谋划,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替父亲报仇,却又要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母亲,却不曾想到意外之事不断发生,母亲、爱人、朋友、自己都一并失去了。
莎士比亚仿佛在用这样的文字像世人揭示仇恨的可怕,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把锋利无比,还涂满了毒*的双刃剑。运用他的人就如同是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在失去理智再刺伤别人的同时,也难免是使自己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人类对仇恨的诅咒与排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同样也向人们阐述仇恨比罪恶本身更罪恶。无论是怎样的理由,举起仇恨就是一切罪恶与不幸的开端。虽然了结这个道理,人类却又不曾摆脱这个幽灵,不断有人为了仇恨害人害己,即使是无尽的鲜血也没能洗刷掉它的存在。
《哈姆雷特》不断的被人们以各种方式各种形式演绎,电影一部又一部,人们却百看不厌,源于《哈姆雷特》紧凑的戏剧情节,高潮迭起,惊喜不断,所有的紧张气氛都要等到故事的最后才会得到缓解。多种多样对大师作品的演绎不断给予我们新的惊喜和意外,对于仇恨的解释,对莎士比亚的解释。即使有一些并不太尽如人意,人们依旧对次充满好奇。因为莎士比亚,因为这位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和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演绎都会让人对这一部经典再一次来一遍心灵对话,每一次的对话都是对人生新的体验,这就是《哈姆雷特》的魅力所在。作家们用他们的文字时刻提行这人们这把剑的冷酷和恐怖。仇恨的双刃剑,舍弃它比拿起他来捍卫自己明智得多。
哈姆雷特读后感15003
哈姆雷特读后感
真实自我,不凡之心
年少时,面对难以抉择的物品,我们常凭由指尖在它们之间游走,任凭命运点将,选择其一。这种依赖他人做决定的习惯,让我患上了选择恐惧症,总期待着“上帝”来安排我的“命运”。
直到读到《哈姆雷特》,这句话击中了我: “生存或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是奋力抗争,还是就此沉沦。在悲痛和抑郁的侵蚀下,哈姆雷特眼中高洁的花卉尽数凋零,取而代之的是肆意疯长的杂草。露台之夜后,仇恨的火焰在哈姆雷特的胸中熊熊燃烧。他选择了复仇,即使这意味着他深爱之人奥菲莉娅、固执的波洛涅斯的陨落,甚至自己的毁灭。为了复仇大业,他抛弃了生存,视皇室如无物。这就是他的选择,一条伟大而令人扼腕长叹的君王之路。
莎士比亚的作品跨越时代,犹如夜空中的北斗七星,指引人们前行。哈姆雷特并非一个过时的角*,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映射。
童年时,我*格内向,在长辈面前往往默不作声。怯懦或勇敢,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选择题。后退,看着属于我的机会远去;前进,对自己说,生活本该更加精彩。于是我选择坚持和勇敢,六岁便开始学琴和书法,漫长的学习让我远离了许多玩乐时光。烦躁、哭泣、放弃的念头不断滋生。但始终坚持,直到看到那朵孕育已久的花苞慢慢绽放,心中盈满了幸福。
长大一些,父亲带我去游泳池练习。他鼓励我放手去搏,当我发现水已淹没下巴,庆幸自己没有无助地扑腾,而是大口吞咽着池水。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渐渐地游动,在浪花中翻腾。学会新技能的 喜悦令我振奋,更欣慰的是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沉着与勇敢。这一次,我做到了果断而正确的选择。
人生之中,我们总面临着各种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而放弃是如此令人不舍,无论是美食、新衣,还是*的电脑游戏。但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获得更宝贵的东西。舍得,舍得,不舍何所得?当凭着自信做出选择,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随之而来的喜悦也会驱散放弃的失落。
也许我该学会用自信去面对选择,将其作为一种生存的本能。
人生中的选择虽然众多,但却是有限的。如果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实、快乐,就应该珍惜每一次选择。即使人生如朝露,即使苦短多叹,但积极把握自己命运,无疑是通往人生高峰的捷径,也是战胜自我的信念。每一个抉择都不会轻松,在一个没有衡量善恶的尺度,只有目标的世界上,勇敢地做出抉择,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哈姆雷特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吧?
是怎样的人,就有怎样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仰望天空,也可以选择脚踏实地。但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要让它成为我们的骄傲。我要做真实的自己,择一颗不凡之心,成为自己的希望,自己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