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各校语文科组本学期需组织不少于两次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学习,结合本校问题有重点地进行。重视学后运用,根据新标准和大纲评价师生的教与学。
召开三次全市初中苏教版语文教学观摩会,研究苏教版初中语文精读、略读、写作、口语交际、诵读欣赏、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及评课标准。
初一学生使用“初中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具体要求见该表。
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诵读欣赏、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作文及附加题。基础知识涵盖常用词语书写、词语解释、改错字、改病句、修辞手法运用、正楷书写诗句。阅读包括课内精读和课外精读。作文包括大作文和应用文写作。附加题涵盖课外略读和仿写。
初二和初三期末考试试卷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及附加题。基础知识涵盖词语书写、词语解释、改错字、改病句、语法修辞运用、正楷书写诗句。阅读包括课内精读和课外精读。作文包括大作文和应用文写作。附加题涵盖课外阅读和仿写。
使用市教研室编写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单元测试题,每单元教后及时检测,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和学。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计划合集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教材中记叙类文章居多,第三单元在语文与科学的结合上有所突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注重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两个文言文单元的课文选编主要考虑了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围绕人生主题编排。《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章,讲述了母亲对他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中,诗人牛汉回忆一本书的经历,表达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描绘了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其深邃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展示了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的人生片段。“综合*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则围绕母亲这一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课文均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语言优美,富有哲理,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中的“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诗意浓厚的抒情活动。
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五篇课文均为科学文艺作品,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综合*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的“科海泛舟”则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并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不同场合中的歌唱情景;《端午的鸭蛋》展示了平淡生活中的趣味与诗意;《吆喝》展现了生活中的“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介绍了两位民间高人。 “综合*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的编排方式为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做好以下两点:一、重视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较大,要求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及五首诗词、《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领悟能力。文言文内容较浅显,加上注释用通俗现代语,认真读几遍至少能读懂大半,这是探究的基础。实践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楹联的兴趣,养成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均依据这三个方面设定了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方法方面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需注意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的感人形象、震撼情景和语言特*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同时,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课文时,要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注意课文如何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周密。
默读应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