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浆糊,作为传统鞋帽和服装制作工艺中的常用材料,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出。然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它是一种极富创作潜力的材料。浆糊不仅具备粘合的基本功能,其独特的粘*和质感,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们决定重新评估浆糊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并探索它带来的全新表现形式。
活动目标:
1. 探索并尝试使用浆糊、小棒等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体验浆糊刻印画所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
2. 鼓励幼儿根据*彩进行大胆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彩*的地球”主题画。
3. 培养幼儿的绘画习惯,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和*作技巧。
活动准备:
- 教具 :小鸟手掌饰,教师示范用扇形纸若干
- 音乐磁带及光盘
- 材料 :每位幼儿一张扇形纸、不同粗细的小棒、抹布、彩*浆糊(由浆糊和颜料调配而成)
- 辅助工具 :塑胶地毯,每位幼儿一份围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欣赏故事《彩*的地球》
教师讲述故事《彩*的地球》:一天,小鸟问鸟妈妈:“地球是什么颜*的?”鸟妈妈回答:“只要飞一圈,绕着地球,你就会知道。”于是,小鸟飞呀飞呀,它首先看到了一片蓝*的大海,开心地喊道:“啊!地球是蓝*的!”并用扇形纸片做了个标记。
(教师示范:取一张扇形纸,蘸上蓝*浆糊,均匀地涂满纸片,从一端涂到另一端,直到整个纸片覆盖蓝*,完成底*后,用细小的小棒在蓝*背景上刻画海洋中的景物。)
2. 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小鸟看到的绿*、红*、棕*和黑*分别代表什么?他们可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二、基本部分
1. 激发创作灵感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只小鸟,飞过不同的地方,你会看到哪些颜*和景象?你想不想也画一画这彩*的地球?”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分享自己的创意,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介绍*作材料
教师向幼儿展示彩*浆糊,讲解其制作过程:彩*浆糊是由糨糊和颜料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粘*和厚度,适合做底*涂抹和细节刻画。接着,教师鼓励幼儿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感受浆糊的独特效果。
3. 分组*作
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提供多种颜*的浆糊,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进行创作。
教师重点辅导幼儿刮涂底*,帮助他们掌握涂抹均匀的技巧。
4. 小棒的使用技巧
根据创作需要,教师介绍不同粗细的小棒。粗的小棒可以用来画物体的外轮廓,细的小棒可以用来刻画细节。教师提醒幼儿涂*时要注意均匀,且尽量避免弄脏桌面和衣物。
三、结束部分
1. 作品展示与分享
幼儿完成创作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想法。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将自己创作的部分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彩*的地球”。
2. 歌曲欣赏与评价
播放歌曲《让地球更美好》,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幼儿可以回顾自己的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评价作品,表达对地球美好愿景的愿望。
延伸活动: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二班的美术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们更多地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缺少童趣。但他们对*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这学期是他们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地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含量的创造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运用形、*、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浙美版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
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3、工艺美术(实用)的特点,能了解接受并明确现代生活中工艺美术的应用和地位。
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5、人物速写中,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6、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彩等基础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学习*彩基础知识,掌握*彩的明度与*相对比。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火花、贺卡和书籍作品。学习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有规律的变化,掌握渐变原理,画出形或*的作品。
掌握*彩的明度、*相对比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设计贺卡或其他作品。掌握渐变原理,抓住形或*的规律变化,画出渐变作品。了解*建筑历史成就,了解*历史画,提高欣赏能力,激发爱国热情。
五、教学措施
1、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深入钻研教材,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4、利用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培优和转困措施
1、给优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更好的体现其价值。
2、在课堂中多表扬差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为他们寻找“讲解员”,做到一帮一,有问题先找讲解员解决。
3、对进步的同学做相应的奖励,来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七、课时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教材讲解
第二周
流动的风景线
第三周
公共汽车站
第四周
手绘校园招贴
第五周
请柬
第六周
我的小学生活
第七周
画展设计
第八周
画家故居
第九周
墙
第十周
祖国美景知多少
第十一周
美无处不在
第十二周
竹
第十三周
奇思妙想
第十四周
纸雕塑
第十五周
包装盒设计
第十六周
*的世界遗产
第十七周
复习
第*周
期末测试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概况分析: 本届四年级学生基础较为扎实,以大胆的绘画风格和精致的*彩运用为特点,展现出对美术的浓厚兴趣。然而,他们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仍有待提升。
四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形、*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通过绘画、观察、实践等方式表达内心世界,同时学习并体验各种工具和媒材的应用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四大类,涵盖了二十课内容。其中,设计与应用课程涉及6课,造型表现类占据17课,欣赏与评述有6课,而综合与探索仅有1课。此外,还加设了一节手工课,内容为《为父母制作生日卡片》。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启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观察能力,促进其良好的审美习惯。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和*彩运用,设计制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
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周围环境和自然美,激发其对美术表现和创造的热情。
进行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周围环境和自然美,激发其美术表现和创造的愿望。而教学难点则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基本措施:
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编写详细教案,准备范画、手工示范作品和教具。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视觉形象,讲解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意识。
加强辅导,引导学生自主绘画,而非单纯手把手指导,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将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备课,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推动教学的良*循环。
教学总结:
学期初,与同事共同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备课方面,认真准备每节课的教案和范画,并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材料,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利用学科特点和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