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能够*认识10个新词:“寄、*、封、块、箱、退、扫、久”等,并了解部首“两点水”的含义。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描摹写这些生字,同时掌握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的方法。
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模仿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具备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以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初步了解非洲和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并能将这些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经验中,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
重点与难点:
*认识8个新生字,掌握部首“两点水”的应用,以及音序查字法的运用。
能够发挥合理想象,与同学合作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引发学习兴趣:
展示“*”字及其拼音,通过拼音的提示,讨论如何记住字形?
学习“两点水”部首,探讨有哪些字带有这个部首?
完善课题,共同朗读。思考:阅读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或想了解的内容?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我们来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谁给谁寄*,最后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根据常规方法学习生字,通读课文。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给予充分时间。
集体交流反馈:
逐一抽取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确发音。
展示一句话:“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运用音序查字法找到生字“块”,并与已学过的“快”进行比较,思考它们的含义有何不同?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通过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的信后,心情如何?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描述。
展示词语:“生气糊涂”,并正确发音。
探讨洪洪为何生气?它采取了什么行动?找出相关句子,与同桌朗读。
师生配合,朗读第三节至第四节。
从文中找出企鹅糊涂的迹象,自行朗读第四节内容。
四、训练表达思想:
在这一情节中,另一只小企鹅解开了谜团。现在,他们要给狮子洪洪打电话,电话内容会是怎样的呢?先自己思考,与同桌交流并表演。
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通过阅读课文,你有何感悟或发现?
五、复习巩固:
复习词语。
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描写“寄、箱、过、退、久、*”等汉字的写法。
《*花》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
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学会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轻声音节和后鼻音节。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汉字,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你看到过玻璃上开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就讲了这样一件趣事。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读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图文对照读。
2.检查自学。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
清晨看见晶亮*花惊奇柔嫩丰满牡丹这时候送给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②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一朵朵)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
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①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②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③指名读,评价。
④再指名读。
⑤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⑥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见、他、丰、从、时、说。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一、复习检查
1.选字填空。
他它
①小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花,()很惊奇。
②*花真漂亮啊!()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
二、继续精读训练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玻璃窗上开的*花漂亮吗?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小童觉得*花怎么样?为什么?
(3)出示: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①指名读。
②比较:
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晶亮,洁白。
a.自由读,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b.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的意思。
c.“一束束”和“一束”一样吗?为什么?
③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④尝试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玻璃上开了这么多漂亮的*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心里会有什么疑惑?小童问妈妈什么了?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出示:
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话中的两个“你”是指谁?
③讨论:
a.*花真的是冬爷爷送给小童的吗?
b.妈妈为什么说是冬爷爷送的呢?想一想:在春天、夏天、秋天,你能不能看到*花?
c.冬爷爷的*花是不是仅仅送给小童的?
④小结: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许多的奥秘。
(5)分角*朗读。
(6)指导看图,说说冬爷爷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花,还
给田野、树木、房屋带来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认读:从、说、时、送。
2.说说在写这些字时,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范写“说”、“时”。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我们的课上到这里,我想*花已经开在同学们心里了。现在呀,天气慢慢变冷了,冬天快到了,你只要细心去观察,也会发现*花的。到时候,你可以用彩笔把它画下来,或者用数码相机把它拍摄下来,也可以用一两句话写下它的样子,让美丽的*花永远留在你身边。
*心《纸船》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心及其作品的风格,培养文学情趣和素养。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进一步学习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诗人对母亲真挚的思念情感,并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安排: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与教师交流,初步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感知诗歌内容。
以朗读促进理解,加强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本课时以讲读为主。
教学步骤:
一. 导入,介绍作家及其作品
以《游子呤》为导入,唤起学生共鸣,引出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情感。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有关*心的资料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她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以及著名的散文集《寄小读者》。
二. 指导学生朗读*心《纸船》,感知诗歌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进行试读,全班讨论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1) 参照课后练习题的第一题,标出第二、第三节的节奏和重音。 (2) 小组或同桌讨论朗读时的语速、音量、情感基调。 教师提示:语速较慢,声音低沉,表达深沉的思念和哀伤。 (3) 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使用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品味。
全班进行配乐朗读,感受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 合作探究,培养鉴赏能力
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 (1) 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要表达何种思想情感? 提示:围绕游子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回答。有的可能深入探讨漂泊无依的孤独、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等。 (2) 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提示:“从不灰心地把每一张纸叠成纸船抛入海中,希望纸船带着自己的思念”,“载着他的爱和悲哀”,“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3) 哪些词语和句子最精妙,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勾画出来,并写上简短的批注。 提示:例如:“从不肯”、“总是”、“每天”等词语中蕴含着执著的思念;“梦中看见”、“含着泪叠的”等表达赤诚和深情。 (4) 这首诗歌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有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谈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