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西方成熟市场上的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然而,这并非因为股权融资成本低廉,相反,高折价发行使得上市公司承担了较高的机会成本。低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股权融资偏好;折价发行;公司治理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如何合理安排融资结构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并提升公司价值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黄少安、张岗(2001)指出,股权融资偏好不仅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害投资者利益,还对公司治理和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

一、文献回顾

MM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该理论在无摩擦的完美市场假设条件下得出了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的结论。Ross首次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企业融资结构分析,基于此,Mayes et al.(1992)指出,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可能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错误估计,进而影响公司融资的成本和效率。此外,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流通时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探析2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的难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为解决股权激励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阐述了全流通时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并指出了当前实施股权激励所面临的障碍。为了保障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应该规范股票市场运作、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加速建立竞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供支持。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在80~90年代经历了迅速发展。其产生背景主要在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公司股票为激励标的,对公司经营者实施的中长期激励措施。这种激励使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持有股权,参与企业决策并享有股权增值收益,同时也承担一定风险,从而更加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股权激励在国外股份制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经营者长期激励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高科技企业中应用广泛,其中股票期权制度的使用范围最广且效果最显著。

全面流通时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解决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长期激励不足的问题。其次,降低了代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经营者的努力工作积极*与主动*。第三,有利于以较低成本吸引优秀人才。综上所述,实施股权激励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将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从行为金融学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3

摘要:本文以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差异为切入点,结合对我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实际行为的分析,探讨了非理*因素对公司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健康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融资决策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差异

传统经济学是一门非实验*科学,大部分研究依赖于合理的假设。现代金融理论,如CAPM和APT等,以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该假说包括三种效率市场层次:强、半强、弱,但都建立在三个理论假设之上:①投资者理*,能够理*评价证券价格;②尽管部分投资者非理*,但其交易是随机的,相互抵消,不影响价格;③即使存在相同的非理*行为,市场可通过套利使价格恢复理*。因此,传统金融学认为,尽管非理*投资者可能短期扭曲市场价格,但理*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将股价拉回内在价值水平,使公司股价不会长时间背离真实价值,管理者不需频繁调整投融资决策。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市场现象,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行为金融学以有限理*和有限套利为基础,从实验和心理研究角度研究市场,认为投资者心理偏差导致非理*行为,使股价偏离真实价值,有限套利无法纠正,从而影响公司的真实价值在市场上的反映。

非理*因素对公司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2.1 投资者非理*下的投融资决策

*股市经历了暴涨暴跌,存在大量非理*投资者,其心理状况和行为影响市场。市场乐观情绪、牛市思维导致羊群效应,使股票价格偏离真实价值,属于虚假繁荣。行情景气与低迷时期,各行业估值变化大,市盈率普遍下跌。尽管货币政策收紧影响了投资者对银行业未来利润的预期,但市盈率仍低估了商业银行价值。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大多数投资者非理*,使得上市公司价格不能反映真实价值。面对非理*投资,理*管理者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融资。Stein提出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指出,理*管理者应利用投资者非理*狂热时机发行更多股票,或在股价低估时回购股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