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这学期我们二年组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活动,下面就我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一总结。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工作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一、考查内容

(一)行为习惯方面

1、养成了良好的珍惜文具,护桌凳;遵守校规,安全第一;讲究卫生,不乱人垃圾;参加活动,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严格到校、休息时间。

(二)学习习惯

读写规范,书写认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表现,主动积极;小组合作,善于交流;喜欢阅读,注重积累。

(三)文明习惯

举止文明,待人礼貌;严格训练,及时反馈。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二,考查方式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三、考查结果

通过这次考查,全年级优秀率95%,部分同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到位。

同时,也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政教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在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七年级新生行为规范养成教学反思2

培养七年级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行为习惯尚未达到初中教育标准。尽管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参考,但内容繁杂,对学生指导作用有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摒弃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1. 行为规范教育

初中行为规范与小学差异较大,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时间和努力。七年级新生存在自理能力差、学习不专心、时间管理不当、不敢与老师交流等问题。

通过活动课和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范,开展小组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对行为欠缺的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要求学生从细节入手,严格自律:

学会学习、就餐、说话、*、审美

学会劳动和强身健体

学习勤奋钻研,生活节俭,礼貌待人,团结友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行为有所改善,自理和自制能力增强。

2. 健全班干部职责

从学生中选拔具备一定能力和胆识者担任班干部并提供培训,指导工作方法,统一思想,制定班级目标。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动态,商讨班级工作开展事宜。这有助于提升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激发其班级管理的积极*。

学生自我管理实施以来,学生的自觉*增强,班干部能力提升,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开展竞赛活动

初一新生普遍好胜心强。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如黑板板书竞赛、小组辩论赛、课上朗读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优秀班干部和学生评比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也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帮助初一新生适应初中生活,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新生表态发言中纷纷表示将制定新目标,做好扬帆起航的准备。

养成教育总结3

养成良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如一日的努力。特别是养成好习惯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惰*,而好的习惯正是能够帮助人们战胜这些惰*,从细微之处着手,逐渐培养。

行为习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养成教育管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推动教育内涵提升发展,构建文明*校园,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自从去年开始进行养成教育工作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够铸就的,而是需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反复*和复杂*的引导。我们制定了“养成好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实施方案和“大练基本功,养成好品行”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学校板报、校园广播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熟知、中年级熟读、高年级会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遵照执行。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守则》和《规范》知识能力测试,以表扬成绩优秀者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每天我们安排学生进行《守则》和《规范》的行为监督检查,真正将这些规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为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们还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响应市教体局的号召,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学校板报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做勤俭节约小天使”活动,开展“光盘行动”,以加强学生的节约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我们在升旗仪式上发出了《文明行路,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并在班级里开展了“文明行路、争做马路小天使”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此外,我们还响应了镇党委的号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和组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好习惯。我们还组织了“美丽家园—我的家”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中传播文明卫生宣传,清理街道垃圾等实际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我们的长期教育目标是让“养成文明行为,遵守公共道德,树立文明新风,当好文明学生”成为学校的共同追求。为提高同学们对节约用水环保的意识,我们通过班会和课外活动进行了“节水,在我身边”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时刻节约用水。此外,我们在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组织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教师劳动、孝敬长辈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告别零食,清洁校园”等活动,我们设立了监督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修身律已,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

最后,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生时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够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