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解读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从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介绍汉魏晋时期诗歌的发展变化,导入《孔雀东南飞》一诗。
了解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1. 预习提示:
大致叙述诗歌故事。
学习侧重点。
阅读关注点。
2. 诵读全诗,了解故事梗概。
3. 学生朗读,自由读或分角*朗读。
4. 学生复述故事梗概,要点: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5. 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诗歌情节。
文言常识积累
1. 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2. 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本自无教训、处分适兄意、便可作婚姻、叶叶相交通。
3. 一词多义:谢、相、见、迎。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分组改编课本剧并演出。
2. 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3. 思考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诗的艺术特*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人物*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课本剧表演
1. 分组表演《孔雀东南飞》课本剧。
2. 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分析人物语言和*格。
主人公形象特征感知
结合诗句,感知刘兰芝和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叛逆精神。
诗歌的艺术特*感知
通过学生对诗句的诵读,体会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重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汉乐府常识到诗歌情节,再到人物形象和艺术特*,逐步深入了解《孔雀东南飞》一诗。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2
枯荷听雨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中,我们在自主诵读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领略到了诗中人物个*化的语言,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个美点。这首诗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敏锐的眼睛。下面请同学继续分享自己欣赏的一个词语、句子或段落,并简述欣赏的理由。
探究:
一、人物形象塑造
(一)1. 生:第 9 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理由略)
师:本段运用了哪些手法?
生 1:本段用了铺陈和排比的手法。
师:请具体解释一下铺陈。
生 1:(沉默)
师:心里知道不好描述,是吧。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 2:严妆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刻画她的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 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体现了她爱美的特质。
生 4:我认为这表明刘兰芝知书识理,很有涵养。
生 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 6:我认为这说明她沉着、镇静,临危不乱。
生 7:这里也暗示了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因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我把大家的观点归纳总结一下:这段描写由足到头、由腰到耳、由指到口、由步,一系列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在美,更体现了她的精神美。美就在于她的沉着、镇定,美就在于她的独特涵养。
这段文字十分优美,请同学们聆听范读,认真体会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看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背诵出来,背会的同学请举手。
背诵流畅。(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起背诵一遍。声音洪亮,语速稍慢一些,情感再浓烈一些会更好。
2. 师:诗中有多处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其他例子。
生 1:第 2 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兰芝的聪明能干。
师:从 13 岁说到 17 岁,逐一描述,是否显得繁琐?本段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 2:不繁琐。这是纵向的铺陈,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意在强调兰芝的多才多艺和良好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理解,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何关联?
生 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了铺垫,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 13 段有类似的内容,是否有些重复?
生 4:不重复。它进一步突出了兰芝从小就聪明,教养很好,同时也转换了叙述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 学生诵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师:从另一个题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来看,这个悲剧故事中,女主人公刘兰芝更具人格魅力,主要是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
生 1:有。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生 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 3: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被兄长逼迫的。
师:她的心思依然放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生:举身赴清池”。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描绘太守办喜事的豪华排场——
生 5:反衬,反衬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而且太守家的喜悦和兰芝表面顺从、暗下死志的悲凉心境形成对比,强化了悲剧*。
总结:
本诗的铺陈排比手法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增添了声律和*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也有运用这种手法。能否回忆几句?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描绘人或事的各方面形态。它实际上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高中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3
【设计思想】 《孔雀东南飞》作为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其艺术*浓厚,充满了抒*彩,展现了悲剧美的精髓。"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外,更应引导学生感悟悲剧的美,进而思考悲剧对生活的意义。通过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学品味和探究能力,使之获得语感、美感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起兴特点、民歌气息、抒情意味和艺术夸张运用。
深入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审视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味诗中的抒情意味。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同时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以创设悲悯氛围,激发情感。
引入: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的爱情悲剧是《孔雀东南飞》的主题。这个故事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本节课将深入探究这个悲剧的内涵,共同品味其中的美与哀,感悟生活的深意。
二、指明方向,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确立学习重点。
提出探究要求,引导学生预习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品味鉴赏,探究悲意
学生合作讨论,从多角度品味诗歌,探究其中的抒情意味和悲*彩。
指名学生进行鉴赏,要求表达自己的感悟,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老师及时引导并提供方法支持,确保鉴赏质量。
四、体验反思,情感熏陶
老师讲解悲剧的特点和创作意图,引用相关名言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悲剧的内涵。
引导学生对现代生活中的悲剧现象进行思考和表达,促进他们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珍惜。
五、课外研究,获取新知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扩展对悲剧美的理解,获取新的知识和见解。
六、作业
要求学生为《孔雀东南飞》写一首歌词,表达对悲剧美和生活的感悟。
推荐一个感动自己的悲剧故事,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