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家长,年幼的宝宝由于免疫力和抗病力较弱,因此亲吻宝宝可能会传播疾病,这种亲吻指的是口唇接触到宝宝的脸蛋或口唇,因此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亲吻宝宝:
感冒: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感冒,病人的鼻咽部都寄生有细菌或病毒,因此通过亲吻可能传染给宝宝。
流行*腮腺炎:病人的唾液中存在腮腺炎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染给孩子。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的患者的咽喉区域通常寄生有多种细菌,当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菌感染时,亲吻孩子可能会使其感染。
肝炎:病毒*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患者的唾液或汗液中存在病毒,亲吻孩子可能会使其感染。
结膜炎:流行*眼结膜炎患者的眼分泌物或泪液中含有病毒或病菌,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口腔疾病: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常见口腔疾病通常由口腔不洁引起,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亲吻传染给孩子。
*病:有些母亲即使患有*病,也会拥抱、亲吻孩子,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感染。尽管轻微的*病感染者传染风险较低,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通过唾液传播给孩子的可能*就会增加。因此,当患者无法确定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时,最好不要亲吻孩子。
此外,一些非亲生父母出于对宝宝的喜爱或是为了讨好主人,常常想要在宝宝的脸上亲上几下。但考虑到来客的健康状况不明,家长可以巧妙地拒绝陌生人亲吻自己的孩子。
不能像照顾病人一样对孩子2
婴幼儿健康成长不单需要照顾,更需要运动和适当的“冒险”。玩耍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最佳途径,而当今许多家长却将婴儿视为“病人”。郭教授观察到,大多数家长都过度呵护孩子,如:
当婴儿四五个月大,能够自主抓握物体、吃饭时本能地握住奶瓶时,父母却紧握他们的手,阻止其运动和接触奶瓶。
当婴儿五六个月大,想要主动拿取物品时,父母往往会越俎代庖,直接递给孩子。
必须纠正这种观念,孩子并非病人。他们从胎儿期就具备各种能力,出生后拥有惊人的适应力和潜能。若以对待病人的方式呵护孩子,事事代劳,他们的潜能将逐渐消失,原本旨在促进孩子发展的早期教育反而会“伤害”他们。
婴儿的运动不仅具有运动价值,更关乎生命进化。从躺卧到直立行走,婴儿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一次根本*的质的飞跃。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玩耍、多接触陌生人,尊重孩子的兴趣。若孩子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家长可提供不同内容的音乐资料,从不同角度刺激孩子的听觉,如让其倾听来自不同方向的铃声、鼓声和歌曲等。
孩子面前不要随便承诺3
温馨时刻
扬扬的妈妈在午饭时发现,扬扬盯着挂历封面上的吹唢呐的小朋友,眼神中流露着喜爱。扬扬指着封面,执着地表示想要一把。他曾在他妹妹家见过类似的东西,但妹妹的已经坏了,或许在他的小脑袋瓜里,早就播下了渴望的种子。
面对扬扬的恳求,妈妈一时无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只好随口说道:“等爸爸下班回来后给你买一个,好不好?”扬扬这才停止了纠缠。
下午回到家时,扬扬正在楼下玩耍,并未提起唢呐的事。妈妈以为他忘记了,或者是因为没看到挂历。由于扬扬的爸爸要考试,便先在办公室看书,暂时无法回家。
晚上,妈妈带扬扬去广场玩耍,试图让他忘记唢呐的事。扬扬玩得很开心,但当他们回到家后,扬扬又开始提起唢呐,嘴里嘟囔着,指着茶机。妈妈意识到,他一定是想起了唢呐。
当扬扬的爸爸回家后,扬扬立即向他索要唢呐。妈妈此时感到愧疚,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轻易许诺。她对扬扬道歉,解释说爸爸太忙了,今天没有找到,但明天一定会给他买。扬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午,扬扬的爸爸就买到了唢呐,跑了好几家玩具店才找到仅存的一个。当他把唢呐拿给扬扬时,小家伙兴奋得像得到了珍宝,连忙吹奏起来。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唢呐声和扬扬欢快的笑声。
这件事让妈妈意识到,在孩子面前不要随意承诺,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如果父母没有兑现诺言,将会损害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如果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否则要坦诚地向孩子解释无法兑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