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常去姥姥家,因为我喜欢姥姥家的那片小树林。

春天,我和慧慧、欣欣在那儿观花。只见嫩草群中偶尔会有一两朵花儿在傲然挺立,显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这些花儿躲在草下面,用手拨开草一看,嫩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面,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姥姥家的那片小树林作文

夏天的中午,我们仨在小树林里乘凉。我们用树枝折成一顶小帽子,戴在头上还真像女侦探呢!我们有时会与蝴蝶嬉戏,看着一朵朵五颜六*的“花儿”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们也跟着旋转起来。

秋天,我们常常在小树林里捡落叶,做标本。有时我也会靠着树桩,看树叶飘落的景象。有一次,慧慧不小心把欣欣篮子里的长毛的叶子看成自己的,便拿去了。可是机灵的欣欣看见了,赶忙跑过去说:“这片叶子是我的,快还给我。”可糊涂的慧慧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这时,我说:“那样的叶子我一共采了三片,每人一片,查一查你的篮子不就行了吗?”听我这么一说,慧慧赶忙检查,果然她有两片这样的叶子,于是她把其中一片长毛叶还给了欣欣,还说:“对不起,欣欣!”“没关系,不就一片叶子吗?”两只小花猫的笑声又回荡在小树林中。

冬天,我们仨儿来到小树林里,总是要比比谁最先堆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雪人。我们拿萝卜当鼻子,扫把当手,糖果当眼睛、嘴。小树林里有了我们这股浑身的劲儿,显得暖和多了。

小树林,你真像我的仓库,为我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玩具,使我的童年更加乐趣无穷!谢谢你,姥姥家的小树林!

姥姥那棵太阳树作文2

小时候,祖辈生活的小镇就叫大杨树。据说是因为长满密密匝匝的白杨树而得名。阳光透过树枝树叶射向四方,我又叫它们“太阳树”。

在我的生命中,大概是生长在“太阳树”下的日子最为难忘。

小的时候,我和姥姥生活在一起。那时,家里很穷,父母工作又忙,便把我送到大杨树——这个姥姥一直生活的小镇上寄养。姥姥家的日子也很窘迫,但拮据的生活并没有将我童年的快乐泯灭……

春之恋

初春,小院里的杨树刚刚吐出新芽,和煦的阳光便透过白杨树的枝条,暖暖地照在身上。

姥姥总是在这时,左手挎上小筐篮,右手牵着她心爱的我这个小外孙,来到河边的野甸子上挖蒲公英。刚到甸子时,我总是挣脱姥姥的大手,独自在甸子上跑着、跳着,似乎找到了渴望已久的自由。玩累了,姥姥的小筐篮也盛满了甜蜜:姥姥总是像变戏法似的拿出妈妈从城里捎给我的食物。我便会噘起小嘴,在姥姥脸上嘬上一小口。这时,幸福的笑容便会一同浮现在河边野甸子上一老一小的脸上。

其实,我那时并不了解姥姥为啥总带我去甸子上挖蒲公英。饱餐之后的我只会坐在那里念着姥姥教我的歌谣:“婆婆丁,开黄花……”回到家里,新鲜的蒲公英便会成为一家老小的美味佳肴。我也曾偷偷尝上—两口,苦苦的,**的。姥姥便会告诉我:“苦过之后就是清香。其实,人这一辈子,不也是这样?”

那时的我还理解不了这话的深度。直到有一天,真正体会它的含义时,才发现姥姥就像满天的日光,时时哺育着我这棵刚刚吐芽的小树!

夏之爱

当炎热伴着鸣蝉的聒噪降临世间的时候,强烈的阳光总是刺得人睁不开眼。

每到中午我都会被姥姥逼着睡午觉,可又怎么睡得着呢?恐怕连老天也想像不出,五六岁的孩子会玩出什么花样来。姥姥不在的时候,我便偷偷地起来,兀自玩着能给自己带来乐趣的“玩具”。一听到外面姥姥的脚步声,又马上卧倒,“继续”打起呼噜来。可我的把戏总也混不过对我了如指掌的姥姥,每到这时,姥姥便会在我的小屁股上轻轻地拍上一下,哄我入睡。那古朴的摇篮曲总是和着窗外的蝉鸣声——同伴我进入梦乡。

过了晌午,暑气稍稍退去一些。我便躲在“太阳树”的浓*之下,姥姥也在这里早早地为我做起棉衣来。我总是好奇地问:“姥,为啥大热天里做棉衣?”每每这时,姥姥便会抚摸着我的小脑瓜,笑着解释:“上了秋,就忙啦。咱北方的天,又冷得早……”我就会拿起大蒲扇在姥姥身边轻轻地扇啊扇,看着姥姥将洁白的棉花捋成均匀的一朵朵,絮上厚厚的一层,仿佛要把满天的日光和对外孙的爱也一丝丝、一片片地铺进去。

多少年过去了,直到再也穿不上姥姥亲手做的棉衣,才感到其实她对我的爱也正像太阳对杨树的宠爱,没有一些保留,没有一丝偏心……

秋之思

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好的,太阳失去了夏日的火辣,取而代之的是秋日的和暖。披了金辉的“太阳树”和黄澄澄的麦海映衬在一起,微风吹来,甚是美丽。

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秋忙过后,我捧着刚出锅的玉米,香香甜甜。看到我大口大口地嚼着,姥姥布满皱纹的脸上便会浮现出慈祥的笑容。

可是有一回,姥姥煮了一大锅玉米便匆匆下地干活去了,留我一人在家。傍晚,姥姥拖着疲惫的身子刚迈进家门便看见了满地狼藉的玉米棒。她气得哆嗦着嘴唇,一把扯过我,高高地扬起那布满老茧的手。我被吓哭了,可是落在我背上的巴掌却很轻很轻,耳边飘来的是嗔怒又慈爱的声音:“庄稼就是咱乡下人的命根儿,可不能……”多少年过去了,我始终不曾忘怀的仍是那醇厚的玉米香和姥姥那句“庄稼是咱乡下人的命根儿……”

冬之情

冬天,天和地白成一片,有人偏爱这份白,这份素。而我却不然。我是在冬天离开姥姥的,始终不能割舍掉对姥姥的那片情……

我长大了,要到镇子外面上学去,因为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更多彩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妈妈接我的那一天,我死命地拽着姥姥,不肯跟妈妈走,可后来终究没有拗到底,我哭喊着让姥姥和我一起走,可她却说离不开生活的这个镇子。

就在我离开镇子的第二个冬天,姥姥去世的噩耗传来。我再次回去,天空正无情地刮着风雪,姥姥穿着一身白衣服,白得刺眼,白得怕人。她静静地躺在那里。外面,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房子是白的,阳光也是苍白的。我燃起一炷香,香雾袅袅直上,泪光中又似乎看见了姥姥,虽然她已离我远去,可我相信,隔着厚厚的墓碑,姥姥的灵魂仍时时关注着我。

不知过了多久,泪尽了,眼前的“太阳树”淡淡的,静得看不出一丝颤动,连同四周的微光,看起来竟有一些凄楚。

凄冷的冬夜,空气似乎也凝固成苍白*了。回来的路上,雪正大,风更狂,可我却要挺直脊梁。我知道,有了姥姥这颗太阳的照射,我这棵小树理应茁壮地成长!

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再次回到那个小镇。高高的“太阳树”在红彤彤的夕阳下依旧明朗清新,镇外的世界也是一片金黄——我这棵小小的白杨,沐浴着姥姥洒下的阳光,也一定会长成蓊郁参天的白杨。

姥姥家新农村作文3

小笔头和格格妹的姥姥家是全省有名的“小康村”。今年暑假,他们在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感受到了新农村人的新生活。不用说,他们也把这次经历发表在《尖角小荷》博客上。

他们发现,村民们住的新居就像城里的跃层别墅,家家都有一个非常宽敞的院子,院子里有两个新式粮囤,院门也特别的宽。姥姥告诉他们,这都是根据村民们的建议设计的。

以前,村子的东头有一大片坟地,别说格,就是小笔头也不敢到那里去玩儿。现在,实行了火化,村里建起了“骨灰堂”,村民们给起的名字是“长青园”。人们就在这里纪念先人。

小笔头和格格妹最喜欢的地方是村里的幼儿园,村里人用一首儿歌的名字来给它命名“娃哈哈”。幼儿园里头有很多小朋友玩的设施,可惜现在放假了,他们进不去,只能隔着铁栅栏参观了。

村西头有新建的“村民服务中心”,这也是小笔头和格格妹特别喜欢的地方。他们不但赶上了在这里办喜事的热闹场匠还在这里看了一场东北二人转表演。每晚上,有一些人来这里唱卡拉ok,下象棋,打乒乓球……

小笔头和格格妹发现村里的学校没有了。一问才知道,村里的学校合并到别的校了。虽然说新学校的条件很好,那上学多不方便呀。小笔头和格格妹都为村里的小伙伴上学的事发愁。

村里还有一个图书馆,里面的藏书有一万多本。让小笔头和格格妹奇怪的是,村民们随意看书,不用人管理,图书也不会丢失。如果发现了有用的资料,己在复印机上复印就可以。这里还有台计算机供村民上网查资料。

姥姥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她特别想睡原来的热炕头。格格妹问:“为什么新房里就不能盘个火炕?”姥姥告诉她,现在做饭用沼气,取暖有暖气,秸秆都还田了,想烧火炕也没有柴禾了,看来姥姥的这个愿望是没法实现了,不过她再也不用过那烟熏火燎的日子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