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读后感2
这个暑假,爸爸帮我在网上下载了《弟子规》和《三字经》给我看。爸爸说,读了这两本书是很好的儿童启蒙读物,对我学习古代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格品质有很好的作用。
我听了爸爸的话,一下子把《弟子规》读完了。虽然有一些文字的意思我还不明白,但是看了《弟子规》之后让我感受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孝顺和诚信。
孝顺第一,书中说作为子女,首先要对父母孝顺。父母生我们教育我们真的不容易,有好吃的好完的都省下来给我们。作为子女,只能用孝顺来报答父母。
诚信第二,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诚信为本。
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将失去别人的信任,将失去朋友。所以我们要诚实守信。
弟子规读后感3
最近,我们班受到了周主任的影响,开始了一项活动,每日诵读《弟子规》。起初,我们都感到很不耐烦,每天需要诵读的内容太多了,有时是古文,有时是语文课本,再加上《弟子规》,实在是有些难以承受。周老师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抵触情绪,坚定地向我们解释道:“《弟子规》中蕴含着许多道理,通过阅读可以领悟到其中的智慧。虽然现在可能感受不到,但我相信,不久之后,你们一定会喜欢上《弟子规》的。”周老师的话让我们对《弟子规》产生了一些兴趣,于是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嘿,果然,周老师说得一点都没错,我们真的对《弟子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地诵读。《弟子规》确实让我们领悟到了许多道理,使同学们的举止变得更加文雅。比如,《弟子规》中有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叫唤时,应该及时回应,不要拖延时间;父母有所吩咐时,应该立即行动,不可懒惰推托。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以前我总是喜欢沉迷于电脑游戏,即使爸爸妈妈呼唤我也常常不闻不问。但学习了这句话后,我开始改变这种坏习惯,每次父母叫唤我,我都会立即前往,不再拖延时间,父母对我连连称赞,让我感到很惭愧,但也更加珍惜这种被父母夸赞的感觉,我知道这都是因为受了《弟子规》的影响。我还买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书中不仅有释义,还有典故,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则温,夏则凉,风雨时时藏父母怀中”。这句话的典故是关于东汉时期的黄香,他的母亲早逝,父亲身体不好,冬天他先将被子暖和后才叫父亲上床,夏天则先给父亲扇凉再请他入睡。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明白了黄香的孝心,他时刻关注父母的需要,只有当他全心全意地照顾父母时,他才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也要学习黄香,关心父母,体谅他们的辛苦。啊,感谢《弟子规》,你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会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