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的赛课安排,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胡晓丽老师的《倒数的认识》一课,这堂课给予了我丰富的启示和收获。
首先,胡老师的课为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引领和明确的方向。从上学期开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项目,胡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得自如而娴熟。相比之下,我意识到自己在反应速度和跟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学校正在全力推进新课改,我深感自己的反应相对较慢。听了胡老师的课,我不禁产生了一种紧迫感,也更加坚定了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决心。此外,胡老师在课前5分钟进行的口算活动也给予了深刻的启示。作为学科的带头人,胡老师能够身先士卒,走在其他教师前面,这让我深感我们有责任积极跟随学校的要求。
其次,胡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从练习的处理到问题的发现,再到问题的解决,胡老师都将这一切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自行解决。这种凸显学生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将学生推向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前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胡老师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倒数的认识》听课反思参考范文2
上周我参加了张老师执教的一堂六年级数学课,主题是《倒数的认识》。
张老师在课堂上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她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为他们创造了思考、表现及成功的机会。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张老师首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研究等方式,让他们通过主体参与产生疑问,并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疑问。这样,她在课堂上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知课程开始时,她让学生观察每道算式,找出共同点,从而引出了倒数的意义。接着,她让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概括出了倒数的概念,然后得出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两个特例“1”和“0”,张老师没有直接提出解释,而是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显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在讨论“0是否有倒数”的时候,她鼓励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而1的倒数是它本身。“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得到1”这个理由,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内容。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让学生们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他们的困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然而,张老师这堂课的一个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们动手练习的机会较少,而他们的发言较多。特别是在求解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时,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机会,让他们动手做一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校正,从而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课后题3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今天应届毕业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认识》课后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填空。
1.由8个十亿,9个千亿,7个万,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写作(),读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由5、0、6、3四个数字可以组成许多不重复的四位数,这些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在第八位。
3.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98,原数是()。
4.一个四位数,给它加上小数点后比原数小200.3,这个四位数是()。
5.一串数按1,1,2,2,3,3,4,4,5,5,……从左边第一个数起。第35个数是()。前面36个数的和是()。
6.一个纯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0.112123123412345……请问第一个数字7出现在小数点右边第()位。
7.3.15时=()时()分8吨32千克=()吨
4时6分=()时2.3千克=()千克()克
8.把2.375化成最简分数后的分数单位是();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才是一个整数。
9.在0.3、1/3、33%、0.3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10.把一根绳子分别等分折成5股和6股,如果折成5股比折成6股长20厘米,那么这条绳子的长度是()米。
11.把5米长的钢筋,锯成每段一样长的小段,共锯6次,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如果锯成两段需要2分钟,锯成6段共需要()分钟。
12.某校为每一位学生编了学籍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0103291表示2001年入学的三班29号男生,那么2004年入学的四班20号女生的学籍号是()。
13.一个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而且又有因数5,这个这个三位数最大是(),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14.在10以内任意选两个不同的素数,就可以写一个分数,其中最小的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是()
15.如果A和B是自然数,并且A÷B=5.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5是()的因数。
16.两个素数的和是31,这两个素数的积是()。
17.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24,这个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数的基本*质和分数的基本*质是一致的。()
2.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3.任何数的倒数都比这个数本身大。()
4.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5.某校六年级有98人,今天全部出勤,出勤率是98%。()
6.有a、b两数,如果b数增加4,则与a数相等,且此时两数的积比原来两数的积多32,原来是4。()
7.9和9.0的计数单位相同且大小相等。()
8.用三个7和两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两个0都读出来的数是70707()
9.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因数。()
10.最小的偶数是2,最大的奇数是1。()
1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12.相邻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因数。()
13.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三、选择题。
1.把7.95保留三位小数是()。
A、7.959B.7.960C.7.95D.8.00
2.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5.20,这个数原来最大是(),最小是()。A.5.195B.5.204C.5.244
3.a比0大时,a和它的倒数相比,()。
A.a一定大B.a的倒数大C.a和它的倒数一定相等D.不能确定
4.16/24的分子减去8.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变成()
A.16B.12C.32D.3
5.一块手表现价180元,比原价便宜2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A.11.1%B.10%C.90%
6.24用两个素数的和表示是()。A.1+23B.4+20C.11+13
7.相邻的两个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较大数B.较小数C.它们的乘积
8.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可以分为()
A.奇数和偶数B.素数和合数C.素数、合数、0和1
9.已知a+b=5,(a、b均为自然数),则a和b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A.5B.bC.a
四、解决问题。
1.一个小数,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结果比原来大10.8,原来这个小数是多少?
2.有两根木棒,分别长12厘米,44厘米。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共截成多少根小棒?
3.南京路小学四年级学生超过100人,而不超过140人,将他们按每组7人分,多3人,按每组8人分,也多3人,这所小学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4.一年级72名学生课间加餐共交52.7元,中的数字辩认不清了,求每人交了多少元?
5.把一块长48厘米,宽24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木块,锯成后没有余料,最少可以锯成多少块?
6.从甲地到乙地原来每隔45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的两根电线杆共21根。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除起始端的一根不需移动外,中间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7.把35枝铅笔和42本练习本,平均奖励给几个优秀学生,结果铅笔缺1枝,练习本多2本,得奖励的优秀学生最多有多少人?
8.一种长方形地板的长是72厘米,宽是18厘米。用这种地板铺成一个正方形,至少要用多少块这样的地板?
补充:竞赛题
1.将23分成三个不同的奇数之和,共有()种不同的分法。
2.幼儿园有糖115块,饼干148块,橘子74个,平均分给大班的小朋友,结果糖多出7块,饼干多出4块,橘子多出2个。这个大班的小朋友最多有多少人?
3.用两个3,一个1,一个2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四位数,这些四位数共有()。
4.把9/14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