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假如我来当老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分析
教案设置了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的层次*和可*作*。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
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内容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假如我来当老师”这一话题,并结合拟人句、歇后语、笑话、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多种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三、 教学过程分析
教案设计了三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环节清晰,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拟人句的特点和作用,并进行模仿练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运用。
语海拾贝: 通过自读、互读、背诵、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趣味*和魅力,并尝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开心一刻: 以笑话导入,引导学生在欢笑中思考,体会语言的幽默和智慧,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思辨能力。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以“假如我来当老师”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提供两个话题供学生选择,并设计了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并学会尊重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自主阅读园地: 以自主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并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设计了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第三课时:
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
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并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五、 教学评价分析
教案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评价,通过观察、提问、交流、展示等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 例如角*扮演、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
可以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指导。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制作微课、开展线上互动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 这篇教案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能力发展,是一篇较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相信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2
知识技能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深化诗歌意境感悟。
2. 结合上下文理解诗歌中的词语,掌握诗歌内容。
3. 生动具体地记叙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4. 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内容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树立学生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1. 齐白石画像及篆刻作品
2. 学生喜爱或亲自创作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诵读
1. 导入: 回顾已学古诗,邀请学生背诵一首。
2. 古诗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登飞来峰》,自由朗读、质疑释疑、熟读成诵。
3. 拓展: 阅读齐白石的故事,了解其生平事迹。(课后搜集欣赏齐白石作品)
第二课时
一、习作准备
1. 导入: 回忆生活中经历过的感人事件。
2. 选题思路: 自我选择习作题材,思考叙述顺序。
3. 交流讨论: 同学间交流意见,教师指导。
4. 习作要求: 具体生动地记叙事件,表达真实情感。(边写边读,注意语句通顺)
第三课时
一、习作修改
1. 起草检查: 了解学生习作起草情况,指导未完成者继续完善。
2. 当堂批改: 选择不同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习作当堂批改。
3. 修改指导: 自我修改和同学间相互修改。
4. 誊写: 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第四课时
一、实践活动
1. 导入: 学生自主组织“童话故事”讲演活动。
2. 分小组讲演: 互讲故事,推选讲演代表。
3. 正式讲演: 每人讲述时间不超过 3 分钟。
4. 评议: 鼓励为主,从讲演才能、倾听尊重、评议方式等方面评议。
5. 延伸: 整理讲演故事,改编童话剧自导自演。
教后小结:
口语训练应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互相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鉴赏能力和自信表达能力。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学会写比喻句;
2读、背古诗名句,理解它们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诗佳句;
3自读小笑话,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4鼓励学生去了解家乡,主动积极地搜集有家乡特*的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家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综合*学习,进行习作练习。赞美家乡,乐意将家乡的美写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欣赏佳句美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古人名句写在小黑板上;搜集谐趣的小笑话。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家乡特*的图片、照片、实物等。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一)第一组:多音字
1按座位顺序分组读第一组句子。
2想一想:带点的词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带点的词语都是多音字。
4总结: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多音字或一字多音。
5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这些多音字或分别用这些多音字造句,加深理解。
(二)第二组:比喻句
1齐读第二组句子。
2讨论:你知道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点明教学内容:比喻。
3总结:这两个句子都把一个事物打了两个比方。
4在小组里去仿写几个比喻句,并读读。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倍痢⒈彻哂糜铮理解含义。
2被累谚语,丰富自己的语言。
3痹亩脸捎锕适隆妒炷苌巧》,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4痹诨疃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5惫鄄熳约合不兜男《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准备
温故知新:师生共同搜集常用惯用语。
综合*学习: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谜语、歇后语、俗语、广告词等。
习作: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动物世界》录像资料。
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习作中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蓖学们,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或阅读文章时,会发现许多人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说出来的话很有哲理。实际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对我们的说话、习作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惯用语。
2弊远链视铮说说对字面意思的理解。
3痹俣链视铮想想词语是否有别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4被惚ń涣鹘峁。
5蓖卣沽废埃菏ι出示与书上不同的惯用语进行理解。
二、语海拾贝
1逼舴⒌既搿
现代人生活,一天也离不开天气预报,新闻节目可以不看,天气预报却一天也不能错过。然而天气预报却是近年来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天气谚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句天气谚语。
2币导学生自读自背。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提示:这些谚语看起来整齐匀称,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相互朗读、背诵。
(3)拓展练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谚语。
三、点击成语
1钡既搿
今天,一起来阅读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故事引申出来的?
2弊远炼涛模明确要求。
(1)通读短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为什么在旁人大声喝彩的情况下,卖油的老头却不以为然?
(3)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奔觳樽匝情况。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卖油的老头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不以为然?
4彼邓的愣梁竺靼琢耸裁吹览怼
5苯“熟能生巧”的故事。
四、综合*学习
1彼鸭资料。
(1)选择合作伙伴,分类搜集资料。
(2)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3)与合作伙伴交流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将资料进行整理。
2闭理资料,策划游戏。
(1)根据搜集的资料,策划游戏的内容,制成谜语或词语接龙等。
(2)学生将游戏内容归纳、整理。
(3)设计活动程序,做好活动准备。
3笨展游戏活动。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有趣的关于动物的语言游戏,在游戏中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成语生肖园,进行竞答(可以是词语填空,可以是说出带某个动物名称的成语,说得越多越好)。
(3)我说谜语你来猜(可以出文字谜面,也可以一人比画一人猜)。
(4)进行词语接龙。
(5)活动小结。
4蓖卣寡由臁
将本次语言游戏活动的内容办成一期小报。
五、习作百花园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里,我们领略了壁虎的飞檐走壁、白鲸的“口技”、动物的“睡眠”。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得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2.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1)情境激发。同学们,我们重庆野生动物园想在我们班上招聘解说员,你们愿意来应聘吗?那好,我们就借习作课这个机会满足大家的愿望。你认为该怎样才能当好“解说员”呢?
(2)说一说,让学生各抒己见。
(3)评一评,看谁说的有条理,教师捕捉有个*化的语言,给予鼓励。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3.交流互动,引导体验。
(1)自主选择。
①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
②选择交流伙伴,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自愿组合,合作交流。
(2)结合习作提示,合作交流。小组内充分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还有哪些生活习*?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3)交流评议,评出“优秀解说员”。派代表上台竞争,亲身体验,自由表达,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他说得怎样?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教师相机点拨。
4.合作讨论,明确要求。
(1)作为一个优秀解说员,该怎样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呢?
(2)引导审题,读懂习作提示:题目自拟,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3)讨论交流:你准备怎样写?
(4)联系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自评、互评,评的重点是小动物怎么可爱、作者如何喜爱的。
5.敞开心扉,自由习作。
(1)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喜爱的小动物。
(2)回忆本组课文作者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片断练习,分块练习,用“我手”写“我心”。
(4)师巡视,相机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对表达完整、抓住小动物特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6.组织评价,修改成文。
(1)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谁写的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2)小组内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看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全班交流,佳作欣赏。推选写得好的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4)学生再次修改,然后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在习作本上。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灾餮≡窈献骰锇楹头椒亩炼涛摹
2惫椿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伙伴交流、分享。
3碧岢鑫侍猓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4惫椿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
5庇懈星榈乩识炼涛模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规律,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用喜欢的方法熟记5组成语,并知道它们的意思相反。
3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讲述者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听众做到认真倾听,能提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5习作要求学生能把故事叙述清楚,语句通顺,逐步培养修改的习惯。
6用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4、5。
教学准备
翻阅自己的照片,和父母一道回忆照片后的故事。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读词语,体会其意思,知道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
2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抄写词语,把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己读成语,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些成语意思相反)
2请你说一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你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说,也可以把两个词语进行比较,还可以举例来说明。
3比赛记忆这5组意思相反的成语,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师生互问。
4运用成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短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相互质疑,解疑。
3请你对“主人”与“客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从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妙趣,并受到启示:我们平时考虑要周全,说话要得体。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它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感谢它——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精彩的瞬间,多么美好的回忆!一张照片,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背后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老师出示照片,充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请你讲给大家听听吧。
2小组交流,口语训练。
在小组里把自己照片里的故事讲给伙伴听,要求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者提问,或者提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都讲完以后,请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故事比赛。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
五、习作练习
1谈话:照片里的故事真精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们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吧!赶快用我们手中的笔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点拨。
3点评学生作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4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5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6誊写作文。老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六、自主阅读
1学生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学生再读短文,在认为是重点的词句处做上记号,用前边所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多读,多想。
3检查自学情况:抽生朗读课文,汇报交流共享。
抓住朱熹的话,让学生去朗读,体会。
4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案积累运用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适当予以运用。
3、口语交际,能排演《陶罐和铁罐》。
4、学习写想象习作。
5、学会评改习作。
重难点、关键
1、阅读短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适当予以运用。
2、口语交际,能排演《陶罐和铁罐》。
3、学习写想象习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学过的古诗、名言名句、成语。
2、出示小黑板,学习新知。
二、学习名言名句
1、自由读句子。
2、自由议大意。
3、生自由说意思。
4、师相机归纳。
(1)满招损,谦受益。
“满”指骄傲,骄傲招致损失,谦虚招致益处。
(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误一点点,会导致巨大的差错。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会成功在于勤奋,会荒废在于玩耍;行为有成在于深思熟虑,行为毁灭无成在于随随便便。
(4)三人行,必在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能做老师的人,选择其中好的跟随他去做,其中有缺点的要对照自己,有缺点要改正。
(5)合抱之木,生于毫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几个合抱的树木,产生于只有毫米大的树苗;好几层高的楼台,筑于垒成的土台;行走千里,要从一步开始。
5、朗读指导。(注意读的节奏)
6、指导背诵
7、出示小黑板,引导填空。
(1)满招损,___________。
(2)失之毫厘,____________。
…………
三、阅读短文
1、自己读文章,粗知大意。
生讲师归纳。
北宋画家文与可经常观察竹子,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有人问及画竹子的秘诀,他告诉别人:竹子的样子早就在我的心中形成了。
2、用成语归纳故事(胸有成竹)
3、结合生活,谈谈这个成语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可适用于学习,用于表演,用于出谋划策,用于写诗作画……
4、自由朗读课文。
5、交流讲成语故事。
四、小结
今天学了许多名言名句,又学了成语故事,从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益处,在生活中,要注意将它们以运用、巩固。
五、作业
把“胸有成竹?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1、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2、今天我们也来扮演陶罐和铁罐。
二、排演
1、自由读后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将课文语言进行改编,适合于口语交际。
(2)讨论该加上怎样的动作、神情。
(3)揣摩、明确陶罐、铁罐的*格特点。
2、小组表演。
3、推荐表演。
4、评比。
三、小结
读了《陶罐和铁罐》,大家认识了什么?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说一说。
四、作业
每一个人都表演一次。
第三课时
写想象作文
教学要求
⒈紧扣训练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学生想象的能力。并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到:现实生活是合理想象的源泉。
⒉让孩子把平时积累的童话,诗歌等体裁,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好文章,同学们想不想听?如果想听,就认真听老师读。
⒉欣赏。《狐狸与乌鸦后传》,(选择贴近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童话,激发兴趣)
⒊评议。
听这了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⒋小结
是的,这篇文章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狐狸与乌鸦后面的故事写清楚了。让我们觉得现有趣,又熟悉。这是因为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也要开展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假如我是……
二、分析指导
⒈出示要求
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烦恼;你既不想对父亲母说,也不想对朋友,怎么办?生活中,也许有没法解决的问题,你又想怎么办呢?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积累,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一篇想象作文。
⒉分析要求:(希望学生读懂要求,明白真情实感的基础生活,任何作文如此)
这么多文字,关键*的词语有哪些?
对的:“生活”、“合理想象”这要抓住。
⒊回忆素材。(激活学生现有思维,拓宽思路)
a.让学生先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事。
b.出示一些图片,资料,看看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事。(可以组织学生课家收集,也可教师准备)
c.再交流一些同学,老师都不太清楚的事。(拓宽知识面)
⒋整合资料。
你们讲述了这么多有趣的、苦恼的事情,写的时候,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件去写清楚就可以了。这就是说,你要先确定自己要写什么?这么多资料(素材)哪一件最合适?写时注意写清楚哪部分?只有这样去思考了,你才能拔开云雾,下笔自如。(梳理写作时要表达的思路,但又不限制该怎么具体做,让学生有紧有松。)
⒌小组合作
现在,就充分利用小组的智慧,在组内展开讨论:先确定内容,再确定素材,然后分清写什么,最后连贯地先说一说。(这两点的安排,希望同学们集思广益,在议一议,说一说中理清思路,并明确重点段是什么,该怎么写等问题。)
⒍交流指导
各组汇报自己准备的情况,老师在需要展开合理想象的地方多作指导。
三、学生写作
根据刚才讨论的情况,同学们心中应该有数。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希望形式多样地展示自己的作文,可以用不同体裁进行。(关于这一点没有展开,只是点一点。希望同学们不受老师的干扰,发挥想象的翅膀,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评讲作文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出示几篇优秀习作
1、自由读。
2、议优点。
3、师归纳。
评价注意点:
(1)是否有故事情节。
(2)情节是否紧扣人心。
(3)语言是否优美或入情入境。
二、出示几篇差的作文。
方法同上。
三、小结
作文不厌几回改,经过修改的作文一样是好作文。
四、作业
自己修改作文后再抄正。
积累运用教学教案设计7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元日》,引导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学习海伦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
2、辅导学生制作新年礼物,写好祝福语,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意识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按要求自读:
(1)正确朗读古诗;(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下来。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师生交流解疑。
(1)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一岁除:除的意思是除旧更新。屠苏:用屠苏草浸泡的酒。
(2)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农历除夕子夜十二点整,一声爆竹骤然响起,接着此呼彼应,响彻大地,宣告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年开始,春天也就来临了,气温回升。人们举杯欢饮,酒香四溢,大家更加兴高采烈,个个酒酣耳热,感到身上暖和了。太阳出来了,光辉灿烂,普照万家,这时,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把旧的桃木板神换上新的桃符。
3、练习朗读背诵古诗。
三、完成阅读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2、指名分小节读短文,想想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3、齐读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4、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5、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海伦老师让所有的同学在下周一(即苏珊返校之日)都戴上自己喜欢的帽子,是为了让同学们对苏两周戴的帽子不引起注意,由此让苏珊摆脱窘态,不再感到尴尬、难堪。
第二题:苏珊在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为她营造的爱的氛围中,忘记了自己所戴的帽子,忘却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生活,愉快地学习。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2。
训练准备做礼物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元旦佳节即将来临,为了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用什么表达好呢?当然是新年礼物了。
二、让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在过节的时候准备新年礼物?(祝福佳节,表达谢意。让亲情更浓厚,让友情更长久。)准备怎样的新年礼物更有意义呢?
三、说说你准备将礼物送给谁?准备对他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语。
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礼物。
五、在礼物上写上自己的祝福语。
六、小组讨论交流: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最使你难忘的是什么?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参考8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口语训练。
4、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成语。
2、口语表达训练。
3、进行习作能力训练。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习。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
2、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积累
指导习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习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习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习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说好普通话,读准轻声,复习学习过的生字词。
2、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反义词,练习写句子,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3、积累词汇,背诵诗句。
4、巩固和自主识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
师:小黑板、生字词语卡片
生:带字典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谈话引入:孩子们,说普通话是我们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要想说好普通话,除了念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轻声的读法。
2、出示第一题,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3、抽生读,教师适时纠正。
4、指导读,齐读。
(二)“想一想”:你们还认识我吗?
1、小黑板出示9个词语,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认字,读词,互相帮助。
2、教师用词语卡片抽生读,纠正字音。
3、请同学们一齐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4、抽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5、指导学生齐朗读,要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6、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春天的景*吗?最好能用上学过的词语。
(三)“比一比”:填反义词
1、抽生读上面的四对反义词。
2、再读例句,引导理解填出的两个词是一对相反的词。
3、自己读句子,填写反义词。
4、做完后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四)“写一写”:比比写写
1、板书:“迷”和“谜”,指导学生比较。
2、读例句,说说字、词、句的关系。
3、用字组词,再口头造句。
4、赛一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5、孩子们真聪明,请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
(五)“玩一玩”:猜谜语
1、师: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一些猜谜语的方法,还记得吗?
2、复习猜谜语的方法。
3、自己读一读谜面,讨论谜底是什么?
4、抽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六)、“赛一赛”:读读背背
1、师:孩子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你能背出几首来?
2、同桌互相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古诗。
3、出示古诗《回乡偶书》,师简要介绍作者贺知章。
4、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试着读通古诗。
5、齐读,纠正字音,抽生读,小组比赛读,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比一比,看谁先背得。
6、抽背,赛一赛,谁背得最流畅。
7、你还知道贺知章的其它诗吗?
8、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师生一起朗诵《咏柳》。
(七)“认一认”:自主识字园地
1、请学生读要求。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查字法,认生字,并把生字的音节抄下来。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读音,互相纠正。
4、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轮读、齐读,巩固字、词。
5、请同学们试着读通短文。
6、齐读短文。
(八)、总结
1?大家一起谈谈,通过学习都有些什么收获。
2?总结小红旗获得情况,表扬优秀,鼓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