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那天早晨,大雨倾盆而下。我看见妈妈和爸爸的身影,兴奋地叫了起来。因为今天是清明节,爸爸妈妈早上四五点就从县里赶来了,准备去扫墓。
六点三十分,爸爸问我是否想和他一起去扫墓。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注意到爸爸手里少了一样东西——鞭*。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心想:难道爸爸忘了带鞭*了吗?我用惊讶的眼神看向爸爸。
“爸爸,您是不是忘了带鞭*?以前您都会带的啊。”
爸爸听了我说的,回过头来,亲切地说:“是啊,今天我确实没带鞭*。”
我追问道:“那您为什么明知道却没带呢?”
爸爸知道我喜欢追问细节,便答道:“因为今年这里发生了很多火灾,所以不允许燃放鞭*,你没看到公告吗?”我想起了那张公告,确实写着不准燃放鞭*。
我没想到爸爸还挺遵守规定的呢!
在扫墓时,我看到很多来祭扫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公告当回事。和我爸爸比起来,他们真是差远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思考社会中有多少人不遵守规则呢?虽然这只是小事,但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规定,社会将会多么*啊!
让我们做文明的人,好吗?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改变过去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吧!
清明节的作文2
清明扫墓,春意盎然
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六,恰逢清明节前夕,我们全家决定提前前往祭祖扫墓。与往年不同,这次扫墓之旅,除了缅怀先人,还增添了几分春游的乐趣。
一路驶向郊外,久违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这是繁华都市里难以寻觅的珍贵气息。城市的天空,常常被工业烟雾笼罩,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彩。而在这里,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朵朵,仿佛触手可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目光从天空转向路旁的山峦,更是一番别致的景*。山间野松挺拔,傲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杜鹃花丛生,迎着春风吐露新枝,含苞待放的花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梨花满枝,洁白如雪,在微风的吹拂下,花瓣纷纷扬扬,洒落人间,铺就一条通往山林深处的白*大道,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置身于这春意盎然的景*之中,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欣赏完美丽的春光,我们开始准备制作竹筒饭。心灵手巧的姑父早已备好了工具。伴随着“哒哒哒”的砍伐声和锯木声,一根根粗壮的竹子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用来制作竹筒饭的容器。在经过一番忙碌之后,香喷喷的竹筒饭终于放进了火堆里。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肚子也开始咕咕叫。终于,竹筒饭烤好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但由于缺乏经验,有些竹筒饭还没完全熟透,这让我们有些失望,但也吸取了教训,相信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拾级而上,前往祖坟祭拜。站在坟墓前,我们向先祖们表达了哀思,祈求祖先保佑世界和平,*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公平正义战胜无谓的战争;也祈求祖先保佑我们这些晚辈学业有成,不辜负长辈们的期望,全家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完成祭拜仪式后,我们向祖先们告别,踏上了返程的路途。
一天的行程即将结束,我们也要回家吃晚饭了。“哎!”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将原文中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替换成了更书面化的语言,例如将“这次扫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单纯”替换成了“与往年不同,这次扫墓之旅,还增添了几分春游的乐趣”。
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对天空、山峦、花草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将原文中一些重复的词语进行了替换,使语言更加丰富。
初一清明节我与清明节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快到了,清明节是祭奠先祖,缅怀先烈的日子,纪念伟大的人们,怀念故去的亲人,是个传统。下面是一篇有关清明节的记叙文。
明天放假了!明天放假了!明天是清明节,全国放假!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同学们纷纷走出了校园。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就随着爸爸回到农村的奶奶家。一进家门,就见奶奶在忙着包粽子。我问:奶奶,您包粽子干什么?奶奶笑着对我说:包给老祖宗吃呀?等会你去上坟记得带去呀!我甜甜地答道:好。其实,我是回想起以往过节吃过奶奶包的粽子,那香味嘿嘿!等会我多吃几个才是。
下午两点多钟,伯伯一家四口,我们一家三口,叔叔一家三口,连同几个爹爹的几家人,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坟地走。我们有的携带酒食果品,有的拿纸钱,有的*,有的拿铁锹,有的拿柴*等物品,说说笑笑来到了坟地。
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放鞭*,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当然,我吃得最多的是粽子两个。伯伯叔叔都笑话我,我可管,只要自己喜欢就行。
呀!吃撑了,连晚上的团圆饭都吃不下了。可惜了那鸡腿鸭腿海虾。还好,离开奶奶家时,奶奶给我捎上十几根我的最爱粽子。
这就是我每年过的清明节。
初一清明节我与清明节[篇2]
父亲的坟墓在家南的山上,十分钟的路程。
我与弟妹们相约,上午九点半一起去看看老人家。据说清明节祭祀已故的亲人,出了门的闺女是主角。于是,我和小妹头天便置办好一切。
上山的人络绎不绝,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娃娃。人们有的提着金元宝,有的手捧鲜花,有的肩扛铁锨,使得满山坳里都是浓浓的思念祭奠之情。
我们来到父亲的坟前,先放了一挂鞭*,噼噼*的响声在山谷回旋。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祭祀死去的人增加了这一程序,也不知道放*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就是地方的风俗使然。我们开始给父亲烧纸钱,小妹带来了父亲生前的*一并置于火海,嘴里念念有词的喊着爸爸来拿,说有了*就可以去旅游了。当然,我们希望父亲的灵魂能畅游四海,让他老人家开开心心的去春游。山风很大,我们给父亲送去的纸钱、元宝、鬼票,都化作无数只黑蝴蝶随风而去,无论她们怎么飞舞,我们就认定那是一张张面值不同的钱,最终都会落进父亲的钱库里。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清明节,也是我第一次在这个时节祭祀我最亲爱的人。父亲离开我们半年有余,可我依然觉得他还活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习惯*的张望他躺过的床上已空无人影时,才恍然从梦中醒来一般。弟妹们先行一步而去,我在坟前稍作停留,为着和父亲独处一会,默默地和他老人家说会话儿。我凝视着的坟茔。我在心底对他说:爸,你离开家快够200天了,我们生活的很好,工作的也很好。对妈妈的照顾也好。你走不到十天,你的孙女也做了母亲。没能让你见到你的重孙女,是我们全家的遗憾。不是今天的风太大,不是气温还很低,我们一定会带她来看望你的。爸,你不寂寞吧,你看,你的老朋友就在你的右边躺着呢,你可以找他拉拉呱。还有,你面前的这条山路,每天都过往着来来回回取泉水的人。......
坟头的花圈安然的躺在那,*泽还不曾完全褪去。猛然间,我发现坟的一侧泛着绿意,绿意源于一片哭丧棒之中。那些插在坟上的哭丧棒,是父亲去逝时大弟差人在涡河边的柳树上砍下的,去年九月至今,又是一冬的大旱,柳条居然发出了新芽,我欣喜无比。不由上前细看,待我数了成活的棵数,我更加惊喜,五棵,整整活了五棵啊,恰巧我们姊们五个。这是天意吗?或许就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