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学更理*、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分享了胖石头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胖石头教学反思

重点:知道在生活中,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是值得确定的。

难点:体验主人公对角*扮演的投入。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2、能大胆表诉自己的想法。

3.感受主人公对角*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并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三、活动准备:

1、ppt,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

1.师:我们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边有谁?

幼1:有白雪公主。

幼2:有王子。

幼3:王后。师:能不能说得清楚、完整一点呢?

幼4:故事里有一个巫婆。

幼5:故事中有七个小矮人。

师:哦,有七个小矮人,讲得真清楚!

2.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

幼1:我想演王子。

师:为什么?

幼1:因为王子长得很帅!

幼2:我想演白雪公主,因为她很漂亮。

3.师:哦,王子和白雪公主都是主角。有一个幼儿园,今天晚上要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有个胖胖,你们猜他演了什么角*?

幼:王子;小矮人

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二)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找找看,胖胖演的是谁?

幼1:白雪公主。

幼2:是白雪公主靠的那块大石头。

幼3:白雪公主。

师:刚才故事里说:“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胖胖到底演的是谁?幼:哦,是大石头。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扮演大石头容易吗?

幼1:不容易,因为不能动,也不能讲话。

幼2:不好演的,不能喘气,不能动,还要被白雪公主靠着,很不舒服的。

3.幼儿体验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

师:表演一场戏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扮大石头试一试。幼儿模仿大石头一动也不动的样子。师:谈谈你的感受。

幼1:胖胖要睡着了。

师:那么能睡吗?

幼1:不能睡,因为他是在演戏。

幼2:很累的。

4.师:胖胖虽然很累,但坚持下来了,大家都给胖胖鼓掌,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呢?

幼1:因为胖胖他很坚强、很认真的。

幼2:胖胖表演时很专心的。师:认真、专心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哦。

幼3:胖胖能坚持。

小结:只有坚持做一件事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讲述)。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请你想一想给这个故事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教师结合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师:故事欣赏完了,你们觉得给故事取个什么名字呢?

幼1:我取“胖石头”。

幼2:很棒。师:表扬谁呢?

幼3:胖胖很棒。

师:这个名字也可以,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名字。(一起读书名“胖石头”)小结:我们给故事取名叫做“胖石头”。

(四)联系幼儿生活。

师: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向胖胖学习?

幼1: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幼2:要勇敢。幼3: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小结:小朋友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敢面对,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都要向胖胖学习。

课后反思

《胖石头》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个环节,角*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搭石》教学反思2

《搭石》作为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朴实,文章意蕴深远。然而,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理解“搭石”的概念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简笔画的方法:

1. 简笔画呈现,一目了然

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我通过在黑板上作画,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并重点描绘了搭石的形态和作用。这一方法让学生对搭石有了清晰的认识,避免了抽象的概念理解障碍。

2. 融入家乡品质,情感共鸣

我在每一块简笔画的搭石上书写了家乡人的品质,以此突破课文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搭石作用的同时,感受家乡人的淳朴善良和勤劳勇敢。

回归本*,多形式语言训练

3. 分层朗读,理解深化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课文,每次朗读都有明确的目的:

紧紧抓住“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家乡人过小溪的辛劳和搭石的必要*。

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体会“紧走搭石慢过桥”的含义,领悟“协调有序”的语言艺术。

4. 拓展练习,说话想象

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并练习说话。这一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不足与改进

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朗读时间可以更加充裕,让学生充分体验语言之美。

朗读形式还可以更加灵活,例如融入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参与。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3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_范文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阅读文中出现。

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趣味*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有看动作猜字,给生字组词,给生字找形近字,识记生字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识字,在愉快中学习。

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析,越来越深刻。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_范文二

《胖乎乎的小手》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主要让孩子通过课文,知道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并向其学习。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课,投石击浪。

我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布迷设障的情景:猜手、看手、画手、夸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感情朗读爸爸、妈妈、奶奶对兰兰说的话,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平时爸爸、妈妈、奶奶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与小主人的情感共鸣,学生很自觉地就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采用了自由读、个别指名读、模仿读、表演读、互评互读的方式,力图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经验体验,从而代替了学生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爸爸、妈妈、奶奶和兰兰的话该怎样读?“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挠过痒痒啊!”学生以大人的口吻,说得那么自然、贴切,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

四、创设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在本次教学的尾声部分,我以老师站了一节课,讲了一节课,很累了,谁能用小手来帮老师解解疲?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为我搬椅子,这一环节很好地将课内知识点在课堂中实践出来。之后教育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当老师的好学生,在家也要用你勤劳的小手去给家做出出力,做家人的好孩子!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扩展到家庭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稍有不足的是:课堂节奏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没来得及细化,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的.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_范文三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一个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关键。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是导入环节:有一个女孩她很喜欢画画儿(多媒体展示几张图片),但是大家最喜欢这一张(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刻让孩子们来了兴趣。接着我鼓励孩子们自读课文,寻找*,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把握的不到位。识字环节占用时间太长,由于我采用了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子,孩子们热情高涨,所有的生子都由学生讲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联想识字……所以占用的时间就相对较长,导致下面教学时间紧张,课堂小测没有完成。

反思:应当在授课摸清学情,摸清哪些是识字难点,哪些字已经掌握,这样才能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