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学期重点工作:
实施网络系统集成改造及智能化高清*项目。
强化“班班通”的使用管理及记录考核。班主任负责“班班通”的使用与管理,应安排专人记录班级的使用情况,并在学期中进行检查;中高年级可安排学生管理黑板钥匙,负责定时开机、关机及每日除尘工作。加强“班班通”物品的保管与使用,遗失或损坏需照价赔偿,无法赔偿的要扣除班级管理考核分。
建立常态化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本学期计划开展两到三次校本培训,力争每月进行一次案例化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制定考核机制。
发掘并培养具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和兴趣的老师,加入信息技术兼职管理员队伍,增强兼职管理员的力量,为电教室工作提供支持。
二、常规工作:
建立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记录制度,规范报修流程,提升反应速度和维修质量。对办公、教学用信息技术设备及“班班通”设备进行统一记录,及时排除故障。
规范“班班通”兼职管理员的工作,建立从班级报修、管理员初步维修、电教室报修、专业维修到结果反馈的工作机制。各机房负责人要承担机房常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机房安全与卫生,重要设备故障和维修应报电教室,由电教室安排处理。
教室工作计划2
美术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美术是学校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室管理工作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丰富学生艺术生活、提高艺术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二、工作目标
1. 合理安排美术室使用时间,确保各年级班级均有机会使用。
2.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各类美术器材和教具,辅助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 定期开展学生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4. 做好美术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三、管理措施
1. 设备使用与科学管理: 所有设备须全部入柜或上架,按照使用价值分类,科学合理摆放,确保整齐美观、取用方便。
2. 设备维护与保养: 保持设备完好,处于可使用状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及时修复,并根据不同设备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锈、防腐、防火等工作。
3. 环境卫生: 保持美术室环境清洁卫生,注意通风,及时清理垃圾杂物,为师生提供健康舒适的教学环境。
4. 设备使用记录: 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5. 设备损坏赔偿制度: 美术室设备如有损坏,由责任人按价赔偿。
6. 借用制度: 凡借用美术用品,须填写借用登记表,用后按期归还。使用美术用具,须填写使用器材表,防止遗失和不必要的损失。
7. 课堂纪律: 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禁止喧哗、打闹、乱丢纸屑杂物,禁止在画架、画台、墙壁上乱刻乱画。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颜料和废弃材料,避免教学用品受潮。
x年2月12日
教室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面向现代化、未来和世界的要求,增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市教体局信息中心的指导下,以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实验设备和电教资源,围绕“配备、维护、培训和使用”四个原则,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最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一)工作目标
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的学习常规要制度化和规范化。
教师应熟练*作多媒体全套设备,并能够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
教师上电教课的节数应不少于总授课节数的30%,每位教师需上一节优质电教课。
本学期至少开展两次电教观摩课。
购买部分软件资料和电子图书。
(二)具体要求
加强学科电教教材的研究,备好电教课。
教师需积极探索如何优化使用四机一幕以提高教学效果,这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勇于实践。
1)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准确设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并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在掌握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准备好需要观察、理解和欣赏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影像设备。课文内容要绘制成演示文稿,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必须规范保存。
加强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需持之以恒。
2)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组织信息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并适当穿插学习计算机中级知识。
3)本学期举办一次课件制作比赛,评选优秀小组、优秀教研组长及个人。
4)各校之间定期进行电化教研,教研组需研究各种电教设备的*能、*作技术和程序,确保每位教师熟练掌握电教媒体的使用、保养及简单故障排除,以实现规范化。
5)鼓励教师经常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每科每学期使用次数不少于5次。
6)微机教师和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微机室和播放室,使用率应占授课总数的70%以上,并做好这两个教室的使用记录。
加强电教教学实验的研究,提高电化教学课堂效益。
1)各教研组应依据学校的电化教学及教研计划,制定学科电化教学计划,任课教师上电教课的节数不少于总课时的30%。
2)对于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走出校园,不断提高电教水平,以促使所有教师具备一定的电教能力。
3)学校还应创造条件,定期举办电教演讲比赛、电教经验交流会、公开课、电教观摩课和电教比武等多样化活动,让教师有机会展示才能。
4)所有教师需记录电教公开课的听课情况,进行评议,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电教课15节,学校领导不少于20节。
设备的运转和维护:
1)进一步加强对电教设备和特种教室的管理,确保电教硬件设备的可用率达到100%,定期检修和维护,以充分发挥其利用率,为电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加强电教设备管理,特别是对电教资料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借阅手续和使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