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袋的设计”课例看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新与反思
“提袋的设计”作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一节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创意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想象、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进行创作的舞台。回顾本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而在这节课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首先,在知识点的讲解环节,我没有直接讲解提袋的特点,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造型、颜*、材料、用途的提袋,将“知识的海洋”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丰富的视觉体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提袋的特点,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其次,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提袋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思考,自主地归纳出提袋在造型、颜*、材料、用途等方面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鼓励个*化创作,激发创造潜能
在作业环节,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设计一款造型新颖、时尚的提袋;也可以选择*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我没有进行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创作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艺术”的道理。
三、 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评价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在这节课的评价环节,我尝试将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评选出最喜欢的作品,并请作品的创作者进行介绍。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我也鼓励其他同学对这些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 反思教学不足,改进教学方式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板书环节。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板书的设计,将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这节“提袋的设计”课,是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次尝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加高效、有趣、富有活力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升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用泥土塑造友谊: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深度解析
这份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以“泥塑人物”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泥塑创作表达人物形态和情感,并融入团队合作,体验友谊的珍贵。以下是对该教学设计的深度解析,旨在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一、 教学目标:明确方向,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份设计清晰地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建议:
可以进一步细化各项目标,使其更具*作*和可评估*。例如,在“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方面,可以设定具体的比例标准,例如“学生能够说出并运用站立人物约为六个头高的比例”。
在情感目标方面,可以设计更具体的活动和引导语,帮助学生将情感融入作品,并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和好朋友在一起时是什么感觉?”“你想通过作品表达怎样的友谊?”
二、 教学内容:丰富多元,注重衔接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载体,这份设计涵盖了人物比例认知、泥塑基本技法、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
第一课时: 以“人物比例”和“基本造型”为重点,通过观察、比较、示范等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人物泥塑的技巧。
第二课时: 以“友谊”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创作“我和好朋友”的立体泥塑作品,并鼓励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场景布置。
建议:
可以考虑增加泥塑材料和工具的介绍,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泥塑的特点和创作 possibilities.
可以融入更多艺术欣赏环节,例如欣赏不同风格的人物雕塑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可以设计更丰富的游戏互动环节,例如“猜猜他是谁”“我来摆造型”等,增强课堂趣味*和参与度。
三、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体验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这份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示范等方式,直观地呈现人物比例和泥塑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感*认识。
观察比较法: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物的图片,比较其比例差异,并通过观察优秀泥塑作品,学习如何表现人物特征和情感。
实践*作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安排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合作学习法: 第二课时安排了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建议: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加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法、情境创设法、角*扮演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提供个*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 教学评价:多元评价,注重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设计提出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学生互评: 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
建议:
可以建立更 comprehensive 的评价体系,除了作品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合作等方面,例如: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记录学生的提问和思考。
设计评价量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反思,记录创作思路、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份设计包含了札记部分,记录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例如: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进行过类似的创作,此次教学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衔接。
立体人物的塑造是教学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
建议:
可以将札记部分进一步拓展,记录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教学的改进思路。
总而言之: 这份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评价多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这节课能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泥塑创作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感受友谊的真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这是关于光对美术作品影响的教学活动安排。通过以下方式,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在艺术中的重要*,以及如何利用光影来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感受光的魅力
引入活动:
学生带来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或图片。
一个学生编故事,其他学生根据故事摆放玩偶或图片,构成画面。
光的应用:
学生利用不同光源(如灯光)对画面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讨论光的照射如何改变画面的效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教学引导:
教师通过讨论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光如何影响他们的作品。
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例如使用特定颜*的光源以增强画面的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了解光的魅力
欣赏大师作品:
学生观赏不同艺术作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效果。
分析白天和夜晚、自然光和人造光对作品视觉呈现的影响。
探索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不同表面、不同材质在光照下的反射效果。
小组作品设计:
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艺术作品,考虑光的使用如何改善作品的视觉效果。
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成功实施他们的创意。
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举办小型展览。
学生互相评价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重视安全问题,特别是关于电和火的使用安全。
教学评价
考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
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以及能否运用光影增强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光和科学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这种结合实验与创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艺术教案4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创造才能,培养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前准备:
教师备教具,学生备硬纸片、剪*。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课:
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观赏。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新课:
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尝试制作。
1、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互助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辅导。
四、教师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五、学生分组,合作一个插接造型。
六、评讲: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感。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快乐的人5
《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快乐的人1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造型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收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小学资源网ht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学习材料各种线材、钳子、皱纹之、毛线……学情分析本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种过渡阶段,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激起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从而爱好美术学习!教学过程一、做做快乐1.听《健康歌》,师生共同律动。
2.感受:手舞足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研究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看看快乐1.动作小,但快乐。
(休闲)2.动作大,但不快乐。
(竞技)3.作大,又快乐。
(舞蹈)教学意图:感受各种不同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创作打下基础。
三、研究快乐1.简介动感雕塑。
要求:工具材料:铁丝2.线造型步骤:a概括:骨式人物。
b夸张:头、躯干、四肢3.教师演示:缠绕、盘、拽……教学意图:分析结合示范,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快乐制作1.提出作业要求:每人用线材至少制作一个快乐的人,注意安全和卫生。
2.学生制作。
3.教师辅导:启发学生引用装饰的方法。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快乐展示1.展示作品。
2.线材作品的其他材料。
3.生活中的装饰与美化。
4.快乐的格言:“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的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的信心。
”——果戈理教学意图:体验成功感,感受线材造型艺术的多样*,鼓励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快乐的人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2、通过小组探究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丰富学生线造型表现手法。3、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唐代孟郊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确夸张对于艺术作品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书中图片分小组探究问题:1、线造型人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2、它们用了哪些装饰方法?3、通过你们小组分析,提示大家在制作中应注意什么?
(二)、出示、齐读《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教师简单演示,提示注意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线的连贯*,尽量不把线剪断,如果要剪断一定要注意线与线之间连接紧密。
(四)、师吟诵春秋时期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五)、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你哪些想法?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线造型表现手法。明确制作要点,感知制作中的细节。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育学生做事要注意细节。进一步丰富人物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掌握表现方法。
五、课堂总结:
(一)、小组的成果展示、交流、评议。
(二)、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态度。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制作方法:
1、头事勿忙
2、身体忙多错
3、四肢勿畏难
4、装饰勿轻略
更多相关阅读: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丽的城堡美术教案ppt
装饰纹样美术教案
卡通故事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怎么写
初中美术教案
小学生二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动物的脸6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动物的脸1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
2、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般方法3、抓动物的长相特征以墨点、线、面(块)来表现。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
二、直接示范导入:1、猜一猜画的是什么2、找一找作画的技巧3、师总结:表现的方法是墨点、墨线、墨块4、实物与画作对比引出重点——概括特征、夸张表现
三、尝试作画1、生画2、个别作品点评(表现方法的不同及墨*的变化)3、小结:抓狮王的长相特征,以不同墨*的点、线、块表现出外形各异的狮王。
四、优秀作品赏析1、学生评价作画的方法2、出示动物图片,分析特征,讨论作画的方法
五、学生练习1、作品展示2、学生自我介绍作品(作画方法、满意之处等)拓展、延伸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动物的脸2
教学目标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7课动物的脸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传统
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7课动物的脸
2.通过对*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画的笔墨技法与造
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画中的审美作用。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7课动物的脸
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画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
料、墨、调*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
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
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
接着画身翅,
浓墨画嘴眼,
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
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爪,
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更多相关阅读: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丽的城堡美术教案ppt
装饰纹样美术教案
卡通故事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怎么写
初中美术教案
小学生二年级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教案会转的玩具
二年级美术教案精选
美丽的桃花美术教案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下雨啰7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2、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地表现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欣赏大自然,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彩、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中的视频、投影机、范作、雨伞雨披等实物,绘画工具、雨的音频素材及雨的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一支,画纸。
【教学过程】
一、雨的回忆
1.谜语和音乐导入: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到地上却不见。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导入课题)
2.小组接龙说说关于雨的词语、诗句、雨中的用具。
如关于雨的词语:大雨、中雨、毛毛雨、雷阵雨、春雨、急雨、梅雨、太阳雨、滂沱大雨、牛毛细雨、茫茫烟雨、狂风暴雨、淅沥沥、哗啦啦、雨后彩虹??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关于雨具:雨伞、雨披、雨靴、斗笠、蓑衣??
二、感受雨声雨景
1.播放课件,配合图片欣赏各种雨声,感受雨中情、雨中景。
2.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下雨时的感觉,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教师引导儿童回忆下雨时的情景。下小雨时,雨点淅淅沥沥地飘下来,沙沙,沙沙??滴答滴答??下大雨时,雨点很大很急,发出“哗哗”“哗啦啦”的声音,雨点连成线。狂风暴雨时,雨水被风刮着打到脸上很疼,风夹杂着雨拍打着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三、了解雨的形成
1.为什么会下雨?下雨的原因。(FLASH课件演示)
火红的太阳把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汽,漂浮在空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小*晶,水珠*变成白云,当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也就越来越重,形成了积雨云,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了,就会落到地面形成雨。(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特别的雨。
通过图片,拓展对雨的认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雨:太阳雨、雷阵雨、暴风雨、雨夹雪、*雨、*雹雨??
1.提问:下雨时人们的姿态或者动物的姿态是什么样?
街上的人打伞,也有两人共打一把伞,有的人穿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2.借助伞、雨披等实物,分小组分别请同学用动作表演雨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情景。(如现场拿出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下雨时帮助别人打伞的乐趣)
3.师在黑板用提线人偶拼摆雨中人物动态(如扛伞、撑伞、打伞、玩伞等),学生在下面画动态小人。
四、赏析雨中画面
1.人文熏陶。
(1)展示四幅雨中的有趣或感人的图片,帮助学生回想他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形;
(2)交流一下在雨中遇到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生或看到的事。
2.雨带来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雨中的画面非常生动,街道上有什么变化,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雨天的*彩是怎样的?
人们会穿雨衣、雨鞋、打雨伞;树叶,地面洗得很干净,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鸭子、青蛙在水里游泳,还有一些动物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天空有时是灰*的??
3.欣赏画家笔下的雨。
欣赏《听雨》《风雨》《暴风雨》等作品,了解其表现形式。
4.欣赏学生的作品。
雨落到了小朋友的脑海里,看他们如何用手中画笔画出有趣的情景。
五、示范雨中人及雨中物
哗啦啦,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有哪些动作?(师多重演示人物或动物不同的雨伞及雨披造型图,主要画出雨中的神态、动作。)
1.师示范奔跑躲雨人物动态。(如有的人会把包、报纸之类的东西顶在头上向前跑。)
2.继续示范打雨伞、穿雨衣的人物,雨中嬉戏的人物、动物等。
3.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一个个小水滴、漩涡等表现雨。
4.出示雨中图的彩*范例,分析几种雨中的*彩的表现方法。(如蜡笔水彩法、湿画法、染*法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剪贴、撕贴、拼贴添画等。)
六、创作下雨图
画出你所见到的雨中的场景,可以是结合人物画,也可以以小动物为主角,自由选择。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雨中范图,雨中情境音乐起。)
1.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
2.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
七、作业展示及评价
1.在投影上作业个别展示。
2.在黑板上进行长卷展示,题写落款,请学生解说雨中情景,给予鼓励*评价。
3.作业点评:那幅画更生动,谁画的动态最有趣,你能提提建议吗?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探究*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差异*,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9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
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板书设计
植物写生
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