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秀 孟冬寒气至
孟冬的寒气来临,北风凛冽而令人战栗。 愁绪缠绕,深夜显得漫长,仰望天空中星星的排列。 三五月圆,四五月缺,月光如水,蟾兔却显不完整。 远方的客人来访,留下一封书信。 上面写满了深深的思念,下面充满了久别的离愁。 将书信珍藏在怀袖之中,三年过去了,字迹依然清晰。 心中只怀着纯纯的情感,担心你无法理解我的真心。
【译文及注释】
农历十月,寒意逼人,呼啸的北风令人战栗。面对重重愁思,夜晚变得漫长,仰望天空中星星的排列。月圆时节,月缺时分,明亮的月光中,却留下了未完整的蟾兔。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一封书信,上面述说着长时间的思念,下面充满了久别的离愁。将这封信珍藏在怀袖中,三年过去了,字迹依然鲜明。我心中充满了纯真的情感,担心你无法理解我的真心。
1、三五:农历十五日。 2、四五:农历二十日。 3、三岁:三年。灭:消失。 4、区区:指深深的相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丈夫长时间的离别让她独自承受孤寂,对季节和天象的敏感表现在对寒冷冬季和星月变化的感慨之中。通过对寒气、夜长、星月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
在描绘月亮时,诗人通过“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表达了时间的流转,月圆月缺的变化与她对丈夫归来的期盼相呼应。远方客人带来的书信成为联系两地感情的桥梁,妻子将信珍藏在怀袖,三年过去了,字迹依旧清晰,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通过“一心抱区区”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的爱恋,以及对丈夫是否理解她心情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妻子在丈夫离别后的孤独与期待。
冬至过冬至作文2
【第一篇】 今天是冬至,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搓汤圆。我们先烧开水,然后将烧开的水倒入装水的碗里,等待开水微凉,再将水倒入装有糯米粉的碗里。最后,我们搓成圆形,放入锅中煮熟,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让人垂涎欲滴。
刚出锅的汤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餐桌旁大口大口地吃着,一碗又一碗,直到我的小肚皮都吃得圆滚滚的。我撑着大大的肚皮坐在沙发上,感叹道:“汤圆真好吃啊!吃了汤圆,我又长了一岁。”
【第二篇】 今年的冬至恰逢周六,爸爸妈妈都不用上班,于是妈妈决定自己包汤圆。我们三个人聚在厨房里,开始热闹地包汤圆。我们各自发挥想象,捏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或图案。爸爸按照家里的老规矩捏了金元宝、捣碎器等,妈妈捏了象征长寿的仙桃。
我着急了,努力地思考着,最终也没有落后,捏出了小狗和小猪。这些奇形怪状的汤圆看起来非常有趣。
汤圆包好后,妈妈让它们下锅了。不一会儿,圆嘟嘟的小白胖子就都煮熟了。我们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这些汤圆,相互交流着笑声。
【第三篇】 今天一大早,爷爷和奶奶就忙着准备搓汤圆的食材。他们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数小时,之后研磨成浆,再和面粉搓揉均匀,制成一大块的汤圆面。最后,将面团分切成小块,在两掌间搓成圆形。这样一小巧的红白汤圆就大功告成了。
爷爷说冬至就像年夜饭一样,大家围坐在餐桌前一起享用热腾腾的汤圆。这种团聚的感觉格外温馨,再加上这是我自己动手做的,所以格外美味。吃了两大碗,肚子里充满了暖暖的饱足感。这一天,我仿佛又长了一岁,也代表着我将更加懂事,让父母放心,老师宽心,爷爷奶奶开心。
【第四篇】 今天奶奶家做冬至,我最爱吃冬至圆了。冬至圆圆溜溜的,金黄*的十分好看。冬至圆里面是空心的,首先要放在锅里煮熟,捞起后撒上金黄*的豆黄粉和红糖。非常香甜!今年的冬至圆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因为是我和奶奶一起做的。
【第五篇】 今天放学回到家,看见爸爸妈妈正在包饺子,我奇怪地问:“今天又不是过年,为什么包饺子?”爸爸微笑着回答:“今天是冬至啊,大家都要包饺子吃。”“什么是冬至啊?”爸爸说:“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传统的节日。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所以为了庆祝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原来是这样啊!”
这时,妈妈大声喊道:“吃饺子啦!”今天我不但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还学到了许多关于冬至的知识。真是收获颇丰啊。
冬至节气养生谚语3
导语: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以下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冬至节气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冬至大如年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冬至有霜年有雪。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一年雨水看冬至。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冬至晴,春节*。
冬至晴,明年*雨多。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雨)。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