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幼儿在自己印制的手形上添加新颖的图像。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想象,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视频转换仪各一台。
自制的软件一份。
每位幼儿一套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哥哥、姐姐的画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在大屏幕上展示作品)你们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这些画中的小秘密?(原来这些画都是由各种手形变化而来的。)
二、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让幼儿参与手指游戏:握一握,张一张,分一分,合一合,看看小手会变成什么?
引导幼儿分享:我握了两只手,合在一起,翘起小指头,变成了小猫……
三、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展示另一个手形:想一想,这个手形加上几笔能变成什么?(展示鸡)添加了哪些部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四、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鼓励幼儿自行改变手形,勇敢尝试。
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沿着手的轮廓绘制,启发幼儿进行添画和装饰。
五、用视频转换仪展示作品 让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询问他们的手形画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简评: 此活动的设计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平衡培养幼儿创造力与美术技能提升,既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又解决绘画技巧上的难题。通过欣赏作品和手形变化游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积累创作素材。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效率,并促进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手形变画》活动来源于幼儿常见并喜欢的手影游戏。通过这个活动,我成功地将幼儿喜欢的游戏元素引入教学中,满足了他们的兴趣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学习认识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分类及成因。 2、通过分析和讨论初步学习情绪转化策略。 3、培养幼儿开朗的*格和乐观的情绪。
活动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们准备了四个课件、*彩卡以及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我们首先播放课件(1),让幼儿们理解到每个人都有情绪。例如,一位幼儿因为戴上值日生手套而露出甜甜的笑容,这表达了喜悦;另一位因为自己的图书被撕破而感到生气;还有一位因班中小金鱼的死而表现出哀伤;还有一位因为不会系鞋带而愁眉不展。
我们会问幼儿们:“他们怎么了?为什么?”通过这些提问,引导幼儿们丰富情绪词汇如喜、怒、哀、愁的理解,并询问他们在平时是否有类似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讨论分析 在导语的引导下,我们探讨心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会让幼儿们参与讨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好的时候占多数,还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占多数?为什么会这样?
接着,我们将出示*彩卡,让幼儿们为不同的心情配上相应的颜*。通过这个简单的*作,让幼儿们感知心情与*彩之间的关系,比如将好心情与暖*关联,坏心情与冷*关联。
3、体验理解 在这个阶段,我们引导幼儿们深入理解不同心情对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我们会展示多媒体课件(2),让幼儿们通过观看短片来思考和讨论以下情境:
一群小朋友邀请贝贝参加游戏,但贝贝因为心情不好而拒绝,导致大家情绪低落。
佳佳在游园活动中得了奖,他选择与小朋友分享巧克力,使大家都感到快乐。
我们将引导讨论:在这两个情况中,谁做得对?幼儿们能否也做到?重点是教导他们理解贝贝虽然情绪不好,但不应该因此对他人发脾气,因为这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我们还会讨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妥善处理,例如可以委婉地拒绝邀请或者寻找其他方式来处理不好的情绪,同时学习体察他人的情绪,学会宽容和帮助他人。
4、内化迁移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幼儿们思考如何在自己感到不开心时妥善处理。我们会问他们:当你们感到不开心时,会选择什么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会讨论如何通过观察表情来了解他人的心情。
我们将出示课件(3),展示不同表情的脸,并通过动画短片的形式让幼儿们思考和讨论:面对某些特定情况,他们怎么理解这些表情,以及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们鼓励幼儿们想出不同的帮助方式,例如捐衣服、邀请到幼儿园来玩等,通过这些行动让幼儿们体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
5、提炼主题 最后,我们将展示课件(4),让幼儿们看到所有表情都变成了灿烂的笑脸,周围开满了五彩斑斓的鲜花。我们引导幼儿们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思考他们的努力和帮助如何改变了情况。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习了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还培养了处理情绪和关心他人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乐地成长和生活。
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一次体验,更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建立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能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