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移动互联网生态,依然是百度的重中之重。今年百度世界最重磅的主题,是如何解决传统行业o2o的痛点。传统行业的o2o,nativeapp没有满足,原本寄予厚望的微信公众号也没满足,百度的解决方案是:直达号。 通过直达号,百度希望成为“人与服务”的智能连接者。

那什么是百度直达号?和微信公众号有何不同?直达号能否挑战公众号?对传统企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什么是百度直达号,其能否挑战微信公众号?

什么是百度直达号?

和微信公众号类似,直达号是商家在百度移动平台的官方服务账号,商家可以不用自己开发应用,只需要在直达号平台上进行简单配置和内容更新,即可提供服务。而用户通过百度搜索客户端、地图客户端等,可以@商户 直接进入商家的直达号,获得商家发布的信息,或进行预订等*作。

李明远在会上举了海底捞、良子健身等多个例子。尝试了下,用百度移动客户端搜索 @海底捞,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海底捞的直达号,里面提供了订餐、菜单、外卖、评价、分享等*作,用户无需下载海底捞的app即可使用,基本的信息查询、用户交互等都可以实现,对于商家来说,无需进行开发,只需要用模板或者组件工厂自己配置,即可使用直达号进行线上推广、o2o服务。

本质上,直达号是基于轻应用2.0模式的一种o2o生态体系。在封闭生态盛行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入口都形成了*的生态,一方是用户,另一方是商户,两者的联系越紧密,平台的价值就越高、黏*就越强。

比如,微信有公众号的生态,阿里有电商生态,原来的百度移动产品体系,虽然用户过亿的已经不少,但用户进来是为了出去,用户的需求是导流到转码适配后的互联网。而对于用户而言,移动端的体验也不好。轻应用的提出,可以看出百度打造自己移动生态的决心,而直达号的发布,更是这个战略的延伸。

百度直达号与公众号有何不同?

单纯从模式上看,直达号和公众号非常像,都是提供“连接”,都是人和商家、人和服务的连接。承载直达号和公众号的,都是超级app,微信已经是商户公认的app,百度旗下的移动搜索+地图等多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矩阵,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app。这是直达号和公众号生存的基础,商家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不过,由于百度和腾讯各自擅长的东西不同、用户使用的场景不同,又带来定位上的巨大差异:

1、应用场景不同。微信是社交入口,是人与人、人与企业的社交关系维系,承载的是用户和企业之间沟通;而百度是搜索入口,是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按需连接,承载的是用户即时需求的满足。一个是没事的时候看看,一个是有事的时候找找,去微信更多是想看我关心的人或机构有什么新鲜事,去百度更多是我有问题,有需求需要找到服务或解决方案。

2、关系频度不同。微信公众号只有用户主动关注才建立连接,建立连接才能互动,门槛很高,用户能关注的公众号也不会太多,但一旦建立连接相对稳定,适合高频应用;而百度直达号的连接门槛低,只要用户有需要就可以即时连接、即时互动,适合低频长尾应用,覆盖面广。

3、推广方式不同。微信将连接关系完全交给商家,推广主要依靠商家自身策划的社交推荐和线下二维码的推广;而直达号的连接关系是基于百度的推荐,主要根据用户的数据画像、兴趣、地理位置等分析用户需求,商家的推广可以直达有需求的潜在用户。一个靠自助,一个靠匹配。

这些差异,决定了微信公众号并不是通吃一切,它更适合与用户经常发生联系的企业或机构,比如银行、航空、或者有订阅推送场景的机构,例如媒体、自媒体以及名人等。事实上,微信已经在以上领域收获了一批成功案例。但是在传统服务业o2o领域,公众号的模式存在缺陷,这给了直达号颠覆的可能。

百度直达号的主场在o2o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o2o领域,微信尝试过很多推广,包括微信会员卡之类,但一直没有起*,主要问题源自三方面因素:

1、用户门槛高:一般人不会因为要去吃饭、洗脚、*就关注公众号,微信的连接模式更适合线上服务需求大、频度高的机构,以线下为主的庞大的中小型商户很难以此来获得用户。

2、维系转化弱:即便建立了连接,对于以线下服务为主的商户,也很难进行订单转化,由于用户使用微信的场景和需要服务的场景并不重合,用户有需要时主动来访的比例很低(想想你要去吃饭时有翻开过曾经订阅过的公众号吗?)

3、主动营销难:商户通过微信做营销很考验水平,一方面在公众号暴增的情况下,用户没时间看那么多内容,文章阅读率很低;另一方面,低频应用的推送可能会导致辛辛苦苦拉来的用户退订。

所以腾讯一直强调微信的服务属*而非营销属*,但是对于庞大的低频线下服务而言,服务属*的需求并不高,这种需求的不匹配才是微信在o2o领域不顺的核心原因。

与微信公众号更偏重于中立、通用的连接服务定位不同,百度直达号更聚焦于满足传统服务业o2o中亟需拉新的需求,李明远在发布会上提出了直达号的四个优点,“广拉新,高转化,强留存,易开通”,看得出都是瞄着传统服务行业的痛点去的。没那么高的用户门槛,更直接的需求场景,这些都让直达号更适合成为对接用户需求和商户服务的拉新工具。

所以,o2o领域才是直达号的真正主场。事实上,桌面互联网时代,o2o一直是百度的主场,百度搜索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来自于传统的餐饮、机械、教育、旅游、文体票务、医疗等领域的数十万商家。

百度推出直达号,就是要把这些最有价值的传统商家,以最低的门槛带入移动互联网,这是建立起百度移动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预见,未来bt之间的“连接之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微信营销不是万能 QQ公众号才是未来主阵地2

腾讯作为一家以“微创新”自居的互联网企业,虽然经常让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公司们无路可走,借着自身强大的资源去把创业公司刚刚培育的市场掠夺蚕食,但不可否认,在腾讯内部小团队相对竞争的创业精神鼓动下也诞生了很多用户体验不错的产品,比如对抗今日头条的“天天快报”,甚至拿了腾讯新闻的资源去扶持“天天快报”,具体内容请看文章下面的扩展阅读。

那么今天的话题,来聊聊在整体微信朋友圈跟订阅号打开率下滑的现状下,这个时候应该去怎么运营才有可能带来下一个红利期?

星佳给的*很简单:“qq+qq空间+qq群+qq公众号+部落兴趣号+企业qq”的组合,在qq的生态系统里获取红利,或许这次95后更喜欢的qq会成为下一波接替微信成为社交巨头也说不定(虽然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没那么差....),而且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qq依然是他们传资料,跟客户沟通的主要办公工具之一,天然的优势势必在用户量的层面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借助其他新入口的开发为整个qq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微信公众平台跟朋友圈的成功也给qq公众号跟qq空间给了试错的经验。

pc端的qq着眼于中低端用户 有强大的用户数量级

先来说qq,电脑端的qq可是很多公司对外办公的主要工具之一,基本上班时间会一直挂着,而打开手机版的qq就会发现为何更受95后的欢迎,基本满足了当初tony ma的一站式服务的设想,能干任何事情了,看看庞大的qq下,不管是空间,q群,部落兴趣号还是依然内测的qq公众号,俨然一个成熟闭环的生态系统,对于品牌跟个人自媒体手艺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先天的优质土壤吗?

qq空间的流量自然不用说,每天都会看到有故事说某某通过qq空间日赚xx元的故事,至于为何,懂网赚的原理的人都明白,整体来看玩qq空间的还是小白水平多,相对于朋友圈的高质量人群,qq空间依然是初级互联网网民的第一阵地,不然95后为何互联网的启蒙都是从qq开始呢?

“分享生活,留住感动”的口号从博客时代就陪着我们,遥想起那些年,多少人的第一篇日志是发生在qq空间里的,能不能复苏就看其他几个模块的配合了,至少,这里有过我们的青春,尤其是那些曾经写下的稚嫩文字,而且qq空间在基于十年的数据挖掘的能力下推荐圈子,熟人的能力要强微信很多倍,即使像星佳没怎么刻意维护qq空间的前途下,也累计有几万的访客路过星佳对外开放的qq空间了,所以这些都是机会。

qq公众号配合品牌部落传播力优于微信

同时对于品牌商来说,有个qq公众号,配合品牌部落,还有企业qq跟认证qq空间,塑造品牌传播跟知名度,也会比微信更容易,只要文案水平到位,门槛会越来越低。

而替代微社区的产品“腾讯部落”结合了“兴趣号”的玩法,如今在qq里也有个不错的入口。同时跟qq公众号一样,可以直接推送图文给关注的粉丝哦,看看效果。

而兴趣号的腾讯部落,已经在内测*app直接对抗95后喜欢的百度贴吧,也会是一波很不错的红利哦。

不能泄露太多,尤其是依然内测的qq公众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qq里搜索“星佳是个小人物”,可以直接找到星佳的qq公众号跟部落,体验下下一波红利哦,体验到了qq公众号后才发现,增粉太容易了,文章底部直接有一键关注哦,至于后期的原创,赞赏跟评论甚至付费阅读,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坚持原创的自媒体们机会会越来越多的。

微信公众帐号认证申请公函表3

认证申请委托函

本函为申请微信公众帐号认证服务的授权委托函,特此填写并确认以下内容:

申请人同意授权委托指定员工_____________(*号码:)作为帐号运营者,代表申请人名义申请微信公众帐号(公众号原始ID)的认证服务,并授权其负责该帐号的内容维护及运营管理。

申请人同意:在申请人公众帐号进行认证服务时,如提交的主体信息与初始注册信息不一致,经公众帐号资质审核成功后,该公众帐号的使用权属于通过资质审核的申请主体。所有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将由该主体承担,且所有运营活动必须以该主体的名义进行。

申请人承诺:提交给腾讯的认证资料真实无误,并授权腾讯及其委托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提交的资料进行甄别核实。同时,微信公众帐号内容的维护及运营管理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的相关规定。如有违反上述承诺,责任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申请人对以上认证申请信息表填写内容及本申请公函的内容确认无异议。

帐号运营者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 月 日

微信公众帐号认证申请信息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