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⑵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参考*:
1.d
解析:刺,划,撑。
2.d
解析:a.表转折,却/表修饰;b.那,那个/一定,表祈使语气;c.哪里/什么;d.拿。
3.b
解析:众人见他衣着寒*就嘲笑侮辱他错。
4.⑴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解析:采分点是,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⑵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先生吧?
解析:采分点是,策,鞭打,骑着;蹇,跛,行走困难;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得非乎?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
《应天长》阅读练习及*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应天长韦庄
绿槐*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
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
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地苦闷。
15.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6分)
*:
14.bd解析:b项,“凤凰迎风起舞”错误,此句指画帘上绘的金凤凰,经风吹动,宛如起舞。d项,“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错误,王诗中的“空”指安静,此词中的“空”指只有。
15.下片以夜*表达女子的相思。“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又暗指她所怀念的漂泊在外的人。“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末句是哀切的呼唤。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菩提树》阅读练习及*3
菩提树
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长得郁郁葱葱。
今年夏天,正该是菩提树最繁茂的季节,不知怎的,那树却突然枯死了,似乎每个路上的人,都为它的调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
这棵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向来因有木架支撑,而未曾倾倒过的树,为什么长了十多年,几乎要成为一棵大树时,却一下子死了呢?
有一天我特别走近它,抚摸着它那依然细腻光滑的树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发现树皮上竟被人割了一圈裂口。是谁杀了菩提树?我沿着*痕转向树的另一侧,发现居然是一根绑在支架上的铁丝,想必是菩提树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的,岂料随着树的成长,人们竟然忘了那圈小铁丝已经不再适用,渐渐地铁丝嵌入树皮,大家更难以觉察,直到此刻被我发现,却已经迟了。
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阅读题:
1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2分)
2从全文来看,我对菩提树的死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2分)
3因为在纽约少见,所以菩提树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并且在树旁支撑了支架,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请甲《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一句俗语来概括。(2分)
4菩提树死了,是谁杀了菩提树?(2分)
5人内容上看,第三自然段似与第一、二自然段重复,那么去掉第三段行不行?为什么?(2分)
6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个有如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
1短文主要写了菩提树的死亡原因。
2是一种深深的悼念态度。
3物以命希贵。
4杀死菩提树直接凶手是那段小铁丝,而间接凶手则是人们的关心、照顾和遗忘。
5不行。这是个过渡段,重复意在承上,发问意在启下。
6略。言之成理,符合语境即可,但要注意语句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