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让学生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知识目标

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二、请同学们看小黑板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多音多义字

翘qiáo翘首qiào翘板刹chànà刹那shāchē刹车

丧bēnsāng奔丧chuítóusàngqì垂头丧气薄纸很薄、人情薄、薄片薄饼、薄脆“等读báo是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薄弱、稀薄、淡薄、尖嘴薄舌、单薄、厚薄、薄地、薄田、薄酒”等读bó。

形似字:蓦――暮――幕――墓――慕湍――揣――踹――瑞――端猝――粹履――屡――履

词语:小心翼翼蓦然酣睡失魂落魄井然有序巍然相提并论湍急你推我搡猝然肇祸蓦地勉强屹立

三、整体感知,畅谈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要求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初步印象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化。学生所读的所说得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四、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即“船长为什么用*威胁逃生的人?”顺着这一问题围分三步走

(1)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威胁逃生的人?(要引导学生把当时乱的场面感受到,品味:可怕的震荡、惊恐万状,求生的人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

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指导朗读,感受当时紧张危机、混乱的状这样的后果怎样?(思考得知:死路一条,谁也就不出来)

(2)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结合重点语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那个男人单干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前打死他。”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责任感;③保护弱小;

然后分角*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感受船长的威严、果断、不可动摇。和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

②船长用*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

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个问题,重难点基本突破。

2.探究内容之二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船共存亡的决心。总结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力救人,与事业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有方、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责任感保护弱小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2

导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法指导:

指导朗读

教法指导:

小组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五、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六、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七、作业布置

1、字。

2、词。

3、句(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段(课后第二题)。

八、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具体特点人类破坏行为造成后果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学设计3

导语: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为什么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短浅。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选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1.听写生词

2.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板书设计:

生活在浅井

千里之遥——辽阔见识短浅

井底之蛙鳖介绍大海{大快乐

千仞之高——深度盲目自大

青蛙醒悟——渺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