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教材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粗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
(二)能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进一步体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这个重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主线。首先,通过比较两数的多少,发现10以内自然数列排序的规律。然后通过游戏开火车,动手*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以及数海鱼进一步引领幼儿学习排序。
活动的难点是使幼儿按从10-1的顺序进行排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游戏活动开火车,动手*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中,多安排一些时间按10-1的顺序排序,并引导幼儿排序。
二、说教法
在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中,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事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再运用引导发现法,使幼儿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使幼儿在玩中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怎样玩游戏。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运用动手*作法,为每个幼儿创造了动手参与尝试的机会,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运用个别指导法,指导个别幼儿解决问题。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如何玩扑克牌接龙。
在第四环节数海鱼中,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挂图数海鱼。
三、说学法
在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幼儿运用*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学习。
在第四环节中,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法,对海鱼进行排序。
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个相邻图片数量的多少,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通过全体幼儿参与尝试,分组动手*作,教师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四环节:观察教学挂图,数海鱼。并按顺序给海鱼排序,进一步感知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环节设计从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规律,到游戏开火车,动手*作扑克牌接龙,最后数海鱼,各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的,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作去发现问题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的,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3
在中班下学期,幼儿的探究、分析和观察能力有了显著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自主地探索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这些变化的感知和体验。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处处充满生机,百花竞艳、绿草如茵,到处都是迷人的景*。特别是春雨,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美景,也是万物成长的滋润和唤醒。为了让幼儿能够深刻感受春天的生命力,理解春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的核心是一首名为《春雨》的诗歌。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自然界的变化,体验春天的韵味,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春雨的情感体验。
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几个具体的目标:
培养幼儿喜欢朗诵诗歌,并能够有节奏和感情地进行朗诵。
让幼儿初步理解春雨对各种作物生长的重要*,感受植物在春雨中焕发出的生机。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在于引导幼儿通过角*扮演朗诵植物的对话,感受诗歌的美妙,丰富词汇并发展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则在于幼儿理解和表达诗歌中春雨的意境和诗句。
在活动开始前,幼儿已经有了观察春天特征和植物生长的经验。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内容:
PPT课件《春雨》
种子、梨树、麦苗等道具
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讨论春天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例如,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景象和植物的变化,预热活动氛围。
接下来,教师播放《春雨》的PPT课件,帮助幼儿欣赏和感受诗歌的美丽,通过提问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随后,教师播放轻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朗诵诗歌,渲染诗歌中的意境,激发幼儿对春雨美好景象的想象力。
为了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安排幼儿自由扮演诗中的角*,例如种子、梨树、麦苗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体验。
活动的延伸环节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幼儿表达他们对《春雨》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和春雨的认知,还可以通过展示作品,促进幼儿之间的欣赏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