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理解能力及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强,学习数学的积极*和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上表现熟练,但部分学生在计算速度上存在差异。由于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等章节的特殊安排,很多学生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方面仍显不足。不过,在面对简单问题时,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意识,识别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 内容变动情况
结构体系得到了完善,特别是在第五和第六单元的安排上,及时加入了混合运算单元,并将“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至二年级下册,使得“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三) 编排特点
各领域内容交替编排,互相配合。
强调数学背景知识的渗透。
在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层次分明,功能明确。
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位序,能读写万以内数;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并能进行大小比较,用符号和语言表达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初步掌握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运算顺序。
理解除法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乘除法关系;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计算一位数除数和一位数商的有余数除法。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能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基本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
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除法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着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组织丰富、现实且具有探索*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3.1-3.8)
表内除法(一):10课时 (3.9-3.27)
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3.30-4.3)
表内除法(二):5课时 (4.7-4.17)
混合运算:7课时 (4.20-4.30)
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5.4-5.19)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20-6.5)
克和千克:2课时 (6.8-6.12)
数学广角:3课时 (6.15-6.19)
总复习:4课时 (6.23-6.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学期,我班有 46 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基于现有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抽象思维水平获得一定提升,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被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尤其是在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面。此外,部分学生虽然资质较好,但学习不够勤奋,导致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本教材涵盖混合运算与应用题、整数与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与*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包括含括号运算。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用四则运算关系求未知数。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归纳总结四则运算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所学理论。
3. 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教学关键:注重单位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单位概念。
4. 小数的意义和*质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转换。
教学关键:准确理解小数的意义,熟练转换小数与复名数。
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关键:强调小数位对齐的重要*。
6.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直线、线段、射线和平行线的概念理解。
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分,垂直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加强动手*作,提高学生作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措施
1. 强化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主体意识。
2.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 加强个别辅导,提升学困生的成绩。
4. 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发展个*特长。
四、教学进度
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课时
2. 认识图形 9 课时
3. 小数乘法 10 课时
4. 观察物体 4 课时
5. 小数除法 12 课时
6. 游戏公平 2 课时
7. 认识方程 10 课时
8. 总复习 5 课时
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填入具体人数)名学生,其中女生人。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仍然有很多同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积极思考、被动学习以及学习自觉*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15课时 (3)分数除法:18课时 (4)长方体(二):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15课时 (6)百分数:17课时 (7)统计:5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要求: (详细列出每个要求,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解释和理解)
2、教学重点: (详细列出每个重点,并解释其重要*)
3、教学难点: (详细列出每个难点,并提供解决方法或引导)
教学措施:
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提高,作业完成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我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较多。为此,本学期我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班级和学校的风气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
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促进其自觉学习。在书写方面提高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第三,根据上学期的成绩,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设立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四,及时进行基础知识的过关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补差补漏。
第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最后,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的作风,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优辅困工作:
优生名单:
(列出优生名单)
学困生名单:
(列出学困生名单)
培优工作:
对优生进行重点辅导,要求其在学习态度上更加严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训练内容,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辅导学困生:
1、注重因材施教,与学优生结对,共同进步。
2、上课时多加注意学困生,有针对*地提问,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难点。
3、设计练习题时注意难度层次,让学生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练习。
4、重视学困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理解基础知识。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