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一时冲动杀死了一只鹰,随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些许距离,但文章的故事*极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因此极具可读*。在我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感悟。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目标。在课堂上,我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己则扮演着引导和促进学习的角*,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我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永远不要在愤怒时做出决定”的道理,并结合实际情境与学生讨论,以此体现“语文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在这节课中,一些优点显而易见: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我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有效地把握课堂氛围,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这体现了以下新课程理念:
以阅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感悟。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自主阅读、小组竞赛阅读、全班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这些活动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使他们能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到人物心情的变化,尤其是成吉思汗的内心挣扎。
尊重学生个*化选择,将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方式,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在课堂上采用了“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能够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之处。我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尤其是心情描写。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发现文本语言的魅力。
然而,课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尽管质疑和释疑环节设计得不错,但仍需更深入地引导学生提出更具深度的问题。此外,“结合实际、感悟道理”的环节时间较短,导致思想教育不够突出,因此我认为应该增加这一环节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道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每堂课都会有一些遗憾,但这些遗憾也是我未来教学历程中的宝贵经验。通过总结反思,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体验。
《郑成功》教学反思2
让阅读与写作牵手——《郑成功》教学小记一、对话突显人物特点师:(出示)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仔细品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郑成功是个爱国的人。生2:我知道了郑成功想要收复*的原因:一是*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二是侵略者横行霸道,**的生活很痛苦。生3:我觉得郑成功爱国爱民,具有正义感,我是从“慷慨激昂”一次读出来的。师:都说得很好,从内容到思想,深入理解了。请看下面一段对话,是我从一篇题为《钓鱼》的作文中收集来的。我打电话给哥哥:“我去你家玩,好吗?”哥哥说:“好啊!”我问:“我明天去,你在家吗?”哥哥说:“在家,你来吧!”我说:“那好,我明天去。”哥哥说:“嗯。”我说:“那你明天带我去钓鱼啊?”哥哥说:“好的。”我高兴地把电话挂了。
学生看完,忍不住笑了。我问为什么笑,有的说是流水账,有的说太罗嗦了,有的说文章写钓鱼,这样的对话就没有意义了。那你再读读郑成功与卫兵的对话,你觉得课文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学生纷纷表示,这段对话好,说特别是慷慨激昂一词,提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想像出人物的表情,猜测到他的内心。那位写《钓鱼》的孩子(其他学生不知道《钓鱼》是他写的。)站起来说,他觉得这段对话和作文中的没什么两样,都是一问一答。他刚坐下,教室里就“活”了,有的赞同,有的怀疑文本,我让学生再次读这段对话。
这时,有学生说,这段对话虽然和作文中有点相似是一问一答,但目的不一样。作文中的对话很罗嗦,没有意义。而这里的对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大海那边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的地盘,可现在却只能隔海相望,这是这段对话激起了郑成功收复*的决心。此言一出,掌声想了起来。我总结,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离不开对话,但对话不是把生活中说的话直接搬到作文中来,要有选择,要能突显你的文章目的。二、让细节走进读者的心。师:走出“临风眺望图”,
请同学们默读4—6,想像每小节所描述的画面,起好小标题。(登船?望或四处?望双*交战欢庆胜利)引导学生想像,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双*交战的痛快,学生说得眉飞*舞,我再让他们选用词语练说:“敌人惊恐万状,有的有的有的”;欢庆胜利的喜悦,学生谈得喜笑颜开,我让他们写写:“*同胞听说郑成功的*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然后追问:文章写郑成功,写*队打仗**的欢庆,不是多余了吗?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好处。
我们班孩子的作文,细节描写依旧是软肋,虽然从五年级我就开始注意熏陶,注意渗透,但效果不大。有时我总在想,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逼迫”下,读课外书了,为什么在表达上丝毫不见长呢?我们的课堂阅读引导应该做些什么呢?让阅读与写作结合,我一直在坚持,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良好的*作层面的经验,但把我的课例积累下来,接受一点建议,我相信我的精神会在实践中成长。
颐和园教学反思3
《颐和园》是单元五的精读课文,围绕着“世界遗产”的主题展开。作为一篇游记,它不仅文字优美,结构清晰,而且作者游览的顺序一目了然。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提出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时的思考,帮助他们初步理解文本的结构。然后,我引导学生深入细读。然而,我发现在第一课时,我原本打算重点讲解“长廊”部分,希望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到其语言之美和景点的独特魅力。但实际*作中,我发现自己并未给予学生清晰的朗读要求,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阅读,并未真正引导他们领略颐和园的美丽。这是我需要在未来教学中改进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部分,我开始怀疑他们的自学能力,未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潜力和**。这是我教学中的一大短板,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