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奇妙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学实录(汇总9篇)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进行课文的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火烧云的颜*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 准备展示火烧云颜*的图片,以及填空题的幻灯片。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关于火烧云颜*、形状变化的填空题。

课外通过观察火烧云,用一段话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课题图片,介绍今天我们将学习的第四课《火烧云》。

引导学生分享关于火烧云的已有知识。

提问学生,他们希望从课文中了解什么内容。

二、初步阅读,感知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确保正确发音生字。

采用开火车式的朗读方式进行课文朗读。 (展示生字卡片,帮助学生理解)

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对火烧云描写最美的部分并进行朗读。

三、深入阅读,积累语言

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分析第三小节中火烧云的美丽之处。

圈出描述颜*的词语。

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颜*词汇。

练习美化颜*词的朗读技巧。

利用幻灯片展示填空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课文第四、五、六小节:

研究这些小节如何描绘火烧云。

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并提出对于每一节的看法和评价。

小组内比赛谁能更好地朗读课文。

探讨如何用一个词概括这些形状的描写。

鼓励学生像作者那样进行想象,比赛看谁的想法最有趣。

四、熟练掌握,理清脉络

通过火烧云上升和下降的描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五、想象和升华知识

将之前的想象写成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火烧云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的课文《火烧云》第二课时,学习第2至6自然段。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和形状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四、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不完整,请允许我继续:

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3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

7.师:除了这些颜*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思路

《火烧云》是一篇状物物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和形状的变化,人们看到火烧云时欣喜的心情。全文描写细致动人,情趣横生,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上乘之作。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寓美育于读讲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高尚情*。

一、 抓住一个“奇”字,想象情景美

课文1-2两节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教学这两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奇”字,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2、人们的心情怎样?3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

二、 抓住一个“多”字,领略*彩美

课文的第三节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纷繁艳丽,变化万千,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颜*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2、“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彩?

三、 抓住一个“快“字,体味形态美

课文的第4-----7节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及其无穷变化。教学时抓住三幅画面动静相间的美,启发学生理解火烧云少纵即逝的神奇变化。

四、 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

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片段,做到读写迁移,激发美好情感。

 


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实录4

活动(一)情景导入,激活思维。

出示PPT—1,课题和火烧云背景图片。

老师解说:火烧云,就是朝霞和晚霞,它常出现在夏季。课文写的是夏季的晚霞。我们来看看,在女作家萧红的笔下,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

活动(二)通读全文,解读课题。

出示ppt—2,初读课文要求。

教师读出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

1.课文的生字词我能读准确吗?试着拼读两次。

2.什么叫火烧云?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ppt—3

生1:笑盈盈凶猛恍恍惚惚

生2:紫檀*庙门前一模一样

出示ppt—4师:什么叫火烧云?

学生: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活动(三)浏览课文,理清条理。

出示ppt—5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概括本文写作顺序的三个句子,圈出其中三个关键词。

学生浏览课文,并圈圈划划。教师巡视。

生1: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师: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上来了。

师:先写先烧云上来了(在副板书上写“上来”)。谁接着说?

生2: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师:写先烧云下去了(在副板书上写“下去”)。真有趣!你们看,课文刚写完上来,就写它下去了,同学们会不会刚一上课就下课了?(笑笑)没有中间的过程吗?

生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师:你真不错!你能找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吗?

生3:变化极多。

师:(在副板书上补充“变化”)。

此环节出现的完整的副板书是:上来----变化----下去

活动(四)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出问题,引领探究

师:是的,本文就是按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的顺序写的,着重描写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板书:“变化极多”)。老师准备了一组火烧云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初步感受火烧云的变化吧!

播放ppt—6至16,学生感知。

师:请结合课文想想,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变化?

生:写了它的样子和颜*。

师:你说得对,老师换个词来说(借用略读提示中的关键词),就是*彩和形态,对不对?(极书:*彩形态)

2、通过听、圈、读、背、说这五项训练,探究作者用不同形式的词语表示颜*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把表示颜*的词语圈出来。

出示ppt—17。第三自然段描写颜*的部分。

师: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天空都有。

师:同学们要注意这个词“红彤彤”,边在副板书中写“红彤彤”边解说,单读“彤”字,读第二声tóng,到了ABB式的词语中,类似这样的表示颜*的词,第二声都读第一声。谁能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表示颜*的词要读重一些。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

生: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天空都有。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你觉得***同学找表示颜*的词找对了吗?

生齐答:找对了。

出示ppt—18。着重显示表示颜*的词。

师:是啊,他读得非常流畅,而且,所有表示颜*的词,他都读得重,强调了这些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这段话读熟并试着背下来。

生齐背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厉害,在这么简短的时间内,就能响亮地背出这段课文,老师很高兴听到这样的琅琅书声!

师:现在,学习的难度加大了,要动脑筋才能完成下面的任务,大家看屏幕。

出示ppt—19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师:同学们要明白,仿照课文说话,就是要照着课文的句式来说哦。

生1: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特别多。

师:不错!将变化极多,换成了变化特别多。哪一个成语来形容变化特别多?

生齐答:变化多端。

师:请你接着说。

生1:②一会儿绿油油的,一会儿黑乎乎的,(听课老师笑)一会儿半紫半灰,一会儿半黄半橙。

师:可以说一句,两句,也可以说三句,你还想说吗?

生1点头继续:③苹果绿、魔卡红这些颜*天空都有。

师:魔卡?是同学们玩的一种卡片吗?

听课老师笑,轻声提示上课老师:是一种咖啡。

师:真不好意思,老师见识少了,不知道魔卡是一种咖啡名。看来,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真是相互学习的啊。

师:这样的词语是事物名称和颜*组合起来的,还有谁来说一说这样的词?

生一时答不上来。

师:桃----

生:红!

师:柠檬----

生:黄!

师:橄榄----

生:绿!

师:玫瑰----

生:红!

师:这些词语真有趣!

3、师生合作、探究,学习课文4、5、6自然段,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构段的。

⑴出示ppt—20。

师:老师想和大家合作学习课文4、5、6自然段,怎么合作呢?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用书上的原句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吧!

师:(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生:(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引)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引)它是怎样变化的?

生:(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引)消失了吗?

生:(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师:(引)忽然又来了什么?

生:(读)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师:(引)那条狗什么样子?

生:(读)那条狗十分凶猛……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师:(引)后来呢?

生:(读)跑着跑着……大狗也不见了。

师:(引)接着又来了什么?

生:(读)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师:(引)大狮子什么模样?

生:(读)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师:(引)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读)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⑵师:老师领着大家这么一读,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一段都是先写有什么动物出现了,又写了它的样子,接着写它怎么变化,怎么消失的。

师在副板书中写: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师由衷赞叹:你学习时真用心,只有用心读书的人,才会用心思考。

⑶请自己选择最喜爱的一段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动态的画面,用心体会每一段的结构。

⑷出示ppt—21。想象、练笔。

师: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写几句话。

生在课堂笔记本上动笔写。教师巡视。

师播放音乐:但愿舒缓的音乐能使同学们的心静下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写下自己所想到的。

生1:

生2:

活动(五)回归整体,教师总结。

师总结:全文紧扣“变化极多”这四个字,描写了火烧云“极多”的*彩和“极多”的形态。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奇特,同时积累了许多表示颜*的词语,学会了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将一段话的写得条理清楚。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出美丽、奇特的景物来。

课后小结:这堂课,意外地获得了五位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都说:“邹老师的课上得好,无可挑剔。”“无可挑剔”是假啦,但是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在这节课,和学生的交流、探讨是流畅的,愉快的,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时间得当,主次也分清了。给自己一个笑容啦!再接再厉!


《火烧云》课堂实录(四年级上册)5

(一)谈话引导新课,感受美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玩魔术吗?喜欢吗?你能知道你喜欢的魔术师的名字吗?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的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的名字吗?它就是大自然

2.今天,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又会向我们展示怎么样辉煌的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的杰作(点击课件,出示云图片)看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是啊,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点击出示“火烧云”三字)刚才大家欣赏了大自然的杰作,那能否来读读她的名字,让大家从她的名字中享受到美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鼓励)

3.火烧云是美丽的,作家萧红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运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赞美了火烧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作品。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老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轻声读或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老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学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老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学生朗读)

学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老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

老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学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学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老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像火一样红;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老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老师:你是从哪一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老师:你真会读书!

第1节讲的是火烧云吗?(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提问: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么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一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么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老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变化”

老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节,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形状)

老师:火烧云颜*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火烧云颜*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老师:你从哪一些词语体会到的?学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老师:火烧云的颜*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学生:(多。(板书:多)

老师:都有哪一些颜*?学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还有红通通、金灿灿、学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老师:天空中还有哪一些颜*?学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

老师:你们看,这些颜*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变化的录像。)

老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学生:苹果绿。学生:桃红。学生:玫瑰紫。学生:石榴红。

老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变化的多呢?(五颜六*、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彩斑斓、五光十*)

老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学生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老师:感情很充沛,自己试着背一背。(学生自由背)

老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老师:读读四~六节,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学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老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像马、狗、狮子。)

老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学生:特别快。

老师:从哪一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正在”)

老师:补充的很准确。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在第二个句子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老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节,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老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节。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么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老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学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老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学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老师:(插问)它是怎么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学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老师:(插问)消失了吗?——(板书:消失)学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老师:忽然,天空又出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来看课件,播放课件。

老师:它是什么样子的?依照板书接着读。(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节,教师也这样引读。)

老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学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老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过了几秒钟,();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

老师:真好!老师这还有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请同学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老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老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老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四)最后一个节还在讲火烧云吗?(这个节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老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么样的感受?从第7节找一句话来回答。

学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三)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老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像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练习

老师:今天的练习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练习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分别是:1、以“火烧云”为内容。

2、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案6

《火烧云》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案及原文7

语文教案是语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以课时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至于《火烧云》这一课要如何编写好教案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火烧云》原文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学习点拔,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变化快

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订正。

五、作业:

抄写词语。

六、板书设计:

4*火烧云

上来了:霞光

颜*:多

变化着:快大自然的壮美

形状:奇

下去了:恍恍惚惚

七、教学反思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层次*、条理*、探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开放*)。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开放*、体验*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⑤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


四年级上册《火烧云》原文8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彩美。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优美的好文章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学实录9

(一)导语*,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形状)

师:火烧云颜*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火烧云颜*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齐答)多。(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_____*。”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

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

师:你们看,这些颜*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苹果绿。

生:桃红。

生:玫瑰紫。

生:石榴红。

生:杏黄。

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

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

生:橘黄。

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

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

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

生:枣红。

生:香蕉黄。

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

师:概括得好!

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

生:*彩斑斓。

生:五光十*。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

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

生:千变万化。

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

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鼓掌)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生:为什么火烧云颜*变化这么多?

生: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发生变化呢?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呢?《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课件展示《变幻的天空》一书的封面)

(六)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分别是:

1、以“火烧云”为内容。

2、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