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本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在*作中积极动手,能够与同伴及时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孩子们喜欢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植物。大多数孩子可以通过实物进行点数,认识基本图形。然而,由于孩子们年龄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在*作活动中无法很好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语言表达也不够完整和准确。因此,本学期将重点培养幼儿的*作习惯和交流习惯。

二、目标

科学教学计划集锦

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探索周围世界,关心和爱护动植物及自然环境,乐于进行尝试和探索。

了解四季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掌握简单的自然现象知识。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特征,并进行简单分类;学习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与他人交流观察结果。

认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察、比较和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积极专注于数学*作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关注物体的量、形状和位置变化,并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三、具体措施

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周围物质世界的感知、观察、*作、发现问题和寻求*的过程,运用合适的指导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引导幼儿认识五官时,首先让他们体验感官的作用,感受感官的协调能力。通过视觉观察事物,提高观察力,体会视觉暂留现象。

引导幼儿认识空气、阳光、水等,通过故事了解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关系,通过观察社区环境、湘江水源等,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并探索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途径。

在数学区域及时投放*作材料,引导幼儿练习数与量的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运用各种*作材料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了解其对应的物体数量;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使用“多”、“少”、“一样多”的词汇;按物品属*分类,比较物体的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特征。

数学教学计划集锦2

一、教学想法:

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有42名学生,大部分能够准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能力不足、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弱,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还不够理解。

今年奋斗目标:及格率目标为96%,高分率为90%,特忧率目标为80%。

措施:

1. 加强学生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方式进行训练。

2.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提升学生的动手*作能力。

3.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并拓展其思维。结合课后练习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解决方法。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保持及时沟通,让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学习。

5. 与语文教师密切协调,定期交流并分析学生情况。尤其对于偏科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力求把优势科目做到更好,同时帮助薄弱学科的学生提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

- 有余数的除法

- 加与减

- 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

- 加与减

- 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 《除法》: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分物的实际*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物品分配时可能出现的余数,进而体会除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商为一位数的除法竖式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生活中的大数》:通过实际*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这些数进行表达与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学会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3. 《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探索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能够在估算范围内确定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能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

(二) 空间与图形

1. 《方向与位置》: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够辨认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测量》:通过动手*作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1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 《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学会用三角尺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绘制这些图形;同时,能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如何运用不同图形设计图案。

(三) 统计

《调查与记录》: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能够回答简单的统计问题,并做出基本的预测。

此外,本学期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初步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六、教学课时安排:

1. 除法:6课时

2. 方向与位置:4课时

3. 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4. 测量:5课时

5. 加与减(一):16课时

6. 认识图形:7课时

7. 时分秒:8课时

8. 调查与记录:5课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