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新乡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感谢评委老师们在这三天里的辛勤工作。正是因为你们的付出,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和锻炼自己,从中获益良多。
具体到我的这节课,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将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与大家分享。尤其是在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诚恳地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们的批评和指导。
本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学生们之前已经接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等作品,但是在诗歌鉴赏方面,他们仍然缺乏整体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当学生们拿到一首诗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进行鉴赏。因此,我选择了曹*的《短歌行》作为突破口,希望通过这首诗,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欣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希望能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初步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是我整体的考虑。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了解背景和思想;也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情感和意境。针对本节课的情况,我深入研究了文本,参阅了大量资料,梳理出了自己的思路。通过反复诵读,我发现这首诗抓住了“忧”这个关键词,因此可以理出一个思路:从忧思难忘到何以解忧,再到忧之根源,最终归结于心灵的解忧。因此,我决定采用点拨法,通过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让他们逐步掌握本课的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我希望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们真正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基本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特别是在古诗方面更是如此。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境界。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强吟诵,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中的情感,吸取诗歌的积极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然而,在这一方面,我在课堂上处理得有些仓促,因为需要顾及到后面诗歌鉴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导致时间分配不够充分。这也表明我在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上还有待提高。
在课程开始部分,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吟唱片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尽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对诗歌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探究积极*,为后续的诗歌鉴赏做好情感铺垫。
而在课程结束部分,我进行了学以致用的环节,检测学生们掌握的鉴赏方法能力。由于《诗三首》是自选课文,我希望通过学生们在本课学到的方法,来解读其他两首诗,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经过当堂训练,效果还算不错。
由于这次的课程准备时间比较仓促,我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再加上我第一次进行公开课授课,因此在课堂上显得有些紧张,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正如刑老师所指出的,我在处理基础知识时比较草率,学生诵读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这些都是我需要在以后课堂教学中注意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次的备课、授课以及听评课,我受益匪浅。公开课的举办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也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快地成长。因此,我非常喜欢举办公开课。
教学反思简短2
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如同指尖上的水滴,匆匆不息。上课伊始,我与学生们谈论即将毕业的事实,时间的飞逝让我们感慨万千。学生们纷纷用词语描述时间的流逝,这显示了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验。接着,我们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我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注解来理解课文,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朱自清以比喻的手法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比喻,使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学生们通过计算,理解这段时间的长短,以及作者对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讨论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是没有虚度的,举例伟人和普通人,从而引发他们对珍惜时间的深刻思考。通过朱自清的生平与成就的对比,学生们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并意识到只有充实每一天,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感受到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身份或地位而流逝得更慢或更快。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不断学习成长,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