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人披见文公(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吕、?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①。寺人披请见②。公使让之,且辞焉,曰③:“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④。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犹在,女其行乎⑤!”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⑥。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⑦?”

公见之,以难告⑧。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⑨。

《寺人披见文公》原文注释及鉴赏

【注释】

①吕、?(xì):即吕甥、邵芮,二人都是晋惠公夷吾的旧臣。畏逼:怕受到晋文公的*。

②寺人:阉人,宫廷内近侍。披:寺人名,曾奉晋献公命到蒲城追杀晋文公重耳。

③让:斥责。

④田:打猎。中宿:三夜中的第二夜。

⑤祛(qū):袖管。

⑥唯力是视:倒装,意为只有用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⑦刑臣:受过刑的臣,寺人披自称。

⑧以难告:即把吕甥、邵芮*谋焚烧宫室,害死晋侯之事告诉晋侯。

⑨瑕甥:即吕甥。

【鉴赏】

本文的历史背景是:晋献公有九子,因听信宠妾骊姬谗言,欲立骊姬之子奚齐,从而逼死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出奔蒲。晋献公命寺人披追杀至蒲城,重耳逃走时被砍掉了一只衣袖。等到晋献公驾崩,重耳弟夷吾即位,又派寺人披至狄追杀重耳于渭滨。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相助下,回到晋国夺得了君位。值此*未稳之际,晋惠公旧臣吕甥、?芮又密谋杀害他,幸好寺人披告密才逃过了这一劫。

文中重点描写了晋文公与寺人披之间生动的对话。寺人披本为宫内侍卫小臣,曾多次奉命收捕、行刺重耳,及重耳即位为文公,恃机密大事求见,并说出一整套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既为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开脱,又好似处处在为君王着想,可谓字字真切、句句在理,使晋文公不由得不信,勾勒出了寺人披能言善辩、八面玲珑的形象。而晋文公从拒绝接见寺人披到与之相见、尽弃前嫌并虚心接受其意见,最终得以逢凶化吉,也完美体现出了一个伟大*家的胆略和气魄。

晋文公可以称得上是《左传》中写得最为详尽的人物之一。本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能以小见大,很好地烘托、渲染了晋文公胸怀宽大、谦恭有礼的*家形象,充分体现了《左传》写人善于揣摩忖度、精于入情入微的特点。

公输原文及翻译注释2

《墨子·公输》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的一篇文言文。记述了墨子出使楚国,用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和楚王放弃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下面是公输原文及翻译注释,请参考!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

2.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将以攻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以,用来。将,准备。

4.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称呼。

5.闻之:闻,听说。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6.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

7.而:表顺承。

8.至于郢:至于,到达。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9.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

10.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命,教导,告诫。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11.侮:欺侮。

12.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13.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愿,希望。借,凭借,依靠。

14.说:通“悦”,高兴,愉快。

15.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杀人的酬)。请,和下文“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16.义:坚守道义。

17.固:坚决,从来。

18.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礼节。再:第二次。

19.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说:解说。之:代词,代墨子下面要说的话。

20.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为:做,造。

21.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之:提宾标志。

2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有的是土地而没有足够的*。荆国:楚国的别称。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于:在……方面。

2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而,表转折,却。

24.不可谓智:不可以说是聪明。

25.仁:对人亲善,友爱。

26.知而不争(zhèng):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

27.不得:不能达到目的。

28.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9.服:信服。

30.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的计划)呢?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31.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引见。于王:状语后置语。王:指楚惠王。

32.诺:好,表示同意。

33.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34.敝舆:破车。

35.褐:粗布衣服。

36.粱肉:好饭好菜。

37.何若:什么样的。

38.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固定用法。

39.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40.犀:雄*的犀牛。

41.兕:雌*的犀牛。

42.鼍:鳄鱼。

43.鲋鱼:一种像鲫鱼的小鱼。

44.文梓:梓树。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f:黄?f木。豫章:樟树。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

45.长木:多余的木材。

46.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47.善哉:好呀。

48.虽然:虽然如此。

49.见:召见。

50.牒:木片。

51.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52.机变:巧妙的方式。

53.距:通“拒”,抵御。

54.尽:完。

55.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56.诎:通“屈”,意思是理屈,(办法)穷尽。

57.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58.莫:没有谁。

59.禽滑厘:人名,魏国人。墨子学生。

60.已:已经。

61.寇:入侵。

6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虽:即使。绝:尽。

翻译: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f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钱塘湖春行鉴赏及注释3

导读:《钱塘湖春行》的主要特点在于将情感寄托于景*之中。诗中既表现了浓厚的春意,又传达了自然之美给人的深刻感受。情感融入景*之中,使得诗篇充满了愉悦轻松的情绪,以及对西湖春*细腻新鲜的感悟。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钱塘湖春行》赏析及注释,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译文: 我漫步在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的小径上,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低垂。几只早出的黄莺争先恐后地栖息在向阳的暖树上,谁家的新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野花们争相绽放,几乎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长高,马蹄才刚刚没过。我最喜欢湖东的美景,那里的杨柳成行,在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为承福,宋代改名为广华。孤山指的是西湖里外湖之间的一座孤立山峰,因与其他山峰不相连而得名。山上有孤山亭,可以俯瞰整个西湖景*。贾亭:又称贾公亭,是西湖的名胜之一,唐代由贾全建造。唐贞元中,贾全担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边建造了这座亭子。人们称之为“贾亭”或“贾公亭”,这座亭子一直保留到唐代末期。

水面初平:湖水刚刚涨起,与堤岸齐平,即所谓的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层层叠叠,与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低垂,因此说“云脚低”。此句点明了春游的起点和途径之处,并着力描绘湖面景*。这种情况常见于雨后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指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雨后或雨初停时。“脚”的原意是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在此处指低垂的云。

早莺:指早春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相飞到向阳的树枝上。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这两句突出了鸟类的特点。

乱花:繁花似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即将。令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好够得上。没:遮掩,盖住。这两句强调了花草的生机。春行俯瞰所见,花朵繁茂,草儿嫩绿,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侧重于花草的描述。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白沙堤(即白堤)位于孤山的东北。行不足:百看不厌。足,满足。

*:树荫。白沙堤:即今日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位于西湖东岸,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在钱塘门外建造了白堤,这是另一条。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他的诗歌中关于湖光山*的题材很多。这首诗处处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点,将刚刚褪去寒冷,披上春装的西湖,描绘得充满生机,非常贴切。 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位置和四周楼阁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一边行走,一边观赏。后一句直接描绘湖光水*: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飘荡的白云和湖面波浪连成一片,正是江南春天湖水的典型气象。 颔联写仰视所见的鸟类。黄鹂在歌唱,燕子在飞舞,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黄鹂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鹂用其婉转流畅的歌声向人间传达春天的喜讯;燕子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启发了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颈联写俯视所见的花草。 由于还是早春,尚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够看到的不是姹紫嫣红的花海,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乱”字来形容。春草也还未长得高大,仅仅够得过马蹄,因此用“浅”字来形容。这两句中的“渐欲”和“才能”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情感*彩的景物,使读者为之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游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鸟类的新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了花草生长的趋势。这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走时观察到的早春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两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高度赞赏,正是因为他表现了季节更迭时的这种初见之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