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我采取了多种促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融入景区的美景之中。
首先,我以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抒情优美的乐曲,范读了课文第三小节,让学生成为舒适的倾听者,逐渐沉浸于美妙的情境之中。接着,我让学生自行阅读该节,以便在热情未消退之时让他们更好地消化所学。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景点,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在讲解过程中,我穿插了各种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言说,行动,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行阅读,领略美景之美。
随后,我鼓励学生站起来,分享他们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一段文字,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整体感知。学生还被要求选择他们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记忆。第四小节的学习方法与第三小节相似,但教师会退居幕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言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我希望学生在快乐中培养语言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想谈谈其主要特点:
以朗读为主学习全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采用了苏教版的特*教学方法,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我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以帮助他们积累知识。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小导游的解说,充分利用课文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质疑。我让学生自行阅读、领悟、合作探究和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
充分利用电子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九寨沟的美丽有时无法用语言表达,通过图片、录像等多媒体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九寨沟》的教学反思2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对于学生很难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课文录音。听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就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学生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于是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开始出发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这时,我再请学生们睁开眼睛,此时他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由此可见,创新*、开放*的处理教材,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兴趣学,这样才能学好。
教学反思:
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第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在书上作记号。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而第4自然段的结构和第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第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就会把前面学到的方法迁移到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来,根据自学阅读提示: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九寨沟》教后反思范文3
整体把握:
在开课初读后,引导学生讨论九寨沟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学生迅速提出水、雪峰、动物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展示描述九寨沟的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引导学生认识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通过*旅游界的一句名言“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强调九寨沟独特的水景吸引力。
在精读感悟部分,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来形容九寨沟的水景,并着重强调湖泊和瀑布的不同吸引点。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和评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介绍九寨沟的动物时,引导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各种动物,并分组合作朗读,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朗读表现。
弱化一二段部分,简单带过,引发学生对九寨沟景观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小导游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究如何前往九寨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辅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要理解内容,还要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九寨沟的美景。
综合来看,教学过程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也能理解美是如何被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