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经历过太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于我而言近乎一种奢侈。更多的时候,我是坐在火车上,从此城市开往彼城市,此岸彼岸的花朵从容盛开,可我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匆匆地只能作过客。更何况,我厌恶那些彪炳名胜字眼的风景,它们是威严,是财大气粗,太出名的山峦孤高不近人情,它们的瀑布倾泻而下,它们自始至终是做作的风景,它们被游人践踏得失去尊严,失去那一份历史赋予的厚重。

相反,我喜欢细水长流的、被人遗忘的风景,这样我就可以瞻顾遗迹,抚摸它夕日的沧桑,从手指间开出一朵朵我所没有见过的花,未曾抵达的世界。我一向信奉这样的原则:未被发现的隐遁的山水,是一种真正的诗意,更是禅意,隐士在这里栖居,骚客于此小憩,都没有任何的目的*。你遇见我,我遇见你,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不早不晚,不偏不倚,也是一种如水的深宛。我开始讨厌这样的行文了,大段铺垫,是想烘托出怎样的风景?或者我想描述的,我追求的不过是诗意禅意的心情罢了。可是那样的心情,那日的小景,即便它已枯萎,但在我的记忆中依然灼灼其华。

诗意的栖居作文1000字(优秀3篇)

彼时我遍游于大大小小的山村,名义上是踏青,实际却是连我自己都猜不透的一种遁世的情绪。而那藏于我记忆中的灼灼也不过是沿途经历的一处摸不清方位,叫不上姓名的山谷,甚至我不知道它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存留于我的记忆。四周都是山,山间是清洌的溪流,纠结着一些美丽妖娆的藤蔓。有鱼,真正肥美的鲫鱼,有花,各式各样的野花,还有长着青藤的泥巴,星星点点的灌木丛里的蔷薇。我走过去的时候,惊飞了偶然停留下来的蝴蝶,惹恼花儿们,它们用坚韧的刺在我的小腿上留下了同样美丽妖娆却渗血的藤蔓,**的,并不感到疼。

而我,正是在这山与水,花与刺间穿梭,穿梭于这一条丛林动物般自由的道路。我没有走下山去,尽管在我的视线里山下有更撩人心魄的景致。一面湖水,平静地躺在那里,恍若一滴眼泪,了无尘埃,而我又怎么忍心去搅扰它呢?一株菊花与我相依足矣,又何必去惊动那出尘的南山?此中真意,此中诗意,此中禅意,不过是化成一种悠悠的“见”的心情罢了,那还&“欲辩&”什么?天地之间,仿佛只有我一人咀嚼着遁世的景*,看山,看水,看大地,看岁月,在清气与灵气的诗意熏陶下,找回心灵的归属。而它原是没有姓名的,像一尊被人遗忘的弥勒佛,带着禅意的拈花一笑,倾倒众生,悄然寂寂。

而我与它,也只有一面之缘,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过它。除了俗务太多的原因,还有我心中小小的担忧,担忧它也会同武陵人误入的桃花源,春梦朝云,来去匆匆。索*就怀着“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春风,将它珍藏于记忆中了。却并没有任何可待日后玩味的意象,只记得那日栖居于彼,山川、草木,在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接近自己的灵魂。

而人生能有一次如此诗意的栖居,也就够了!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1000字2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写道: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这样解释:“如果生活纯属劳累,人还能举目仰望说:我也甘于存在吗?是的,只要善良,这种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就不无欢喜以神*来度量自身。”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在滚滚而逝的江水前,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清风徐来的明月之夜,苏子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是短暂的。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炽盛。生死的无常,欲望的牢笼,让很多人的灵*良心迷蒙在梅雨季节的烟雾中。灵与肉终其一生,不断地争斗与牵绊。

窗外碧绿的湖水,轻轻的涟漪荡漾在风中。即使告别了春天的阳光,绿树依然郁郁葱葱成长。此刻,反复听着同一首歌,柔婉的歌声在空寂的办公室里回旋,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歌词:别说话,微笑吧,回头是灿烂的霞。站在楼顶,看远处的高楼林立,马路上流水似的车来车往,天空苍茫,脚下的这片土地,依旧炙手可热。

终日案牍间劳形,到了周末,总期盼着去僻静的乡野感受原始的风。离开乡土已经二十多年,颓败的老屋也倒了,空荡荡的园子里那棵桂花树也不见了,只有记忆不曾散去。池塘里的荷叶片片如云,绿云间,袅娜的莲花盛开,“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一般香”。

无数的蜻蜓在荷田上飞舞,生活如此静谧美好!庸常日子里的那些琐碎、疲惫和无奈的叹息,在这里统统忘却,眼前只有大自然赐予的美丽与神奇。夏蝉在它的舞台高歌,梧桐枝间,杨树林里,它欢快地唱着,一声声的鸣唤着我的童年,像春雨温润着我落寞的心灵。

这些日子在看有关教育的论著,对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气息”,教育应该是活的,不应该是死的,它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灵肉交流的活动。

曾经,我经常对学生说荷尔德林的这句“人,应该诗意地栖居”,我希望他们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但我自己却仍然像那片陷在生活漩涡里的落叶,找不到方向。去年高考前夕,一位女生下晚自习后来到我面前,说想找我聊聊。

在那个初夏的夜晚,我和她聊了很久,告诉她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哪怕考不上,再来一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等以后回头想想现在的岁月,也是一种幸福。虽然她去年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今年她第一时间把考上大学的喜讯告知我,我为她祝福,也为她高兴。

李镇西老师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我想如果一个人在付出的时候是幸福的,那么这种教育就是成功的,而如果只追求知识、名次等外在的荣誉,忽略了人最真实的情感,这种教育从长期来看,必然是弊大于利的。

诗意地栖居,不是说必须生活在桃源深处,隐居在乡林间。诗意地栖居,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姿态,是要永葆初心的纯真,是要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质朴,无论生活多么繁杂,人生多么纷扰,也不能忽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美好。海角天涯,只要心中有爱,哪里都能开花!


栖居五年级作文1000字3

我从小就知道鲁迅的文名,而认真学习他的文章是从初中开始的。我惊奇地发现,初中的每册语文书中都有鲁迅的文章,足见他的作品是多么重要,所以每他的文章,老师总会特别仔细地讲解、剖析。我呢,则听特别认真来劲。

不了解鲁迅的人都认为他让人难以亲近。其实不然,看过他的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字并不复杂,且往往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

看鲁迅的文章,就像他在面对面跟你交谈,说到重点的时候,就会变的充满*,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鲁迅的文章,最喜欢《朝花夕拾》,尤其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坐在窗边细细咀嚼,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那伤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副令人神往的自然画,充满童真与童趣。《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是鲁迅对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后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虽然三味书屋的园比不上百草园,但他们仍然放不下那颗热爱自由,向往自由的心。他们有寿先生的教导,寿先生在读书时,他们便可以玩指甲游戏,鲁迅则在画画……“不必说碧绿的才菜哇,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叶天子忽然从草间有窜向云霄里去了……”

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背着父母,在百草园拨向着乌,摘覆盆子,玩昆虫。他在无拘无束中成长,身心是愉悦的,放松的。鲁迅也曾学着闺土的父亲捕鸟,却耐不住*子,抓不住几只。

鲁迅把一个破园子描绘成一个乐园,可见他是多么喜欢百草园。不过,长草的地方是不去的,保姆长妈妈给他讲述国赤练蛇的故事。其实那里一条会唤人明的美女蛇,只要答应了,它就会晚上来吃人肉,从中可见做人有多么险恶。冬天,鲁迅对雪是情有独钟的。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堆雪人,打雪仗。而如今,我们这是很少下雪,即使偶尔一年下大雪我们也只是能待在家里,看着雪花落下,然后融化。每每看得很馋,想去玩玩可刚跨出家门,就被父母拉了回来。小孩玩雪,对大人来说,似乎就是不乖的表现。

我的家在农村。小时候,我们总是到田野里摘野菜花夏天的就去偷桑葚吃,紫红桑葚总让人馋的流口水。我们每人摘一大把,有时怕主人发现,就把桑葚放在口袋里,那只回家后衣服都变紫了。那时的自己很傻,但我还是向往童年。童年的生活多么自由,多轻轻松啊!一转眼,我们长大了,儿童变成了少年,我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打拼,都在幻想着美好未来。我们不能再现下去,只是闭上眼,想象,想象自己从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