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二、现状分析
虽然周日计划逐步完善,每天都进行了活动后的反思记录,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反思内容常停留在表面,效果未能显著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一,部分教师并非幼师专业,教学中存在分科教学问题,教材的结合和实施也存在困难,选课上有一定问题。
在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对“纲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环境创设未能真正服务于孩子,孩子的自主参与度也不足。
教研组活动虽保证了学习时间,但教师参与度较低,学习和讨论的氛围不浓,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较弱,集体意识淡薄,自我反思和钻研的意识不强。
在孩子的学习变化方面,传统的五大领域分析方法逐渐转变为基于平时观察记录、结合课改精神要求、培养目标的分析方法。通过上学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
1、孩子的自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问题意识增强,敢于表达。
2、但孩子的记录水平较低,生活经验不足,信息收集能力弱,表征过程中的技能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孩子的探索行为较弱,虽然有观察,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孩子对观察缺乏兴趣,探索活动参与度不高。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1、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教材观念,正确理解教材编写的意义,积极进行教材实践。
2、通过多渠道学习《纲要》的精神,结合旗教研室的“创新课、优质课”评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教研组内开展教材说评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
4、创设外出学习和观摩机会,传递新信息,扩展教师的视野,提升他们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认知。
(二)加强专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2、开展主题活动方案设计评比,提升教师的创造*使用教材的能力,并组织案例评比活动。
3、区域活动应按照常规有序开展,并积极创设活动环境,有目的地投放区域材料,定期进行材料评比。
(三)重视检查反馈,及时提高保教质量
1、以幼儿园各项活动计划为主线,进行有效检查,强化考核力度,注重活动效果。
2、定期进行日常工作和记录检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加强家园联系,设立幼儿成长档案
1、开展多形式的家园活动,为家长提供多渠道的沟通机会,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
2、与家长保持及时沟通,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确保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每月重点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材培训学习
2、学习业务保教计划
3、交流班级计划和专题计划
4、家园联系栏布置检查
十月份:
1、讨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教材整合思想
2、开展小班组教研活动(亲子游戏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学前组及大班组教研主题活动
2、组织外出学习
3、进行外出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十二月份:
1、准备新年活动
2、中班教研主题活动
3、教师的记录和备课检查
元月份:
1、迎新年活动
3、各项评比检查
幼教教研活动工作计划2
教师将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研讨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增强体育组内教育教学的研讨氛围,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独特的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进课题研究。
用心组织教研活动,逐步完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框架。
注重教学案例的积累和反思,加强教师业务学习,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单元计划,并整理好教例和案例,以便于反思和实践。
二、具体工作安排
加强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运动兴趣。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定期进行一课一案、一得的汇报和展示。
完善教学资料的收集和使用,确保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和创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合理管理和使用现有体育器材,做好器材的登记和保养。
三、具体工作实施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课堂的密度和强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加强学校田径、篮球、排球等运动队的训练,特别强化排球队的水平,为即将到来的省级排球比赛做准备。
备课要求: (1) 提前两周完成备课,确保充足的准备时间; (2) 每学期进行两次教研组检查,确保备课质量; (3) 积极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高一年级的分项教学班级组合: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上课要求: (1) 加强思想教育,杜绝体罚及变相体罚现象; (2) 清晰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3) 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 课堂中鼓励学生提问、探究,注重激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听课要求: 教师之间应开展定期的听课和反馈,及时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参加市级体育教研活动,向其他教师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幼教教研活动工作计划3
一、学期教研目标
贯彻实施体育课新课程理念,落实教学常规,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研组建设,进一步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加强训练队的教育和思想品德建设,为学校争光添彩。
二、主要教研任务及完成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①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规范每一环节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好备课、授课和辅导,确保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②备课组要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学进度,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开展组内公开课及评课活动,确保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共同进步。每个年级备课组需安排一堂研究课。
③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和教研活动,敢于表达个人见解,提出建设*意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全期听课不少于12节,鼓励参与市级及以上的教学研究和竞赛活动。
2、做好教学研究,重点开展初三年级体育中考项目的专题研讨会,为体育中考争取更大突破。
3、支持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积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确保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落实师徒结对制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担任导师,每期至少听取青年教师5节课,新教师每期至少听老教师8节课。
师徒关系如下:谭__——李__、卢__——黄__、王__——龙__、张__——黎X、刘X——徐X。
4、推进学科组网站建设
积极组织上传教学材料,逐步建立体育学科资源库,并完善个人资料。每位教师每期需上传至少5件教学相关材料。
5、加强对教研组成员的考核与督促
从教研活动的考勤、公开课、教学常规、听课记录、论文撰写、校本课题研究、网上资料上传、命题、师徒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