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突发奇想的爸爸提议全家一起前往黄山游玩。他先驾车回到黄山市的爷爷家,与伯父会合。深夜十二点,伯父驾驶着一辆可容纳九人的小巴士,我们便朝黄山出发。

沿途,霓虹灯点缀在街道两旁,显得格外美丽!登山途中,山路蜿蜒曲折,仿佛坐在摇篮里,不知不觉间就入眠了。

黄山游记

抵达山顶后,寒意袭人!幸而细心的妈妈为我准备了外套和长裤。抬头望去,满天繁星与皎洁月亮璀璨耀眼。许多游客也在火车站等候第一班上山的车辆。乘车上山时,外面依旧一片漆黑。抵达山顶后,我们便在观日楼等待日出。

四点十五分,我发现了微红的晨曦,立即告诉了爸爸。戴上太阳眼镜后,我们走出去欣赏日出。太阳的光芒异常刺眼,不戴太阳眼镜会有损眼睛。五点二十五分,太阳从山顶升起,周围游客纷纷拿起相机拍摄。然而片刻后,乌云遮蔽了太阳,让很多人感到失望。站在海拔两千七百米的观日楼上,我们尽情欣赏着云海,这是平地上所无法体验到的。在黄山,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云的流动。

离开观日楼后,沿着森林小道缓步下山,清晨的空气清新怡人,小鸟在树上啾啾叫唤。沿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只在黄山才生长的植被。虽然从山顶到停车场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步行,但我们和堂哥们一边唱歌一边开怀大笑,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停车场。

由于大家都已经感到疲惫,因此决定不再去其他景区游玩。爸爸表示明年春天还要带我们来看日出。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明年我一定要再来。

黄山游记日记2

我们一大早五点就匆匆赶去观赏日出,最终被眼前那万道金光所震撼,令人心驰神往!吃过早饭后,导游带领我们去欣赏“妙笔生花”。

看,这是一座毛笔笔架!我们一起沿途走着,看见了五个著名的景点:雨伞松、黑虎松、连理松、竖琴松和探海松。

虽然对始信峰的记忆已经模糊,但石猴观海的美景让我难以忘怀!

然后我们折返开始下山,要步行整整11公里到达山脚。我们稍作休息,便再次出发,“向前,向前”的口号响彻山谷。

我们这五个小孩领头,步履匆匆,很快就抵达了第一个休息点。在那里,我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边俯瞰着远处的山巅,不禁感叹道:那么高,我们何时才能到达那里呢?

随后,我们继续前行,与成年人们齐马并驰,飞快地走着,感觉终点就在眼前。嘿嘿,我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宝地”,可以在那里戏水!

我们在那里稍作停留,当我们起身准备离开时,后面的队伍已经赶上来了,我们像一阵烟一样冲到了前面。

最后,我们来到了“松谷庵温泉”,那里的温泉水温暖宜人,冬天肯定能冒出热气来!

最终,我们走到了一条河边,距离终点只有10米远。我们兴奋地跑去玩水,感受着清凉的河水!

我的黄山之行在这里画上了句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五一黄山游周记3

黄山是我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地方。由于各种原因,我两次经过黄山附近而未能亲临其境,成为我多年的遗憾。去年五一,我终于见识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与“汤泉”,更使我对黄山松的“自强”、“团结”、“进取”与“奉献”精神有所感悟。游览归来,总是琢磨着要写点什么,但又总觉得好的词句已被前人用得一字不剩,以至于我总想“梦笔生花”,却又“江郎才尽”,时常为此而辗转反侧。今夜,夜阑人静,思绪宁静,故执笔聊以释怀。

前往黄山的途中,雨滴拍打着车窗,让人心中倍感遗憾。随着汽车的行进,雨越下越大,似乎要浇灭我心中向往黄山的熊熊烈火。快到时天公作美,雨渐渐停了下来,我们一下车便拿着相机,四处拍摄。由于刚下过雨,地上升起团团白雾,能见度很低,镜头里也只能记录山脚下或浓或朦胧的秋*了。顺着石梯往上爬,周围一片白蒙蒙的,只能看见一条长长的石梯在大雾中向上延伸,此时此景,我们感觉像是在仙境里,正一步一步向天上进发呢。坐上缆车,视野开阔了许多,天空也渐渐变得明亮起来,可以看见不远处像*劈斧凿一样光滑陡峭的岩壁,岩壁的缝隙中长着或大或小、或弯或直的各种姿态的黄山松。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棵树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生长的,也就是有阳光的方向,更让人相信它们拥有一颗永远向阳、朝气蓬勃的心。

下了缆车,远处的浓雾被阳光撕开了一道裂缝,远近的山*顿时明亮了起来,浓雾渐渐下沉形成了云海漂浮在眼前,尽管比不上记录黄山的影片里的云海那么恢宏与壮观,但足以大饱眼福了。云海在黄山并不是时时都有。云海在风的作用下,环绕着山峰流动,时快时慢,时而自下而上冲过山峰,再盘旋于山体之间,就像传说中的飞龙在天;时而正面冲击山体,就像惊涛拍岸,顿时化成烟雾飘散;云层错落有致,波浪滚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远处的山峰在云海里若隐若现,犹如漂浮在海里的岛屿,更像山峰被移至了天上,又如影片《阿凡达》里展示的科幻世界……

到达玉屏楼时,阳光又躲了起来,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浓雾又笼罩了起来,迎客松尽管和我们近在咫尺,却如新娘般,羞羞答答,披着“轻纱”,欲拒还迎。想遥望莲花峰、天都峰更是不可能的事了。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先后过了百步云梯、莲花峰、一线天等,最后登上了光明顶。途中,从这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像是上山又像是在下山,怪不得导游风趣地说:“不要再问是上山还是下山了,上即是下、下即是上。”乍一听,还以为是禅语呢,就像“*即是空空即是*”一样。也许是之前,游客老是问此问题吧。乃谓“不识黄山上下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从光明顶下来后,途经了一片松林,其壮观让我再一次震撼,江山如此多娇,也要有绿*的衬托啊。只见松林长得郁郁葱葱、苍劲有力、生态昂然、神态则各异,刚下过雨,叶尖上还挂着颗颗剔透的不好意思,我漏掉了一段。让我继续:

雨滴,使松树更显苍翠,微风一过洒落一地晶莹;雾*很浓,锁住了松林,人置其中,犹如身处在一幅水墨画里;偶有光亮从树的间隙中透了进来,更显出了它的幽深与丰富内涵。

一路下山,一个个挑夫从我的身边擦身而过,有年轻力壮的,有年迈的,有挑得少的,有挑得多的,他们有节奏地“嘿、嘿、嘿”吆喝着,我甚至可以听到他们气喘的声音……遇到一位头发花白的挑夫,他落在挑夫队伍的后面,正在用另一根扁担的一头撑在地上,一头撑在肩上的扁担上以卸走部分货物的重量来稍事休息。我们迎了上去询问:“阿伯,您多大岁数了?”“六十有一了”“年纪这么大了,还做这份工啊?”“还能干就干吧,挑少点就行。以前,我能挑100多斤,现在只能挑70斤了。”……听到这些话,忽然觉得鼻子有些*,眼眶也有些发热,一种无名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对他们肃然起敬。是啊!山上供游人住宿的酒店、休息亭的一砖一瓦,包括供给游人每一滴水、每一份菜,每一样供游人使用的东西,都是他们辛辛苦苦从山下,一步一吆喝地挑上来的啊。我们在观赏着黄山这大自然的瑰宝的同时,是否想到他们为此洒下多少的汗水与艰辛?望着他上山远去的背影,我想到了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铁路职工们,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都坚守在岗位上,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为保证旅客生命和财物的安全而默默奉献着……他们就像黄山松一样值得我们去赞美;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群,同时他们又是最伟大的,最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劳动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