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征仪式到如今,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终于画上了句号。回想起这短短的几天,心头涌起种种感慨。首先,感慨自己能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并且荣幸成为其中一员。

从出征仪式到现在,我们“拾禾先锋队”一直坚持努力着……

大学暑期实践总结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丽水龙泉龙南乡。这个贫困的小山村,仅靠一条年代久远、狭窄的盘山公路与外界相连。这里栖息着一群淳朴的村民和可爱的孩子们。

我们驻扎的地方是龙泉市义和中心小学。抵达后,我们便开始了一种与平日完全不同的生活:狭小的宿舍只能睡在硬床板上,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我们要亲手搭晾衣服的铁丝、铺好床板;夜晚蚊虫成群,即便点了蚊香,仍然难以抵挡它们的“袭击”;浴室狭小,我们需要排队洗澡,等待时间长达一两个小时,男生们在外守候。食物方面,我们只能自行烹饪,但小山村的菜品匮乏,更别提肉类了,对于从未下过厨的我们,确实是一大挑战……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重新激发了我们的潜能:曾以为在舒适、优越的环境中生活惯了,会变得娇气、脆弱,但面对眼前的挑战,虽然我们抱怨不已,却在忍耐中前行。回头想想,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换个环境,我们仍能适应良好。有时候,并不是困难吓倒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吓倒了自己。我们常常倾向于夸大困难,但当困难真正摆在面前时,我们已经没有了犹豫和害怕的时间,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克服它们。

前三天,我们在义和中心小学开展了支教活动。第一天设立报名点,原以为报名人数不会太多,却意外地收到了大量报名,甚至有些家长未报名的也亲自来宿舍报名。尽管我们事前做了充分准备,但没想到参与活动的孩子竟比预期多出一倍。这次活动让我体验了做老师的滋味。然而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这并非易事。认真备课、精心试讲,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谨。当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时,紧张和兴奋交织。除了传授知识,还要调动他们的积极*,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虽非画笔,却能成为染料,我们的细微言行或许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在担任老师的短暂时光里,他们的求知欲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不时让我们欣喜不已:“为什么……”这是他们最常问我们的问题。虽然我们也是学生,但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小老师,我们给予了他们神秘感和知识。

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快乐,他们聪慧、天真、纯朴……支教活动最后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小女孩送来的礼物,一个可爱的小米老鼠挂饰。第一次收到“学生”的礼物,心情格外愉悦。我立刻将它挂在背包上。

结束支教活动后,我们展开了调研活动。调研地点是夏菇基地——龙南乡上田村。闷热的天气,一小时多的山路,并未动摇我们的耐心。男同胞们主动承担起照顾女生的任务,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入农村,接触到我国人口最多、最贫困的一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在夏菇基地,我们了解了许多平日所不知的知识:夏菇的制作流程、工具等。我们也参与了夏菇的采摘工作。尽管夏日炎炎,水泥路*凉,土里还藏着石子,我们帮助了一会儿就感到疲惫不堪。回想起那些日日辛劳在大棚中抱歉,我还没有完成。接着:

劳作的菇农,心中不禁涌起千言万语……询问菇农今年的收成如何,他们笑着说比去年好,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们也感到心里暖暖的……

虽然实践时间短暂,但小朋友和村民的热情未减……就这样,我们拾禾先锋队的暑期社会实践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既然曾经拥有过,就无需太在乎其短暂,只要我们曾充实地走过,那就足矣。这次实践让我们更加成熟,增添了责任感……让我们共同铸就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吧!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2

7月10日,来自我们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八位成员汇聚一堂,踏上前往宜昌的征程,旨在通过为期六天的深入探访,解开宜化集团在生产实践与管理哲学上的神秘面纱。

历经半天风雨兼程的跋涉,我们团队终在当日下午安然抵达目的地。在校方领导的热忱协助下,我们迅速安顿了住宿等后勤事宜,并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议程中。此行中,我们有幸对话宜化集团的技术总监韩颖,就节能减排这一时代议题展开了深入访谈;参与了一场聚焦企业文化建设的报告会,深刻领略了其核心价值;此外,我们还亲临宜化总部及多个生产一线,尤其在参观其污水处理厂时,通过陪同人员详尽的解说,从污水接收至净化排放的全链条流程,让我们对宜化的环保实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理解。这一系列的经历,无疑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启发。

宜化在生产流程中的严谨态度令我深感敬佩,其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前沿探索更是让人赞叹不已。然而,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宜化践行的“以人为本”管理哲学——将每位员工视为家庭成员,营造出一种企业即家园的氛围,员工亦以家的情怀回馈企业,这种前所未见的企业与员工间的*共生,深深触动了我。

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及与宜化周边居民的直接交流,我们发现,自宜化推进节能减排措施以来,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经济效益飞跃,还极大地促进了周边社区经济的繁荣,居民们真切感受到了宜化的积极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居民被邀请定期参观宜化,直接监督其环境管理及污染控制,对企业的环境维护工作表达了极高的满意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宜化多年未收到任何投诉,这一成就在化工行业实属罕见,彰显了其在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卓越表现。

此番连续多日的深入探访,使我深刻体悟到,企业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归根结底在于“人”。一个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石的企业,才能稳固根基;当员工视企业如家,企业才能茁壮成长;而只有实施人*化管理,采取人文关怀的举措,企业才能成为员工信赖、依靠并愿为之不懈奋斗的温暖港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