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镇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在市*、市人口局的指导下,在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有力推动了我镇计生“三结合”工作健康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我镇做到党政领导亲自抓,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按照市人口局分配给我镇的帮扶任务,主要做了如下几点:

一、今年,我镇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按照市上下达的帮扶任务43户,建立了计生“三结合”工作成片帮扶基地2个,由镇*行文制定对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计生“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关部门进行考核制度,召开了部门协调会1次。帮扶工作关键抓是落实,各帮扶部门有专人负责,摸清家底,造册建档。制定方案,搞好规划,我们把开展计生“三结合”工作与建设“小康示范村”、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开展灵活多样的帮扶活动。亲自到被帮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生育情况,双方共同商定致富项目,签订帮扶协议。

乡镇计划生育帮扶的工作小结

二、加大宣传、扎实工作。结合我镇计划生育宣传和农业办今年在各村举办的产业结构调整活动中,倡导广大育龄群众少生孩子多种树,勤劳致富奔小康。我镇今年9个部门共帮扶43户,发放农业、养殖科技资料、计生资料600余份,发放生产用化肥2150斤,折合*币2550元,种、养殖技术培训2次,参加人数100人次,提供信息2条,上门服务2次,带动一方群众自觉走少生快富的路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经济,治理生态环境,全镇水果面积达24800亩,人均纯5770元,家家户户种上了优质水果,户户盛开了幸福花。群众反应良好、帮扶效果显著。

三、执行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各部门根据部门行业优势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中、小学、卫生院以帮助解决资金购买生产用复合肥、信息的方式;畜牧站帮助发展种养畜技术;农业办、人口办和其它部门都发挥各自的特长,结合本镇实施的“支部+协会”,即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加农民收入,各自以部门优势帮助被帮计生户,为今年的人均收入夯实了基础。

四、坚持既给物质有重在“扶志”教育。xx镇地处丘区,多数计划生育户都比较贫困、思想较为落后,结合“5 12”灾后重建项目。因此,育龄群众的脱贫还需从教育着手,引导他们掌握1—2门技术,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打造第三产业,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克服困难,保持好的成绩把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下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结对帮扶工作计划2

为了提升xx学校xx校区的管理和师资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服务广大学生,根据现阶段我们两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严格按照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执行各项工作。

一、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两所学校的中层干部为组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将亲自参与指导结对帮扶工作。

二、深入分析两所学校在管理、教师队伍和学科发展上的特点。通过结对帮扶,开放校园和课堂,发挥各自长处,实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和双赢共好,缩小学校人力资源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

三、围绕共同理念、价值追求及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积极寻求对方的资源支持。通过项目合作形式进行校际协作,包括教研组建设、校本研修、校园文化、青年教师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将常规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与结对互助结合起来。

四、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在教导处、德育处等科室组织下,各学科成立联动中心组,由两所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三中心小学各学科组长担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指导工作。

五、结对帮扶活动安排:

时间结对帮扶内容

九月份1、结对双方共商帮扶工作; 2、制定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十月份1、校长互访,交流办学理念; 2、指导xx学校老师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份1、教学常规管理经验交流; 2、“一帮一”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培优补差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1、“一帮一”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培优补差经验交流;

三月份1、“一帮一”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培优补差经验交流; 3、学科组经验交流;

四月份1、“一帮一”班主任结对培训活动; 2、集体备课,学习新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年级目标、单元要求及教案设计;

六月份1、“一帮一”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培优补差经验交流。

学困生帮扶工作计划3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经历了半个学年的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然而,由于年纪尚轻,许多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2、学困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往往不够端正,未能充分意识到学习的价值所在,缺乏对学习的热情,这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容易分心做其他事情,学习的决心和毅力也相对薄弱。 其次,这些学生往往不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在课堂上难以理解教师的讲解,不知道如何提出疑问,因此无法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持续落后,最终沦为学困生。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学困生的家庭背景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学习氛围不佳,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业指导和支持,同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也较为松散。另外,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关注不足。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学生回到家后缺乏自我管理和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出现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这些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支持目标: 1.通过课堂上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促进其自主学习。 2.持续强调并实践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行为模式。 3.确保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逐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

三、支持措施: 1.增强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实现转化的基础。 2.对待学困生时应更加宽容,避免过度批评,展现诚意、关怀和耐心。 3.寻求家庭的支持与合作,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4.利用午休等时间,为学困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机会,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优先考虑。 5.在课堂提问环节,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简单易懂的部分,使学困生也能参与进来,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6.在布置作业时,适当减少学困生的作业量,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可以让他们专注于基础练习,暂时忽略较难的题目。 7.在批阅作业时,面对学困生的作业,应面对面地进行指导,标记出错误之处,并协助他们找到问题根源,引导其改正。 8.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学困生组成互助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9.在非上课时间,为学困生提供个*化的辅导服务。组织一些小规模的比赛,例如“谁的进步最大”,以此激励学困生之间的良*竞争。

PPT创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