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欢迎阅读。
摘要: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小学作文的现状及成因,通过进一步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思考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偏远、闭塞的农村小学,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一、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和创造*,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部分语文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加之急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往往越俎代庖,直接把写法告诉学生,或者代替学生搜集好写作素材,学生只是像安装机器一样把这些素材进行组装。这样就导致学生写作兴趣和创造能力的下降。
2.重视写实而忽视想象力的培养。著名专家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想象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农村小学纪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而学生想象作文训练太少,因此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重视写作的结果而忽视思考的过程。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习作过程。然而,从学生的平时作文来看,多数学生套题套范文,缺乏自己的想象和原创。这是因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地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抒发真实的情感,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学生的书包里有很多的作文选之类的材料,这些就是学生作文的“葵花宝典”。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学生只要会“移花接木”或“张冠李戴”,稍加修改就能完成写作任务。“个*化作文”、“亮点作文”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
4.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积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所谓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更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作文课上老师只是进行范文引路,然后就让学生在教室写。没有生活的积累,学生怎么写出亲身感受呢?于是乎,大部分学生苦思冥想之后就胡编乱造、东拉西扯,或从作文选上“移花接木”应付了事。其实大部分小学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图书的,只是语文老师懒惰不愿集体借阅,兼职的图书室管理员也因课务繁忙想少费点事。于是一边是学校的图书蒙上灰尘,一边是学生无书可读。学生课外阅读少得可怜,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少,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小学生作文怎能不无话可说,假话连篇呢?
5.教师闭门批改而忽视评讲的作用。作文讲评本来是对学生写作实践的全面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少语文教师只顾在办公室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或大拆大成,把学生的作文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得面目全非,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教师的批语,也多缺乏鼓励、赞赏、宽容。学生从老师的批语里感受不到多少关心和鼓励。如果老师能把自己批改的意图和学生写作的意图进行有效沟通,相信学生的写作意愿会加强,兴趣也会逐渐地提高的。
二、思考及建议
1.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并思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可要求学生多看看新闻,还可以让学生写生活日记,不求长短,只求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思我所思,写我所看、所思、所感。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积累,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深度。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
2.命题作文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作文题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话可讲,文章才能言之有物。对于学生的文章不要过多限制字数,只要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
3.加强阅读的指导,促进学生的积累。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积极配合图书管理员开展借阅活动。对于阅读的书目,老师务必加强引导,定期统一规定书目,集中时间阅读,最好能集中时间交流。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交流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学生的积累多了,思考深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及时圈点,及时记笔记或摘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书时入境,更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和思考。
4.要重视作文的评讲。作文评讲应该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写作意图,老师在了解学生真实意图之后再加以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文通句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仁增.叶圣陶谈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3(107).
[2][3]于永正.教海漫记.教育科研*,2002(03).
[3]教师月刊,201207、08.
思考农村作文教学2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剖析一下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作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写作态度存在问题。
第三、抄袭现象较严重。
第四,轻视评改。
对这些现象作深层次的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如下: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和人文*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第三,生活的单调。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高考和中考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在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的情况下,要动员学生主动去买课外书,或开设班级小图书馆。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其次,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什么的;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
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对农村作文教学的思考有哪些3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剖析一下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作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写作态度存在问题。第三,抄袭现象较严重。第四,轻视评改。
对这些现象作深层次的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如下: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和人文*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第三,生活的单调。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高考和中考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在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的情况下,要动员学生主动去买课外书,或开设班级小图书馆。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其次,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什么的;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
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