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未来班教育模式也显露出了一些缺陷。尽管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随着教育探索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未来班教育的不足之处,即过度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传统教育固然重要,*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必然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此外,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片面追求理想化,那么,所培养的学生一旦踏入社会,必然会遭遇挫折。

对于教育失误的反思,任何一位教育者都难以避免,也应该原谅一些失误,比如经验不足、工作粗心、方法简单、评价不当等。然而,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是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

对于教育行为的反思,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在我的潜意识中,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毕恭毕敬地递给学生水杯,则显得有失体统,因为我是老师!然而,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如此。以前我从未深思此事,但现在我却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学生在校园里总是先向老师问好,而不是老师向学生问好呢?为什么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总是比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更显著呢?这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之间存在不平等的观念。

体育教师对实心球一课的教学反思2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实心球》一课我从教案的设计上进行改变,使课的目标更具体细化、更有针对*,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合作、创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教学内容上看体现了知识*、趣味*、实效*的有机整合。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散点自锻、分组结伴(分组创新尝试练习),如:创想试投这一环节中,通过言语启发、鼓励,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积极创想、合作探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坐式、跪式、蹲式、立式模仿练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想也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习积极*得到了最大的调动。《实心球》一课学生在”模仿创想试投”的自主学习中,为了使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我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势,在坐式创想练习中,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在立式创想练习时,学生分组合作,显示出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研究*学习。在《实心球》一课的实践反思中,我感到对教材的目标把握还得深究,要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引导、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还得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

今后我在教学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是:

1、由于创想活动的时间我没有掌握好,只好把调节游戏给省了,直接进入到下一步的教学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却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也使整节课显得不够完美,所以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我今后要更加注意。

2、“创想试投”的教学设计上,我还要动些脑筋,采用更多的不同形式进行教学,注意小组成员间的通力配合。在巡视指导方面,我照顾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更加注意对差生(行为偏差生、完成动作不好的学生)的帮助,使他们取得进步,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也让他们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对幼儿教育的反思3

导语:在人的一生中,学前期是人的身心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是发展最快、可塑*最强的时期。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被喻为整个教育事业这棵大树的“根”。如果根基薄弱,那么整棵大树势必倒下,幼儿教育的重要*不容忽视。

一、常规教育是基础 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

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教师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及时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教师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所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因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固化下来,从而逐步养成日常行为习惯。

2.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例子,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3.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教师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而让幼儿在体验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能够正确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二、创新能力是关键 幼儿时期,正是好奇心强、没有过多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的时期。只有注意保护并重视培养这种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得以持续和发展,从而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创造教育,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启迪幼儿的创新思维,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

1.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要激发幼儿的创新智慧,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研究表明,一般8个月的孩子就有创造*思维活动的表现,2岁至5岁的幼儿,表现得较强烈。幼儿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力,对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支持,对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轻易否定,而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

2.鼓励孩子的奇思异想,点拨幼儿的“创新”思路 创造的最大敌人是思维固化。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其结论是:“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一般*、常态*的思路开展,难以跳出思维的束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摆脱一般*的思维方式,从非常态的角度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三、挫折教育是动力 现在的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穿、住等,而忽视孩子*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被忽略的这些恰好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品质,从而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的,它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本着对每一个幼儿负责的态度,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给幼儿的未来打好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