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唐诗赏析

闭门高卧莫长嗟,水木凝晖属谢家。

缑岭参差残晓雪,洛波清浅露晴沙。

刘公春尽芜菁*,华?M愁深苜蓿花。

月榭知君还怅望,碧霄烟阔雁行斜。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注释

①分司:唐制,*职官有分在东都洛阳执行职务者,称分司。庶子:官名,即太子左、右庶子。

②《后汉书·袁安传》李注载,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袁安在洛阳,值大雪,闭门高卧。

③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有“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之语。

④缑岭: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

⑤刘备在许下闭门种芜菁,谓张飞、关羽曰:“吾岂种菜者乎!”见《三国志·蜀书·先主刘备传》裴注。

⑥华?M:晋武帝时除名削爵,栖迟家巷。后武帝“登陵云台,望见?M苜蓿园,吁陌甚整,依然感旧”。见《晋书·华?M传》。?M,原作“厩”,据中华书局校点本改。苜蓿:又称怀风、光风,汉武帝时自大宛传人中土,为马牛等饲料及绿肥作物,亦入*。深:全诗校:“一作多”。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温庭筠的诗全集栏目。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之子令狐?橛押茫??3鋈胗谙喔?M?庇攵纬墒搅郊移哪溃?ネㄊ?模???逗荷咸饨蠹?罚?峦ン匏旖???薷?硕纬墒街?佣伟步凇?/p>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赏析2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赏析】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回洛阳的途中,感情深厚。作者描绘了离别的悲伤情感,并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首句“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中,凄凄泛指离别时的忧伤,泛泛则暗示渐行渐远之意,与烟雾交融,形象鲜明。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这两句中,归棹表达了作者心中回家的愿望,而残钟和广陵树的描绘则将读者带入了离别的情景,情感饱满。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期盼,情感真挚动人。

最后两句“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则展现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领悟,用波浪舟船的形象描绘了人生的变幻无常,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平淡中见深意,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富有离别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春晓》元稹唐诗赏析3

《春晓》元稹唐诗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一首七言绝句《春晓》表达了对过去恋人的怀念和内心的矛盾情感。

在这个春日的拂晓时刻,天*半明半暗,仿佛未完全醒来。作者在醉梦中闻到花香,听到黄莺的啼声,心情宁静祥和。突然,一个小狗的动作激起了钟声,勾起了他二十年前在寺庙的回忆。

这二十年前的往事并没有在诗中明确交代,但通过诗人的另一篇小说《会真记》可以了解到。这篇小说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崔莺莺是一位美丽温柔的女子,而张生却因她的低贱出身而抛弃了她。这个故事其实是诗人自己的自传,而《春晓》则是这个故事的张本,张生即是诗人本人。

诗人在抛弃了原来的恋人后,迅速与名门望族的韦丛结了婚,显示了他的负心。然而,他对过去的恋人仍念念不忘,怀念着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诗中的“二十年前晓寺情”表达了在往事回忆中他心情的不安。

整首诗写得委婉回环。首两句描绘了春天拂晓的朦胧景*,表现了环境的宁静和美好;第三句通过小狗的动作转折,勾起了诗人的回忆,展现了情感的波澜。这四句短诗中波澜起伏,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元稹擅长写古今体艳诗,这类诗语浅情深,引人入胜。《春晓》尤其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会真记》的张本,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二人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称为“元白”。他的诗作以“元和体”著称,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的诗辞深沉哀婉,如孤凤悲吟,极富感染力。他的创作以诗最为出*,乐府诗多受张籍、王建影响,而“新题乐府”则直接受到李绅的启发。他的名作包括传奇小说《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总共有830余首诗,收录于《元氏长庆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