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立冬民俗:满族风情浓

本溪地区聚居着多个民族,包括汉、满、回、朝、蒙等2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达到41万人。立冬时,随着秋粮入库,这个季节成为满族八旗和汉*八旗家庭举行烧香祭祖活动的活跃时期。特别是汉八旗家庭的“还愿香”和“太平香”,通常选择在立冬左右举办。祭祀活动的焦点是跳虎神,由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美好时节,在室内外进行表演,展示出艺人的武功特*。

本溪立冬民俗介绍

初冬十月小阳春季节,汉*八旗大部分家庭都举办“烧香”活动,形成家家相连、接连不断的盛况。汉*八旗家庭的祭祀被称为“烧旗香跳虎神”,而满八旗家庭则称之为“烧荤香”。举办“烧荤香”需要5至7天的时间,通常宰杀三头猪。第一头猪用于祭天,第二头祭祖,第三头祭“歪梨妈妈”。一般农家通常三至五年才能筹备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而“烧太平香”则多在一年一次左右,大多数家庭选择以鸡代替,中等家庭宰杀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庭则宰杀七只鸡,被称为“烧素香”。

居住在新宾地区的满八旗和汉*旗家庭通称“唱家戏”来形容“烧香祭祖”。汉*旗家庭的“烧旗香跳虎神”是一场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元素。虎神的装扮生动活泼,翻滚跳跃,高手甚至能够在房脊上翻动、滚动,光着脚穿着虎爪,跑跳登*,吸引了十里八村的观众前来一睹为快。汉*旗家庭的“烧旗香跳虎神”是最受欢迎的家庭戏之一。

满八旗家庭的“烧荤香”活动持续5至7天,遵循“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进行十天的斋戒,不吃肉食。在头三天的“磕面子”仪式中,家庭主妇亲自*作,不擦脂粉,甚至不使用香皂洗脸,洗脸只用热水,为了洗手可以使用面碱。家庭成员跪在地上淘黄米,妯娌之间传递的黄米被晒干后送到“哈什”(仓房)顶上,这些黄米将用于“磕面子”。淘洗两遍后,将黄米放入小罐中,用薄羊皮封住罐嘴,富户家庭甚至可以放到大缸中酿制米酒,也被称为“糖黄酒”。这种酒在上供仪式当天开封,由香主东家亲自酿制并上供,同时供奉九碗或九盅,再摆上九盘子的饽饽(用黄米面制成的粘饼)。当供品摆放齐全后,打开木制的莲花香碟,其中夹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称之为安素香,满语名为迎山红)。香槽底部垫上香灰,以防止火焰烧着木碟,保持香烟缭绕不断,散发着芳香。

“使唤猪”即宰猪的过程,满族的宰猪传统上不使用右手持*。早年间,人们通常用柞木扦子削尖并在油锅中炸热,其锋利程度足以用来宰猪。后来,可能是因为用扦子宰猪的技术不够熟练,便改为由“萨满”用左手持尖*来宰猪。在宰猪的过程中,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中,猪耳朵一动即表示祖宗已接受了这只有公猪被视为“净”并被用于祭祀。如果猪耳朵没有动*,萨满就会感到焦虑,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念满语祈祷,香主带领全家跟着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朵摇动为止,表示祖宗已经接受了这头猪的供奉,全家才能欢欣鼓舞。

这些传统的宗教仪式和独特的习俗使得本溪的冬季充满了浓厚的满族风情。在农历十月小阳春的祭祀季节,整个本溪地区都弥漫着烧香的香烟和虎神舞蹈的欢声笑语。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虎神的生动表演,还能目睹各种技艺的展示,如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等,为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而在满族的“烧荤香”活动中,更是充分体现了对传统规矩的严谨遵循。从斋戒的十天到“磕面子”仪式的神圣,再到“使唤猪”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着庄严肃穆的氛围。而“糖黄酒”和香碟中的达子香更是让整个活动更具神秘感和仪式感。

总体而言,本溪立冬民俗展示了满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独特的仪式和表演,传承着代代相传的满族风情。这些活动不仅在本地居民中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度,同时也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冬至吃羊肉习俗介绍2

冬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素有“冬至大如年”的美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项独特的习俗是食用羊肉。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个传统的文化背景。

传统冬至食用羊肉的习俗始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品尝了樊哙煮的狗肉,被其鲜美的口感深深吸引,由此引发了吃肉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吃肉的风俗逐渐演变为以羊肉为主,尤其是搭配祛风防寒的中*,为期盼来年带来好兆头的风俗。

在四川地区,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被广泛传承。这一天,人们纷纷品尝羊肉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期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冬至被称为伏九,在山东滕州一带,人们送上如羊肉等礼品,家家都喝上一碗羊肉汤,以期望给个人、长辈和整个家庭带来好兆头。

在寒冬腊月,正是食用羊肉的最佳季节。中医认为,羊肉味甘不腻,*温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因此,冬天吃羊肉不仅能抵御寒冷,还能滋补身体,实为一举两得之美事。

在食用羊肉时,可搭配凉*和甘平*的蔬菜,起到清凉解毒和去火的作用。羊肉与豆腐、萝卜等食材的搭配,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还有助于消积滞、化痰热。

虽然冬天多吃羊肉有益健康,但在涮羊肉或羊肉锅时需注意,最好选择经过质检的羊肉片,并确保涮熟透。此外,不宜与南瓜、醋、茶、生鱼片等一同食用。对于患有肝病、高血压、急*肠炎或其他感染*疾病的人,以及发热期间的人则不宜食用羊肉。

以下是两道冬至羊肉的美味做法:

羊肉汤 原料:带骨羊肉、花椒、姜片、精盐、辣椒、葱条、姜面、芫荽、葱花 制作过程:

将带骨羊肉切块,烧开水后加入,撇去血沫,加入调料、盐、辣椒、葱条,小火炖熟后捞出。

使用原汤,加水稀释,加入盐面、花椒面、姜面、葱花、芫荽,放入羊肉块,即成美味的羊肉汤。

孜然羊肉 原料:羊肉、孜然、笋片、油、料酒、盐、白糖、鸡蛋、味精、辣糊、水淀粉、香油、汤、面 制作过程:

将羊肉切片,加入鸡蛋、淀粉、面,搅拌均匀。

热油中加入孜然、笋片,将羊肉片放入,翻炒后倒出。

在原锅中加入辣糊、盐、糖、味精、料酒、孜然、汤,加入羊肉片和笋,拌匀后淋香油,即可品尝美味的孜然羊肉。

大寒习俗介绍3

按照我国的传统风俗,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从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都是充满了各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和节庆。其中包括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里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这一习俗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传统。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也就是大寒节气的时候,人们举行尾牙祭。尾牙和二月二的头牙一样,都有吃春饼(南方称润饼)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设宴款待客人,而白斩鸡则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向谁,就意味着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会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便员工们能尽情享用美食,放心地回家过个安稳的新年。

大寒节气不仅是一段繁忙的准备年货的时间,也是饮食上的重要时刻。由于大寒节气常与年末接近,有些年份甚至包含了春节。因此,人们除了忙于农活外,还要准备过年所需的一切,包括赶年集、购年货、写春联、准备祭祀品等。同时,他们还会扫尘洁物,换新衣,腌制各种年肴,如腊肠、腊肉,或者烹制各种鸡鸭鱼肉等。同时,也会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在大寒时节,人们还会购买芝麻秸,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在除夕夜,人们会将芝麻秸撒在路上,让孩子踩碎,寓意“踩岁”,希望新年一切顺利,每一岁都平安如意。这些传统习俗使得大寒节气更加充满了驱凶迎祥的节日氛围。

此外,由于大寒与立春相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会适应季节变化。他们会逐渐减少进补食物的摄入,增加一些具有升散*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的到来。比如在广东佛山,有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因为糯米味甘*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而在安徽安庆,则有炸春卷的做法,寓意着春天的来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