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新课的导入时,我用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巧妙的引入课题。“老和尚和小老和尚”的故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具有“同一个内容在不断地重复”、“永远也讲不完”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我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通过看图形找规律,加深感知。在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于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牢固掌握新知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简写法及读法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较好,获得了成功。四、不足之处: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虽有学生主体*的学习但是还有教师的主导*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的读法。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2

我曾对“相信学生,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这一说法持有怀疑态度。然而,在我参与了《解决问题》这堂课后,我深感一些领悟。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后,决定将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方法不受限制,只要能解决即可。学生们组成小组展开合作,在小组长的引领下开始讨论并寻求解决之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们进行小组展示。第一个展示的是胡洋的小组,我在巡视过程中并未发现她们找到的两种方法。当我表示一个方法后,准备让另一位学生展示另一方法时,胡洋迅速说:“老师,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呢!”我只好同意她进行展示。这时,我真切地感到有些惭愧,我竟然低估了自己的学生!

上展示台时,他们并未揭示使用了何种方法,是用线段绘制,还是通过图形呈现。我也发现学生们的方法相当出*。下课后,在我班学生的桌子旁发现一个纸片被均匀地折成了8份,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批评,没有给予任何解释的机会。我认为自己善于解决问题,但在后来的研讨中,席主任的话如同一记警钟,让我清醒过来。一个纸片竟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我当时真的感到非常自责,居然没有发现学生们的智慧,反而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这岂不是因为我自己的浅薄而否定了他们的努力?学生的表现是如此出*,为何我没有给予解释的机会呢?

这节课给予我巨大的震撼,问题并非出在学生未能抓住关键,而是在于我自己的狭隘观念否定了他们。真的,如果我们相信并珍视自己的学生,他们一定会为你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表现。让我们坚信学生,用心欣赏他们,相信他们的潜力,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意外的表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