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的分类:根据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动物的分类:依据低等到高等、以及水生到陆生的标准,动物可分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生物的分类层次从小到大依次为:种、属、科、目、纲、门、界。
2、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属于同一物种的生物,彼此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3、生物命名法: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包括属名和种加词。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
1、生物多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物种多样*,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
(2)基因多样*。
(3)生态系统多样*。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享有“裸子植物的故乡”之称。
3、生物种类的多样*实质上体现了基因的多样*。
4、保护生物多样*的核心措施是:保护生物栖息地,确保生态系统的多样*。
5、最有效的生物多样*保护手段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6、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它是一个天然的基因库。
(2)它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3)它是一个活的自然博物馆。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分式的运算知识点2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分式的运算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约分与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分式约分:将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式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质,即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1)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公因式是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与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积;
(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1)当几个分式的分母是单项式时,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的所有不同字母的积;
(2)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应先把各个分母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再分解因式,找出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4)通分和约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简,而通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繁。
注意:
(1)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时,分子与分母不是乘积形式,不能约分.
3.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
(1)将各个分母分解因式;
(2)找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找出各分母中不同的因式,相同因式中取次数最高的,满足(2)(3)的因式之积即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在分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于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语文知识点3
第8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áng谷,一撮cuō灰?,皓hào月?,héng娥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2)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日"、"月"的句子各一句:
日: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月: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点拨:只要是描写"日"月"的古诗句即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分式的运算知识点4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分式的运算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约分与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分式约分:将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式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质,即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1)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公因式是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与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积;
(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1)当几个分式的分母是单项式时,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的所有不同字母的积;
(2)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应先把各个分母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再分解因式,找出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4)通分和约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简,而通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繁。
注意:
(1)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时,分子与分母不是乘积形式,不能约分.
3.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
(1)将各个分母分解因式;
(2)找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找出各分母中不同的因式,相同因式中取次数最高的,满足(2)(3)的因式之积即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在分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于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热机知识点5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的运动方向。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
1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2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3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2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4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5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3、热机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3)公式:η=e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1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2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3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4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6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狡黠xiá诘jié难
睾gāo吹毛求疵cī要诀jué
2、解释下列词语。
(1)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4)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5)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7
【考查要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疏理】
1.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
【解题导引】
例1.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朝代)*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前人之述备矣()
④去国怀乡()
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上面的试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分别从文学常识、文言实词、仿写、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等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只要平时留心熟记,注意归类,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渔家傲》。
第2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据境择义”,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古今义异词(制:今作“制度”讲,古作“规模”讲,其含义为后者):“属”是通假字,通“嘱”,“嘱托、吩咐”的意思:“备”有“完备”、“准备”、“详尽”多个义项,依据语境,其义为“详尽”:“去”是个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往、到”;古义为“离开”,该句中的“去”义为“离开”。
第3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仿写。读了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对文中的妙语记忆犹新,跃跃欲试。文中的对偶句所拾即是,关键是如何仿写。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现成对偶句的基础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词语,(如“悲*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晦,喜湖光晴明”。)还可以自主创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体相似即可。实在不行,就从指定的文段中抄录一组对偶句,当然,无论是仿写还是创作,其内容应与第三、四段关联,还是个对偶句即可。
第4题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请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主题去分析,即可明确: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第5题可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8
基础知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6、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7、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9、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0、人物中主人公的判定:主题由谁体现谁就是主人公
11、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1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b渲染气氛;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
13、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的判定及作用
方法:
a、比喻:生动形象
b、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把它人格化,生动地表现······
c、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层层递进
d、反问:强调突出······增强语言的气势
e、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思考及阅读的兴趣
f、夸张、对比、反复:突出强调······
g、引用:(诗句)诗情画意;(神话传说)增添的文学*、神秘*、人文*,激起阅读的兴趣
如: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看花,赶趟儿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14、说明方法(3个字):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图表、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标志*词语
a、打比方:像、好像、仿佛······(相当于比喻)
b、作比较:比、相当于、有两种事物、······
c、列数字:约数、确数、注意表年分的时间数字
d、举例子:比如、例如、如、随便举个例子、······(举例子往往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e、下定义:科学的解释,往往专业而全面,是判断句
f、作诠释:解释但可以不全面
g、分类别:分类、分点、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一种···另一种等
h、引资料:引用诗句、格言,往往有出现引号
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遥遥相对。
15、说明文的分类: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平实*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1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次整体——局部因——果具体——抽象一般——特殊现象——本质
17、论证方法(4个字):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18、议论文分类:立论文、驳论文
19、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0、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实例、故事、名人轶事等)、道理论据(引用诗句、名言、公理、定理等)
21、引号的作用:a引用;b强调;c特定称谓;d特殊含义;e否定、讽刺、反语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现代人都喜欢“绿*食品”。
22、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2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b、文中:承上启下;
c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
小说知识
一、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三要素
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
环境:自然、社会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微型。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9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í情狡黠xiá诘ié难
睾gā吹毛求疵cī要诀ué
2、解释下列词语。
(1)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寻章摘句:搜寻、摘取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味同嚼蜡:形容写或说话枯燥无味。
(4)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4)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5)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