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标志着2014年的二伏开始,按照北方的俗语说法,“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理解这类民俗中所蕴含的健康智慧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二伏时节,如何品尝面食?吃热汤面有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当头伏的饺子吃完,二伏来临时,人们应该转向面食。此时,选择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最为理想。热汤*有三大益处。首先,汤面搭配,使得面汤中的营养不至于被浪费。其次,热汤温度较高。在三伏天吃温热食物能促进胃肠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身体热量主要通过血液散发,因此血液循环加快,内脏热量也会更快地散发,令人感觉更加凉爽。第三,热汤面软糯易消化。到了伏天,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易消化的热汤面正好迎合了此时的消化需求,有利于保护脾胃。
通常,人们在品尝汤面时可能会搭配一些凉拌黄瓜菜。尽管这样的抱歉,还没完成。接下来是关于配菜的部分:
尽管搭配凉拌黄瓜菜在口感上带来一丝清凉,但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却不利于在伏天为身体补充所需营养。因此,在品尝汤面时,应该搭配油菜、小白菜、黄瓜、绿毛豆、胡萝卜丝、肉、鸡蛋、豆腐干等多种配菜。需要注意的是,配菜中应当包含富含蛋白质的食材,以补充蛋白质。至于面条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如绿豆面、杂豆面、荞麦面、玉米面等均可选用。
通过合理搭配汤面及配菜,不仅可以享受美味,还能在炎炎夏日中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舒适。
末伏养生吃什么2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段时期,进入这个时节,选择适合的食物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7种适宜于末伏养生的食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即将过去,天气开始逐渐转凉,这时简便易做的烙饼成为了大家的首选。在面食中,烙饼的烹饪方式最为理想。相较于饺子或面条,烙饼无需水煮或过水,因此对可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虽然烙饼搭配鸡蛋味道不错,但其缺乏膳食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因此建议配以凉拌蔬菜,以达到营养均衡。您还可以添加酱牛肉片、豆腐丝以及当季野菜,丰富口味。
黄瓜健脾开胃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体最受影响的是暑湿,暑湿侵入体内会导致毛孔张开,大量出汗,从而造成气虚和脾胃功能紊乱。适当摄入凉*蔬菜有助于生津止渴、清热泻水、排毒通便。黄瓜是凉*蔬菜的典型代表,其高含水量并且富含钾、低含*,适合于大量出汗后的水分和无机盐的补充。
鸭肉滋*养胃秋初进入末伏,人们容易感到食欲不振、上火气躁。因此,在选择肉类时,建议优先选择*质偏凉或平和的肉类。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因为鸭肉*凉,具有健脾益气、滋*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看,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用鸭肉,而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更应食用。此外,鸭肉富含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绿豆粥消暑解渴绿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食品之一。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烦渴、水肿等症状。但需注意,绿豆属于凉*食物,过量食用对于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寒者可能引起腹痛腹泻,不适合*虚体质者大量食用,以免导致虚火旺盛、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西红柿增强免疫力西红柿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降低晒伤的风险40%。番茄红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皮肤老化和老年斑,还能抑制乳腺癌、肺癌、胃癌等癌症的发展。因此,经常食用西红柿对于维护健康十分有益。
鲤鱼祛湿消肿在潮湿的季节,适量食用鲤鱼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类人群食用,包括儿童、孕妇和老人。
木耳润肺提神白木耳,又称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具有滋*补肾、润肺生津、强心健脑、提神补气的功效。多食用黑木耳有利于排毒通便,还能凉血增食欲。木耳富含铁,是猪肝的5倍,能够滋养血液、保持肌肤健康,防治缺铁*贫血。同时,丰富的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这些食物不仅能满足末伏时节对于美食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三伏天养生秘诀推荐3
三伏天养生秘诀推荐
在我国进入三伏天后,气温逐渐升高,白天温度普遍在30℃以上。此时,炎热、高温、暴雨和湿气成为威胁健康的因素。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养生方法,调整*阳平衡,促进脏腑健康,使身体更好地应对盛夏的酷暑。以下是四个方面的养生建议:
一、夏季养阳,避免高温侵袭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活跃,阳气外发,*气内藏,使得气血运行更加旺盛,活跃在体表。为适应高温气候,皮肤的汗孔打开,出汗较为频繁,以调节体温。然而,如果暑热过度,容易损伤阳气,因此夏季养生首要避免过度暴晒。在户外工作时,尽量避开正午烈日,携带一些凉茶或藿香正气水等清凉解暑物品,以免中暑。在户外活动时提前半小时涂抹防晒产品,佩戴太阳镜和遮阳伞,防止紫外线伤害。中午炎热时最好休息一会儿,以避免高温带来的疲劳。下午阳气逐渐收敛,因此下午工作的时间宜延迟,强度不宜过大。工作间隙可选择在*凉处休息,养护阳气。此外,夏季能量消耗增多,出汗也相应增多。在出汗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因高渗水*脱水引起口渴、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清淡少生冷,合理饮食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选择质软、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有助于清热、防暑、敛汗、补液,同时促进食欲。在餐饮中适量添加醋可以提高胃*浓度,增进消化。平时宜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既能提供必要营养,又有助于防止中暑。根据个体体质,选择一些有利于补充水分的蔬菜,如黄瓜、冬瓜、南瓜、丝瓜、番茄、胡萝卜、土豆、蘑菇、黑木耳、银耳等。此外,各类生津止渴的水果如乌梅、桑椹、山楂、葡萄、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也宜常食。荤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和肉类。特别是初夏天气刚热起来时,避免过分偏好生冷食物,以防外热内寒,导致胃肠不适,如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注重养心,宜“养神”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五脏中,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主宰血脉、掌管神明,与血液运行、血管、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同时主管汗液。由于夏季气温高,心火易亢盛,容易引发急躁、烦躁的情绪。因此,在养生保健中,要避免情绪的激动,保持清静愉快的心境。注意调息静心,避免发怒,有助于通畅气机,与自然相顺。正如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一理念强调夏季养心的原则是养“心神”。保持乐观情绪,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积极乐观的*格。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参加夏令营、旅游等活动,既能开阔心胸,又有益于身心健康。
四、适度运动,保持身体活力
夏季适度运动有助于体内阳气的通达发泄,有利于维持身体气血流畅,保持健康的体魄。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增大,因此在选择运动时需要控制好强度,避免过度大汗淋漓,以防发生疲劳及相关疾病。运动项目可以根据个体喜好选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运动场地宜选择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清新的地方,也可以选择到森林、海滨等地区度假。运动时不宜佩戴金属首饰,因为金属装饰品在遇汗水时可能引起皮肤不适,甚至引发接触*皮炎。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但要避免大量饮料摄入,因为其中的糖精和电解质可能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此外,要避免饮酒,最好选择白开水或淡盐水,并且分次饮用,以免引起饱胀等不适感。运动后的饮食要注意补充因运动而消耗的能量,适量摄入鸡、鸭、鱼类、蛋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满足身体需求。同时,运动后不要立即吹风扇、开空调或冷水澡,以免毛孔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散出困难,甚至引发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对于喜欢游泳的人来说,除了注意安全外,游泳不宜在过饱或饥饿时进行,游泳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3个小时,以免因能量消耗过多而导致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