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山野细听杜宇的啼鸣,每一声仿佛都是一首送行的诗。清晨,白*的水鸟背着我飞翔,宛如在为我送别。对着郑子真卧在岩石上,仿效陶元亮赏菊花的时节,这十年间仿佛成为一幅写满离别与思乡的画卷。如今,我愿意诵读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告别过去的隐居生活。
【译文及注释】 细心倾听春山中杜宇的啼鸣,每一声都似乎是离别的歌谣。在清晨,白*的水鸟朝着我的方向飞翔,好像在为我送行。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离别情感。对于郑子真,他曾在岩石上安然卧息,对陶元亮的赏菊期盼,都成为了十年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愿意诵读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告别过去的隐居生活,走向新的征程。
杜宇:又称杜鹃、子规,鸟名。它的啼鸣凄婉,常引起旅者思乡之情。
白鸟:水鸟。在诗中,水鸟飞走象征着不舍的离别,还含有可能返回的象征。
郑子真:汉代人物,以耕耘在岩石之下而闻名。这里作者回忆了过去十年的田园生活。
陶元亮:陶渊明的字。他以赏菊而著名,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北山移》:孔稚圭的作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拒绝世俗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作者辛弃疾在信州上饶隐居了十年之久,却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他对这次任命并不热心,直到次年春天才告别家人,赴福建赴任。在临别之际,他创作了这首《浣溪沙》,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
上半部分描写了春天山野的景*,通过对杜宇和白鸟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忧伤。下半部分通过引用郑子真、陶元亮和《北山移文》三个典故,抒发了作者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思念之情。整首词透露着作者对于朝廷弃置自己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实际上是作者对朝廷安排的一种愤怒*,认为自己应该在家自得其乐,而非被派去担任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差使。在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到作者对宦途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
浣溪沙2
欧阳修《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赏析】
此词描绘了春游中的人生感悟。前三句以堤上游人、拍堤春水等三个景象展示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表达了春日生活的美好活力。“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通过将春意与青春生命相叠加,生动展现了词人对春情的赞美与向往之情。使用了“出”字,更加传神生动。
后三句“白发戴花君莫笑”表现了在春景的启发下,词人涌动起惜春的心情,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了对流逝时光和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表现了对光*流逝的深沉思考。“君莫笑”则突显了明知自己行为反常,却仍然执意为之的态度,增强了“戴花”的感染力。
尾句以“人生何处似尊前”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通过“尊前美酒只图一醉”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颓废和对现实不如意的郁闷。与“醉翁”自号相呼应,使整首小令在平易和畅的语言中,饱含深刻的感慨,结构整饬有致,不愧为大家手笔。
周济云曾评价:“永叔词只如无意,而沉着在和平中见。”(《介存斋论词杂著》)杨绘云也曾说:“欧阳文忠公,文章之宗师也。其于小词,尤脍炙人口。”(《时贤本事曲子集》)此词确实堪称佳作。
浣溪沙 晏殊 教案3
不断学习是我们提高自己能力的方法,而多种的计划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是晏殊的完溪沙的教案两篇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应届毕业生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
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四、练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说明:
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词中多以表现“闲愁”为主题。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赋予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这和作者其它的“闲适”词有所不同。同时,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而这些深邃的思考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
故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加强对本词语言的体味和欣赏,在对语言的感悟中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说明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本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因认知程度即他们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对生活认识的深度等比较有限,所以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本词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对宇宙的深邃认识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思路点拨
还可以教给学生学会对比归类的学习方法,让学会举一反三地进行诗词的学习,比如在与作者其它词作【《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所表现的不同感情的比较中,领悟词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解读不是单一的,用自己既有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诗歌才是最好的学诗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的解读也同样如此。
练习举隅
1、根据自己对《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思想内涵的理解,结合作者的生平,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写一段读后感。
2、阅读宴殊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和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试初步分析比较两首词所表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附: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声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答题要点: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惆怅的心情。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答题要点: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