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在面临求职时需要保持警惕,因为出现了大量“伪招聘”现象。这些“伪招聘”以“高薪诚聘”、“月薪万元”等诱人条件为噱头,不仅影响了求职者的选择,还导致简历投递后没有任何回应,给求职者心理上带来沉重的打击,给原本备受认可的网络招聘蒙上一层迷雾。
根据最新的毕业生求职网调查显示,有58%的求职者明确表示曾遇到或经历过“伪招聘”,而有26%的求职者并不确定是否遇到了“伪招聘”。每年都有许多人因无法及时就业,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遭遇了各种形式的“伪招聘”,这些数字令人担忧。
在这些“伪招聘”中,有36%的求职者因此在就业机会和个人财务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使得网络招聘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受到负面影响。其中,“只招不聘”占28%,黑中介为了骗取中介费占13%,其他骗局包括传销、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骗取保险销售等,各占12%。这些“伪招聘”不仅提供诱人条件,还通过虚假的笔试、面试等环节,使求职者难以分辨真伪。
毕业生求职网的调查还显示,求职者最反感的“伪招聘”主要集中在“只招不聘”。为了提升知名度,一些小企业通过展位租赁或发布招聘信息进行宣传,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曝光度。这些企业在招聘会上大肆宣传,职位询问时通过长时间谈论企业文化,最后送出精美宣传画册,实际上只招聘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这种“只招不聘”实质上是以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
为应对这一问题,毕业生求职网推出了“用户反馈”功能,得到了广泛好评。求职者可以及时向工作人员反馈有争议的用人单位和职位信息,以核实其真实*,有效避免求职者的风险。对于那些利用招聘行骗的公司,一旦查实,将被列入“黑名单”防止其再次危害求职者。
尽管这一举措增加了安全*,但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骗子手段多样,因此广大求职者仍需保持警惕,尤其是初入社会时。在求职过程中,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心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看上去很美”的“伪招聘”并不能实际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近半数求职者遇过“陷阱”2
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项关于“求职陷阱”的特别调查显示,近半数求职者曾在上海遭遇过“求职陷阱”,而现场招聘会则成为“骗子”最常出没的场所。
七成受访者计划春季求职
调查显示,有68%的受访者计划在传统的“金三银四”寻找工作机会。其中,应届毕业生和拥有1-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占到了求职者总数的七成。还有16%的职场资深人士,拥有5-8年工作经验,计划在这个春天寻找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
职业顾问认为,应届毕业生和职场新人仍是2010年春季求职的主力*。201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16.8万人,比2009年增加1万人。许多“求职陷阱”专门瞄准经验不足的新人,因此,对求职者防范“求职陷阱”的指导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
五成求职者曾遭遇陷阱
由智联招聘网携手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五成的求职者在上海求职过程中曾遭遇过“求职陷阱”。具体到遭遇陷阱的场所,现场招聘会的比例最高,占到35%,超过三成。排在第二位的是职业介绍所,比例达到三成。通过不正规的网站求职而遭遇陷阱的比例也不低,达到了两成。值得关注的是,还有近一成的求职者曾接到过陌生电话通知,在约定的面试地点不幸“中招”。
近六成的调查者将遭遇“求职陷阱”的原因归结为缺乏求职经验,同时有三成的调查者承认,由于市场需求大,求职时心态过于急躁。
七成“陷阱”发生在企业内部
调查显示,近三成的求职陷阱是“未开工先要交钱”,近四成的“求职陷阱”发生在新公司。其中,“企业支付劳动报酬与招聘信息不符”和“实际工作岗位与合同不符”分别占到了“求职陷阱”的26%和13%。
职业顾问表示,国家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同时,求职者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于含混不清的情况要勇敢指出。
毕业生求职信怎捕猎招聘者的目光3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参加招聘面试,当他赶到时已经有20位求职者排在前面,于是他写了一张纸条,老板看后大笑,原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任何决定。最后这位青年如愿以偿。
这位青年求职的成功,从技巧方面讲,在于他新颖的创意,唤起了主考官的特别注意。能否引起招聘考官的注意,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些看似无关的小创意,有时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临近寒假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期或某单位打出招聘广告之后,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常会收到大量的求职信。如何使你的求职信在一大堆信中惹人眼目呢?信封和邮票的作用不可小视。在一大堆土黄*牛皮纸信件中,一个素白的笺封可能会令人目光为之一振;如果你有美术功底,在信封适当的位置展示一下,也许会被人欣赏;如果你远在另一个城市,并对这次求职寄予厚望,不防发一封EMS,在信封上贴一两枚精美的特种(T)或纪念(J)邮票,肯定能与满眼的民居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没准对方就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可以充分调动你的思维和创意,其目的是:制*差,悦人眼目,引人先睹内之详情。如果能让招聘主管人员把你的求职信从一大堆信中捡出来,你的一番苦心就没白费。
你的求职信能被挑出来了,你还得让人能集中心思看下去。如果你练得一手好书法,这时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如果你的字不那么漂亮,还是不要献丑为好,用电脑打印出来,清晰、工整而美观。求职信力求简洁,如果资料较多,可以借鉴报纸编排手法,通过设小标题、分设不同字体、分段、空行等使全部内容版块清晰、脉络分明,主旨突出,易于把握重点。否则,密密麻麻、乱糟糟一大片只恐令人难以卒读。能让人事主管人员认真审阅完你的求职信,你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