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了成都的宽窄巷闲逛。走了一段路,我火眼金睛,看见一个造型独特的小柜子,上面插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急忙跑过去,原来,这是吹糖人的。一个个小动物面对着我,都制作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就想流口水。
我吵着闹着也要吹一个,妈妈见挺有意思的,笑着示意我选一个小动物的造型。我一眼瞟见了正在最顶边的小猪,它仿佛正在乞求地望着我,想让我把它的小伙伴带走呢!我立刻做了决定:“妈妈,我想吹小猪,我觉得猪还是很聪明的。”我没等妈妈回答,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等着叔叔教我吹糖人。
只见,叔叔从炉子上装满糖稀的铁锅里拿一个小木棍搅了一团粘稠的糖稀,放在手上揉起来,一台小电风扇正对着白白的糖稀吹。叔叔边揉边亲切地对我说:“小朋友,你会吹气球吗?”我一本正经地回答:“会。”心里却想:难道吹糖人和吹气球一样吗?吹气球才没意思哩!叔叔又开始拉糖稀。这团糖稀可被叔叔折磨得很不是滋味,要是我,早就会*了!这时,糖稀已经被叔叔拉成一根细长条,我凑近一看,长条里面竟然是空心的。叔叔叫我象吹气球一样往空心的“管子”里轻轻吹气,我小心翼翼地慢慢吹着,生怕我的“小气球”炸掉。叔叔已经趁我吹的时候,把小猪的小耳朵,又大又扁的鼻子也捏好了。直到叔叔叫我“停!”我才叹了口气:幸好我的小猪没炸,但是面前的小猪还蛮可爱的嘛!叔叔把我的小猪多余的小尾巴*掉了,又拿红墨水轻轻点了一点,小猪的眼睛也有了,显得更可爱了。
叔叔拿起小猪,准备把小猪装进袋子里。但是小猪肥肥的身材已经把袋口堵住了,看来小猪也不愿进袋子,我只好把小猪拿在手上。叔叔笑了:“看来你的小猪要减肥哦!”我走时又望了望顶旁边的那只小猪,它好像正在对我微笑呢!
我急忙一口咬掉了小猪的尾巴,味道还不错,甜甜地,我真想再做一个!
吹糖人作文700字2
“叮叮、铛铛、铛铛、叮叮……”我们来到河坊街啦!
一进去就看见眼花缭乱的商店和各式各样的小摊,干什么的都有,街上行人川流不息,一个个都喜洋洋的。
街上有的人挺着大肚子,正悠闲地散步;有的人在疯狂地跑着,头发都被他甩到了后面;还有的人真是土豪,左右手都在试戴着闪闪发亮的金银珠宝,正准备把它们全都买下来呢!当然不止这些,再走进里面看一看,就更多了!给人画面的、大声吆喝的,边玩边卖玩具的、吹糖人的……到底有多少人呢,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
街道两旁、中间,各个店面、小摊子五颜六*,商品琳琅满目。佟小曼、泰芒之星、绿豆酥、定胜糕……居然还有哈尔滨的马迭尔*棍;张小泉、胡庆余堂、江南铜屋;抖空竹、画糖画、吹糖人……,杭州年味儿全都集中在这条街上了。我一路逛,一路吃,真是吃得合不拢嘴、玩得不亦乐乎。
我最喜欢的就是吹糖人了,这次我还自己吹了一个呢。吹糖人铺子前挤满了小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一个个跃跃欲试。只见吹糖人师傅非常熟练地从锅里挑出一团粉*麦芽糖,揉搓几下一拉,就变成长长的一条,他凑到嘴边用力一吹,咦,里面难道是空的?!啊!糖肚子鼓起来了!他边吹边捏,一个鸡的雏形出来了,师傅再挑了一小团红*麦芽糖,一揉一搓,再用剪*一剪,啊,原来是一个大红鸡冠!师傅拿糖一粘、小棒一插,一个神气的大公鸡做好了!真神奇啊!
小朋友来试试了,排在最前面的小妹妹鼓起腮帮子向糖人的孔里使劲吹气,可糖人鼓了一点之后再也没鼓起来,反而还慢慢地瘪了下去,那小妹妹赶紧从众多的人群里拉出了她姐姐,叫她帮自己吹,姐姐一吹,糖人就渐渐地鼓了起来,小妹妹哇哇直叫,高兴地跳了起来。终于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往里吹,哇!葫芦变大了!我高兴得不得了,一使劲小葫芦飞快地胖起来,最后大得和我的手掌一样大了。我拿起小葫芦,在杆子上添上一点咖啡*的糖霜,在葫芦的底部快速*去,一只可爱又漂亮的小葫芦就做好了。我带着它在街上走,心里别提多美了,比吃了糖人还要甜一百倍呢。
吹糖人太好玩了!我们的*年真有意思呀!
吹糖人叙事作文3
篇一:吹糖人
大年初四,爸爸妈妈带我去司徒小镇玩。刚到小镇就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在吹糖人。
于是,我就缠着妈妈给我买一个,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终于同意了。那个做糖人的叔叔说他做的公鸡下蛋每过三十秒就会下一次蛋,我听了非常兴奋,决定要做个公鸡下蛋的糖人。
只见做糖人的叔叔拿起一根小木头棒,又在上面粘上一卷糖,再把一丝糖捏成一个细长的小吸管让我来吹。我按照叔叔教的方法使劲一吹,糖竟然立刻胖了起来。这时叔叔快速一捏,一个漂亮的公鸡头就做成了。我紧接着又吹了一下,不一会儿公鸡的身子和翅膀都捏出来了。糖人看起来栩栩如生、晶莹剔透,十分漂亮。而我看着精致的糖人却不舍得吃,就把它递给了弟弟,弟弟吃了一口居然说:“也没多好吃啊!”我赶紧尝了一口,大声说道:“啊!真好吃!”
没有付出劳动的人,是体会不到劳动后的喜悦之情的,就像弟弟觉得糖人不怎么好吃而我却觉得很甜一样。
篇二:吹糖人
乌伤,风情万种。那种种风情,萦绕心头,久久回味……
吹糖人是乌伤的风情。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窜巷,挑着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木架分为两层,层层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糖人。孩子们常常看见吹糖人的,便赖着不肯走了,缠着大人买糖人。要是实在没钱,也决不离开,眼巴巴地望着糖人。
付了钱,小贩便现成做了起来。小贩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打开木模,所有的糖人便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大功告成!糖人的形状各式各样,什么金鱼、小鹿、灯笼等等。我最爱的便是那孙猴子。孙猴完工后,要在猴背后敲一个小洞,再倒些糖稀,然后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流出,用一个小碗接着,用小勺舀碗里的糖稀。直至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孙猴子及糖稀一块儿吃了。这玩艺叫作“猴拉稀”,价格稍比其它糖人贵些。
我美滋滋地吃着糖人,看着小贩麻利的手脚,在快速地上下飞舞,不禁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乌伤曾以“鸡毛换糖”而名满天下,可如今我却更喜爱这活泼生动的糖人,它总是对我微笑,像是在向我诉说乌伤的历史。在它那晶莹剔透的身体中,似乎反射出乌伤的风情,乌伤的美丽……
乌伤因风情万种名满天下,人们都慕名前来一探乌伤的风情万种。乌伤风情,似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儿童。乌伤*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使乌伤又向世界迈向一大步。乌伤风情,风情乌伤……
吹糖人作文450字4
在圆明园游玩的时候,我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摊围满了人,我最喜欢凑热闹,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吹糖人。呀!这可是我几次到*最想体验的,终于碰上了,激动不已。于是,我赶紧排好队,等待吹糖人。
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了,我想要一只大老虎。只见叔叔先用勺子从锅里捞出一些糖,他飞快地用两只手揉着,捏着,一会儿就把那团麦芽糖变成一个窝窝头的形状,然后用手把窝窝头的头部慢慢捏拢,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空心圆。叔叔把那个空心圆拉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把多余的部分扔到锅里,一个糖吸管就做成了,接下来就要靠我们两个的配合啦。叔叔说吹的时候我就吹,说停的时候我就不吹。叔叔在我吹的的时候,用手灵巧的捏出头、耳、脚,最后再做出尾巴,一只胖敦敦的老虎就活灵活现得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叔叔拿着一根竹棍,粘点麦芽糖把它*了老虎的肚子里,一个糖人就真正的做好了由于我吹的力太大,叔叔开玩笑说,老虎变成猪啦。
为了更了解吹糖人的历史,我到网站上去查了资料,我看到一段历史故事:据说朱元璋为了让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就建了功臣阁,准备火烧功臣。刘伯温逃出被一位卖糖的老人救下,他与刘伯温对换衣服,逃过一劫,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从事卖糖职业,刘伯温在卖糖过程中,创造出了糖人,他创造出的糖人大多数都是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形象,小孩见了非常喜爱。许多人向他请教,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了现在。现在吹糖人也成为了一门绝活,会的人越来越少。
吹糖人400字作文5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慈城古县城游玩。
一进入慈城古县城的城隍庙,就被一个花花绿绿的糖人摊吸引住了,我连忙向前一步看了起来。只见卖糖人的是一位老大爷,他先从无*的糖堆中抓起一把糖,又从绿*糖堆中拿出一点糖,和起来,再从糖的一端拉出一根长糖丝。这时,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卖糖人的大爷把那根糖丝含在嘴里,往里吹气,只见刚才还瘪瘪的糖球竟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再粗略捏几下,一匹漂亮的骏马做完了。接着,他又拿出一块红*的糖,卷成一个卷,在上面开个口,用铅笔捅一下,再在中间开个口,一个糖做的口哨就成型了,卖糖了再把口哨粘在马身上,这样一个带口哨的骏马就完成了,买主接过糖人,付了钱,便吹了起来,“嘟、嘟、嘟”这哨声清脆响亮,一点都不比一般哨子差!
我的心里痒痒的,于是向妈妈要了十二块钱,订了一个大龙虾。只见卖糖人拿了一块粉*的糖,捏成一个香蕉的形状,加上一块绿*的透明的虾黄,再加上两个巨大的大钳子,稍微修整了一会儿,再按上一个哨子,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龙虾就做好了,我连忙迫不及待地吹起来:“嘟——”真好听!
哨声,欢笑声,一直回荡在城隍庙的上空。
锦里吹糖人作文范文6
一看见那只小花鼠,我就被它牢牢吸引住。纤细流畅的长尾巴快要翘上天,尾巴两端的淡金*,中间一小段的白*,显得小花鼠更俏皮轻盈。如果见我伸出手,它翘着的尾巴会不会迅速偏到一边?它的耳朵尖儿、嘴巴尖儿、四只小爪都是金黄*的,后身上还点缀着红、绿两*,像穿着一件明丽的薄纱衣过夏,薄纱的纹理都清晰可辨;它多像一位被主人精心打扮过的小宝贝啊!
它正仰着小脸儿使劲儿嗅着鼻子,好像闻到了香味,正陶醉着;又好像刚美餐完,打着心满意足的饱嗝。如果没有被小棍固定住,或许它早就去寻美食了,或是找个小洞悠然然地睡上一觉。凑近仔细看,这只透明晶亮的小花鼠是空心的,就连那根细长的尾巴、小小的耳朵尖儿也是。在成都锦里这条民俗街的阳光下,泛着亮光的它不像塑料品,也不像玻璃做成的,那是什么做成的?
“小妹妹——,要不要做一个?”一位叔叔用婉转的成都话问我。他坐在一把竹椅上,后面的青砖墙上挂着一顶大斗笠、一件深棕*的厚蓑衣。我这才看到叔叔前方的招牌:暗红底*上三个金*毛笔字——吹糖人。叔叔的右前方是一口小如盘的鸳鸯锅,里面放着几块没熔化的枯黄*的糖、熔化后软软趴在锅里的米白*的糖。哦,这只活泼可爱的小花鼠是叔叔用锅里的糖吹出来的。曾听说过吹糖人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今天在锦里碰到了,我心中不禁一喜,又怎能错过这么好的时机,就对叔叔说:“您给我做匹小马吧。”
叔叔从冒着热气的锅里取出小金橘大的一团熔化的糖,在手心里快速揉搓着,不时吹口凉气给烫手的糖降温。糖很快被搓成窝窝头。叔叔用中指把底部顶到上面,窝窝头就成空心的了。把底部边捏合拢边往上拉,嘿,窝窝头变成一个顶如球、底细如空管的小葫芦,细管被拉长二十多厘米长,接着叔叔把柔软的它扯断,用嘴含着仅剩十几厘米长的它,好往球形糖葫芦里吹气。叔叔怎样把这个糖葫芦变成一匹小马呢?我暗自想着,只见叔叔从空管下糖葫芦顶部的下面拉出两条细长的腿,膝盖处打个弯,小蹄子揉得光滑圆润。
这时,我的身边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你挤我我挨着你,都紧盯着叔叔手里的糖葫芦,有的问在做什么、有的猜测在做什么。叔叔从糖葫芦底部前方捏、拉出两个小三角形、一个大些的三角形,然后把这整部分的糖团边拉长边吹鼓边拐成数字“2”的形状,这奇怪的做法让我们正疑惑这是在吹马吗?马的肚子、脖子、脸就在叔叔手下奇妙地诞生了!原来小三角形是两只马耳朵,大三角形是马的脸儿。叔叔从肚子下方捏、拉出两条腿,膝盖微微朝前屈一下,像我的膝盖,哦,叔叔先捏出来的马腿是马儿的后腿,和我们猜测的制作顺序不一样,所以,刚才我们疑惑不解;哦,原来,马的后膝盖是朝后屈的。
叔叔拿出一根棍子,在锅里转着圈儿缠上一点儿热糖,从马肚子下缓缓*,一边往里插一边继续吹着气,直到小棍挨着马背,被紧紧固定住。锅里的青烟不时飘动在叔叔身边,虽然身旁放着小风扇,可是叔叔还是满头的热汗。叔叔把吹气的空管轻轻一掰就断了(此时,糖已经硬了;如果是冬天,是不是要做得更快,不然糖提前凝固了,剩余部分怎么完成啊),留下的自然就是扬起的马尾巴。叔叔又从锅里取出一小块软糖,搓成圆柱形,粘在弯曲的马脖子后面,用剪*剪出马鬃,再用短毛笔染成红*,一绺绺马鬃就更清晰了。最后叔叔点上两只红*的眼睛,一匹小糖马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身边的人有的忍不住大声叫起好来,有的则纷纷小声赞叹着。
“来——小妹妹——”叔叔把小马递过来,接过这匹昂首扬蹄的小糖马,我发现它的尾巴和小花鼠的尾巴可是不同,小花鼠的尾巴翘得顽皮可爱,小糖马的尾巴扬得优雅淡定。我越看越喜欢这匹小糖马,喜欢它独特巧妙的制作过程,喜欢它轻盈流畅动感十足的外形,喜欢它淡雅清逸的颜*,喜欢我们的民间艺人把一样食物变成一门好玩精湛的手艺的创意。我还用手轻轻摸摸小糖马,已经变硬的它竟有些粘手。这才想到制作灵活自如的叔叔手里一直拿着的都是软软的黏黏的糖,可见,叔叔的手艺是多么娴熟。
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要做的生肖、甚至有四川的熊猫、动画里的卡通人物。我听了都舍不得走开,真想看叔叔怎样匠心独运地把他们做出来,看看他们与小花鼠、小糖马有着怎样的不同。可是,我又无法停留太多的时间。转身要走时,看到叔叔拿开小锅,锅下面是一个矮小的炉子,里面放的不是煤、不是炭,看不见火,而是少见的松软的金黄*木头粉末。有的粉末被焐黑了,有的仍是金灿灿的,特别好看,估计加热不会太快,锅里的糖是不会糊的。
吹糖人小学三年级作文7
*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而其中,最令我着迷的便是“吹糖人”了。
有一次,在一个景点的后门,我看见一位老爷爷用勺子装满了糖,一勺一勺地往热乎乎的锅里倒着。眼看着一颗颗糖粒慢慢地融化成了糖浆,我好奇极了。这时,妈妈走过来看到了,便对我说:“这是吹糖人。”我更加好奇了,就问老爷爷:“爷爷,能让我也试试吗?”老爷爷朝我慈祥地点点头:“那我们就来吹牛吧。”
什么?吹牛?我想我一定是听错了吧!我是来认真跟他学吹糖人的,可不是来学吹牛的!
这时,老爷爷一边用勺子舀了一点热气腾腾的糖浆出来,一边告诉我这叫“糖稀”。只见他把热糖稀往他自己沾了滑石粉的手上一倒,立刻揉搓起来,不一会儿就把它搓成了一个糖团。紧接着,他快速地把这个糖团吹出了一个小气泡。然后他就把这个糖泡泡递给了我,示意我放进嘴里,用力吹气。
我铆足了劲,猛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往里吹气,可是糖人却只吹大了一点点而已。这时,老爷爷在一旁不停地指点着我:“要一鼓作气直通通地吹进去。”妈妈也在我身旁不停地加油……
终于,老爷爷用他粗糙的双手接住糖人,让我停了下来。我松开口一看:好肥的一头牛啊!简直跟猪一样胖!老爷爷赞赏地看着我说:“这是今天吹的最大最壮的一头牛了!”我恍然大悟,难怪他一开始叫我“吹牛”呢!看着这头肥牛,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真希望“吹糖人”这样的民间手工艺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关于写吹糖人的作文8
吹糖人是旧时*的一个行业,*话为“吹糖人儿”。小贩们肩挑担子走街串巷,担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麦芽糖溶化所得)。
木架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放糖人。这玩艺儿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了,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是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也不肯离去,眼巴巴地盯着这些糖人。
小贩就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种形状,什么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最惹孩子喜爱的是孙猴。
听老人讲,早些年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为了让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两筒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孙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这一着颇受儿童欢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里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觉着甜滋滋的。
吹糖人艺人多为流动制售,每年除6、7、8、9四个月因气温高、湿度大不宜吹制外,晚秋、冬季、早春等季节皆宜,以冬闲时节为最佳。一般艺人走乡串村制售,逢节庆、庙会等群众聚集活动的场合,摆摊制售。
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希望吹糖人儿和剪纸、年画、泥人等东西作为传统文化艺术,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够有人继承和发扬他们,把这些古老的传统手艺保存下去,流传下去。
吹糖人六年级作文9
任融融的风酥软了筋骨,任悠哉的踢踏声敲击心房,流连于小桥流水、红花碧草之间,在窄巷间兜兜转转,突然就被前方密集的人群吸引了。
走上前去。呀,是捏糖人!见到这快要失传的手艺,我格外欣喜。找了个好位置,踮起脚尖,好奇地张望着。表演者是个中年大汉,肤*黝黑,戴一副黑边框眼镜,穿大红衣,显得滑稽又可笑。只见他灵巧的右手搅动盆中粘稠的糖浆,待其稍干,右手立即一抓,动作快、准、狠,拉出长长一串的糖黏。那糖黏越拉越细,变成了细丝,细得真叫人担心,怕会因一缕风的经过而折断,我在一旁真为之担心。轻柔的拉伸真是巧妙至极。待糖丝比小指的三分之一还细时,大汉咬去多余的一段,把剩下的一大段的一端含在嘴里,而将勺子背向身后,开捏起来。
长尾巴的老鼠,滚圆的身躯,尖尖的嘴巴,机灵的眼睛,活灵活现,妙!人群鼓掌喝彩,大汉也为自己的作品得意。他提出了互动的要求,若谁先举手,就白送糖人!这时,人群却没有丝毫反应,渐渐散去了。我听得到的是杂乱的脚步,其中混杂着吹糖人沉重的叹息。
风带我回到童年,似乎看到了孩童们围着糖人你争我抢,叮咚的小鼓和着欢声笑语响彻了多少个白天黑夜,而现在这民间艺术已走向末途。
沉重的叹息将拉我回到现实,我看见了一种正在消亡的美,而我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她。于是我走上前,“我要那只老鼠。”一种笑,一种希望似灰烬中的火星闪亮起来,我轻吮甜甜的糖汁。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也是一种珍惜。
重新踏在青石板路上,悠悠的古镇如果没有了经济效益,是否也会走上末途?想到这儿,便更珍惜与它共处的时光,连落在板上的脚步也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