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兄您好,

久仰你的大名,今日有幸能致函于你,实属人生一大乐事!在百忙之中,不胜荣幸能够向您请教一二。近日,我拜读了您的杰作,深感您坚持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所令人钦佩;更为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清闲生活而心生羡慕;以及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的执着所折服。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作文

您的作品无不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您钟爱之物;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象征。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的污浊;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您有精神食粮。我对您深感敬佩,您是我心目中的楷模,如同一朵高雅的菊花,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然而,我对于一味的隐居是否能解决问题心存疑虑。隐居,在我看来似乎是在逃避现实。为何不效法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何妨效法梅花,“孤芳自傲”呢?

与其逃避,不如勇敢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搏斗,留下千古的美名。我还有一事向您请教。酒,是文人墨客所喜爱之物。苏轼曾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酾酒临江”,在诗中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然而,最终是否都会陷入“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困境呢?为何要借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中热爱酒的人,能否告诉我您喜爱酒的原因?您是否也是为了逃避,用酒来*自己?抑或是为了在酒中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又或者是为了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

如果我有任何冒犯之处,还请陶兄勇敢地直面现实,成为那在污浊社会中独自绽放的一朵菊花。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

此致敬礼

写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2

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读过您的诗,比如田园诗,咏怀诗,饮酒诗,听过您的事迹。从对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们最近在学你,我知道,你有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心境。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

与您的初识是你的《桃花源记》您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的`社会。

近期我们学了您的几首诗,我我对您的诗充满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归园田居》。您写了您种豆的辛苦,可是种的豆,却没有几颗,我喜欢您归园田居,其乐悠悠的做法。我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乐

对您敬畏的学生石银豪

2015年4月2日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3

【赏析】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以四十个字的简洁空间,勾勒出了深邃的思想内涵,描绘了诗人隐居后的耕耘情景。

此诗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的田园生活。他借鉴了杨恽的诗作,通过“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两句,概括了自己在南山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这五个朴素的字眼清晰地描述了他的种植活动。诗人虽然出身士人,但缺乏田园劳作的经验,因此“草盛豆苗稀”也就不足为奇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清晨开始到夜晚,勤劳地耕作田地,满怀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构成了诗的第二层,表达了诗人在生活磨砺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后,对真善美理想的追求以及与现实社会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现了农业劳作的艰辛,深深地体验到了其中的苦辣。他选择归隐田园,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夕露沾衣”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两条路可选,他选择了归隐田园,不违背自己的心意。这种坚定的信念贯穿全诗,使其更加深刻。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勇敢地摆脱了传统束缚,选择了真实的生活。他的精神和人格深受后人的称赞和尊敬。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野草丛生豆苗稀。 清晨起床整治荒地,带着月*扛着锄头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心愿不违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