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饱含劳动*智慧的精美剪纸。图上是一个蒙古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奔跑在清早的草原上,四周彩蝶纷飞,鸟语花香,不难看出这是春季。看着它,我不禁想像出一幅男孩正与两头骆驼共同奔赴集市的画面……
春天的一个清晨,太阳初升不久,大地重复光辉。大草原上花儿绽放,飞虫漫天,鸟在枝头嬉戏,草在风中摇曳……如此一番恬静的美景令人心胸开阔。突然,一个黑点出现在地平线上,接着又出现两个。他们是正向城区进发的蒙古族男孩雅卓和他的两头骆驼。为什么雅卓选择在寒冷的早晨走出家门本该躺在被窝里睡觉的他又为何拉着骆驼穿越草原?原来,他是要到城市的集市上购买生活用品。一身朴素的民族服饰,太阳长年照射得通红的脸庞,一颗俏皮的虎牙,豪放的*格……总之,雅卓是个普通的草原男孩,但与人不同的是,他任何事都赶早。
骆驼一齐停下脚步,定定地站在那儿。它们昂首挺胸地四处张望,雅卓怎么拉也拉不动了。“拜托,能快点儿吗?如果再不尽快到达集市,那么一些东西就买不到了!”无奈的雅卓只得对着两头骆驼吼道。这是两头通人*的骆驼,它们相互对了一会儿,又迈开步伐。雅卓拉着它们越走越远,又变为三个黑点消失于地平线那头。一阵风吹过,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天依旧蓝,草依旧青,鸟儿与虫子依旧嬉戏于天地间,太阳光也依旧金碧辉煌……
母亲的呼唤打破了我的遐想,令我重回到现实。我盯着那张剪纸看了半天,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啊,生活中事事如此,早做早好,这样对自己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呢?我想,这样一张精美的剪纸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这个吧。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读后感范文2
臧可家说过:读了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这个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励志的书,书名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看了,从中知道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要写了:主人公浩浩是一名成绩优秀的一年级小学生,可人无完人。浩浩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爱谁懒觉。慢慢地,他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坏习惯,会阻挡了他的机器人博士的梦想,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改过来。最后,在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把这个贪睡的缺点改掉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做事情一定要先苦后甜。
记得有一次写字比赛,老师说这次的写字比赛是以个人为准。老师选择了我参加比赛,我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老师非常地相信我;担心的是:如果我写得不好,不但会给老师的脸上抹黑,还会失去老师对我的信任。所以,我下定决心:趁着还没开始比赛,我要抓紧练习,一定不能在老师的脸上抹黑。从那时起,我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就会拿出练字本出来练习写字,尽管当时我非常地辛苦,但比赛后的结果让我知道了我的辛苦并没有白费。过了几天,比赛开始了,我专心认真地写着每一个字,生怕写错了。时间到了,我把纸交上去了以后,手心和额头上布满了汗,因为我紧张得不得了。过了几天,比赛结果出来了,我获得了写字比赛的一等奖。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心想:这个成果可真是来之不易啊!先苦后甜的效果真好,我以后做事情一定还要先苦后甜。
第二个道理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快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比别人赢钱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才能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一步。
有一次,老师说学校会邀请家长来与我们一起上课学习。听到老师的这句话,我心想:我一定要提前预习,千万不能在家长的面前出丑。于是,我放学回家把作业写完后,就开始预习那天我们会上的课文。过了几天后,家长来到了学校,来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上课。刚开始,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环视四周,没有一个同学举手。于是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回答问题。老师又让我们朗读一小段,我有鼓起勇气举起了手,津津有味地朗读着。一节课下来,我是举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的,老师还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心想:以后我做事情一定要比别人快一步,不能慢过别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人生必知的两个道理。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名言,时时刻刻都提醒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早起的鸟儿吧!
读《昆虫记》有感范文750字3
“在世界上很少有人选择从事这个职业。我们并不指望能从中获得金钱回报,但我们并不在乎。因为在这份工作中,我们能够获取大量有趣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有意义。”
这段话摘自《昆虫记》,法布尔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深刻的见解。昆虫学这一领域的从业者稀少,因为在其中无法获得财富。但为何法布尔会选择从事这个职业呢?是因为对昆虫的热爱吗?没错。在他的野外实验室中,法布尔将昆虫视作同伴,甚至朋友,对它们怀有无比的敬意与喜爱,以至于沉浸其中,忘我地体验着昆虫世界的乐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深至心底,以至于在他的研究与记录过程中,不时用生动的语言对它们进行形象的比喻。比如,他形容蟋蟀时说:“上面一对则是控制码擦得器具,蟋蟀只用了其中4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百米之外,可以想象它的声音多么急促。”还有他对蜘蛛的描绘:“这些即将结束生命的‘苦行主义者’不愿死在蜂房里,于是他们自行解决了葬礼,让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可见,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之深。
在《昆虫记》中,我们不仅能学到昆虫学,还能学到其他学科知识,如解剖学和化学。法布尔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描绘得生动有趣。他的语言中毫无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这让我们能够从中学到真实可靠的科学知识,并加以吸收。然而,我常常在享受科学乐趣时,却很少体会到法布尔老人为此付出的艰辛。后人之所以能够进步,往往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这使我深刻感受到。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关于昆虫的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让我了解到为了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物而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了解到一种追求高雅情趣远离尘嚣世界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尊重。
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昆虫世界,而昆虫则让我永远铭记法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