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背唱《柳树姑娘》,同时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法和教具:
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通过欣赏音乐和创造声音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具包括电子琴和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造声音
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愉悦情绪。
创造春天的声音:
使用沙球模仿雨声,
学生模仿鸟鸣的声音,
使用大镲模仿雷声。
二、新歌《柳树姑娘》教学
听范唱《柳树姑娘》,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氛围。
提问:从《小宝宝睡着了》、《小红帽》、《再见吧冬天》、《大树妈妈》这四首歌中,哪一首与《柳树姑娘》最相似?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不同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学唱歌曲:
A. 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B. 使用整体跟唱法,教授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C. 让学生使用打击乐器如大镲或配以象声词如“沙”来伴奏歌曲,加深对节奏和音乐元素的理解。
动创编:
分组让学生根据歌词创编舞蹈,通过舞蹈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节奏。
分组表演:
让每组学生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分享他们的创意和表现力。
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收集含有小动物叫声的音乐作品,并带到学校与同伴分享,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声音的感知,还可以促进音乐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迎新春《柳树姑娘》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背诵,还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创造力。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小拜年》的音乐,体验*民间过年的气氛,感受其欢快热烈的特点。
通过表演《龙咚锵》,感受*小朋友过年时的喜庆和音乐情绪,学习使用红绸带和秧歌舞来表达过年的愉快心情。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演奏方法,并能运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龙咚锵》的唱法。
聆听音乐《小拜年》。
感受和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特别是通过民族打击乐器的使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以展现小朋友过年时的愉悦情绪。
教学难点
使用锣、鼓、镲为歌曲提供合适的伴奏。
教学过程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老师向学生介绍这些乐器,并示范正确的演奏姿势。
展示节奏谱,探索乐器的敲击方法。
学习《小拜年》:
老师导入东北音乐《小拜年》,让学生感受其节日气氛。
学生分组设计过年的情景,如放鞭*、舞龙等。
表演《龙咚锵》:
学生学唱歌曲,通过听唱方法掌握曲调。
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用手敲击锣鼓,体验音乐的情绪。
小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的演奏方法,探索如何通过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验过新年的欢快和热闹气氛,通过歌曲《过新年》表达这种情绪。
指导学生使用生活中的鞭*声创作节奏和乐曲。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过新年》。
利用生活中的鞭*声音效进行创作游戏。
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过新年》:
老师引导学生听音乐《过新年》,并与老师一起跟着节奏做动作。
学生通过观看春节晚会的录像,分享他们对节日庆祝活动的感受。
创作游戏:
学生讨论和模仿烟花的声音,分类并排列不同声音的节奏。
学生使用周围的物品模拟鞭*声,老师*奏《过新年》的乐曲。
锣鼓表演:
老师展示锣并讨论其使用场合。
学生模仿锣的声音,与伙伴一起创作锣鼓表演。
深入学习《过新年》:
学生通过听范唱和琴伴奏,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让歌曲更加热闹和喜庆,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加入锣鼓和舞蹈。
结束课堂:
老师和学生一起倒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