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纸船》赏析
1923年夏季,*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并于8月17日从上海搭乘约克逊号邮轮赴美留学。在航行途中,她于8月26日创作了这首《纸船》。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母亲的思念之情。开篇四行,诗人描绘了船上的生活场景,自己因为不愿浪费一张纸,便将其叠成船,从船上抛入海中。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是感情爆发的铺垫。
第二节诗句进一步刻画了纸船的命运,有的被风吹回船中,有的被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些结局都不符合诗人的心愿,她希望纸船能抵达自己希望它去的地方。因此,她每天都“不灰心的叠着”,可见她对这一愿望的执着和真挚。
诗的三、四节写出了诗人真正的愿望是她希望纸船载着她的思念和悲伤,流到母亲的身边。虽然她知道纸船不可能真的到达目的地,但这一想象却体现了她对母亲深切的思念。诗人用“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一句,表达了她对母亲梦中见到纸船的惊讶和欣喜。
全诗的构思巧妙,以纸船为载体,托物寓情,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诗行较长,语调悠缓,与思念母亲的绵长情感相呼应。
《草船借箭》课文片断赏析2
【教例】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小节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生:老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师:(一愣)是啊,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特点。提得真好。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略作思考)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特征,好吗?
(学生默读、思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促狭。(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评析】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原意是让学生通过对话的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欣赏故事情节的发展。然而,在朗读中,那单调的某某说使学生产生了疑惑。教师抓住这一机会,设计了给课文提示语加进人物神态、动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一随机应变之举,除了达到原来目标外,起码还有三得:一是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或直或曲的表露,从而加深了对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的个*和才干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二是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明白人物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该怎么处理语速、语音和语调;三是补充训练,使学生对如何运用好提示语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符合人物的地位、个*和办事目的以及所处环境,为学生作文中恰当用好提示语作了很好的指导。这真是一箭三雕。
*心《纸船》读后感3
在《纸船——寄母亲》中,*心以童心未泯的口吻,通过叠纸船这一充满童趣的行为,将深情寄托于纸船之上,将母爱之情刻印在每一张纸片上。纸船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媒介,连接着作者与母亲之间那份特殊的情感纽带。
*心女士借助诗歌,将对母亲的深情告白融入了这个小小的纸船之中。每一张叠成的纸船都承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每一次将纸船投向海洋,都是一次心灵的呼唤与寄托。而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体现在纸船的行为上,更融入到了每一个折纸的动作之中,无声地诉说着对母爱的无尽眷恋。
诗中的纸船,不仅是对母亲的表达,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在纸船的轻飘飞行中,诗人的思绪如同纸船一般飘荡在海的彼岸,寻找着家乡的温暖与亲情。纸船所代表的不仅是对母亲的眷恋,更是对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将诗人的思念之情穿越千山万水,抵达母亲的心灵深处。
*心的诗歌中融入了对母爱的深情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母亲在生活中默默地付出,用自己的爱呵护着孩子成长。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街头的清洁工,还是学校的老师,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爱与关怀。正是有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奉献,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通过*心的《纸船——寄母亲》,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爱的感恩与爱意。就像诗中所言,“一个人的一生不算长,但只要珍惜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相伴,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传递,便不会在世上白走一遭。” 愿我们珍惜眼前人,感恩母爱,用爱与奉献书写着生命中最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