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元谋人、*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
c、考古发现d、学者推断
2、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出土的粟和装粟的陶罐尖底陶罐圆形房屋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3、某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b、*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尧b、舜
c、禹d、黄帝
5、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d.会不会直立行走
6、下面这些对*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9、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0、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1、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
12、被尊称为华夏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3、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14、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
15、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最初主要是以什么为生()
a.农耕种植b.饲养家畜c.渔猎采集d.手工制作
16、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少而禽兽众,*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
1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人进步表现在:()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8、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
19、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
20、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要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蚩尤部落d.黄帝、炎帝部落
21、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a.*周口店*人遗址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2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d.以采集、狩猎为主
24、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
25、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二、非选择题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2分)
②、材料二*了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3分)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2分)这一变化出现在
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2分)
27、(12分)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3分)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3分)
(3)*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写出图a和b房屋好处。(3分)
28、(12分)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3分)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分)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3分)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3分)
29、(15分)从下图中找出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写出来并在图中标注出来。
(最少5处)
参考*
1-----5cdcdb
6-----10dddcb
11---15abbbc
16----20dadac
21----25bbcaa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2分)
群居生活
②、材料二*了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3分)
*人会用火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2分)这一变化出现在
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2分)
钻燧取火(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27、(12分)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3分)
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3分)
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3)*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自然环境不同
(4)写出图a和b房屋好处。(3分)
抵御风雨、保暖防寒,通风防潮
28、(12分)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3分)
半坡原始居民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分)
人面鱼纹盆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3分)
粟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3分)
文字
29、(15分)从下图中找出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写出来并在图中标注出来。
(最少5处)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和*2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
2.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3.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
二.论从史出
4.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位小队长是谁?
(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这一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
一、1.a2.b3.b
二、(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胜、吴广。
(3)会。
(4)*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他们的*首创精神,永远闪耀光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一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3、200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那一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
a、三星堆b、都江堰c、端午节d、故宫
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5、学习历史有一基本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给小明切脉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8、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实,警世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2008年*奥运会会徽“*印-舞动的*”融合了*的传统艺术形式是
①书法②雕塑③杂技④舞蹈⑤绘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0、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a.李*b.孔子c.屈原d.司马迁
11、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1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
1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
14、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各国的变革b.士人的四处游说c.阶级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17、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①司母戊大方鼎②青铜立人像③四羊方尊④青铜神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19、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七孔骨笛d.陶埙
20、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百姓的欢迎c.个人才能卓越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二、非选择题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古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2分)
②*,是*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的观点。(4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1分)
(2)诗中与右图相关的一句话是(1分)
(3)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
(4)最能*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
(2分)
(5)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分)
23、(10分)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6分)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3分)
24、(13分)读图做题。读下图,做一下题目
(1)在图1、2、3、4、5、6、7上,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7分)
(2)在图a、b、c中写出围魏救赵的战役、减灶诱敌深入的战役、纸上谈兵的战役。(6分)
25.读右图
(1)在图中的相应的位置标出相应的阶层的名称:(6分)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西周通过这个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1+3分)
26、(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1+1+1分)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1+1+1+1分)
③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2+1分)
参考*
1-----5caccd
6---10aadcc
11----15aabdd
16----20ddcad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古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请回答:
④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2分)
“*”。“和”的一是人与人的*,二是人与自然*统一。
⑤*,是*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的观点。(4分)
孟子保护环境,墨子“兼爱”“非攻”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1分)商鞅
(2)诗中与右图相关的一句话是(1分)城门立木
(3)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竣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4)最能*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
(2分)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分)强国先富民
23、(10分)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
战国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6分)
⑴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⑵改革*制组建强大的*队
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3分)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4、(13分)读图做题。读下图,做一下题目
(3)在图1、2、3、4、5、6、7上,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7分)
(4)在图a、b、c中写出围魏救赵的战役、减灶诱敌深入的战役、纸上谈兵的战役。(6分)
25.读右图
(1)在图中的相应的位置标出相应的阶层的名称:(6分)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西周通过这个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1+3分)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6、(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1+1+1分)商鞅变法356年商鞅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1+1+1+1分)
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⑶根据*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竣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⑷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⑥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2+1分)
成功,商鞅的死值得,看变法是否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4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
a.桀b.纣
c.汤d.启
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
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a.祭祀天地b.祭祀祖先c.祭祀社稷d.祭祀神灵
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参考右图: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西周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朝
12.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b.问鼎中原c.朝秦暮楚d.退避三舍
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改革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人类智慧的提高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1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奖励*功,按功受爵
16.右图所示器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请问该文物是制作于什么时期?
a.夏朝b.商朝
c.西周d.西汉
17.伴随着*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创立;请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19.追求与建立*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仁者爱人”、“从政以德”
c.“兼爱”、“非攻”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2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
特点的是
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赵州桥
一、非选择题(共50,21题1822题1523题17)
21、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3)
(2)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由。(4)
(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2)试说明你的理由。(2)
(4)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
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2)
⑸、学习了商鞅变法,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
22、观看下列两幅战争图片并回答问题(15)
请回答:
⑴、图一、图二所示战争个发生在什么时期?(4)
⑵、说出上图所示两次战争的作战双方及战争的结果?(4)
⑶、比较一下两次战争的不同点?(3)
⑷、简单评价一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4)
2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
材料一:《左转》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有四十人。
材料二:《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制度?(5)
⑵、从材料中看出在西周,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3)
⑶、西周的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5)
⑷、分封制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中你又怎样的认识?(4)
单元作业题2
1、选择题
1——10:dabcbcdbbb
11——20:bccbdbacca
二、非选择题
21、(1)目的:变法图强;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2)达到了了。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富强起来,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3)站在法家一边;原因:在他采取措中,加强刑罚,以此维护统治秩序。
(4)战场立功。⑸、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树立改革意识,才能与时俱进。
22、⑴、商周时期春秋时期⑵、周国与商朝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晋国与楚国晋*大败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⑶、牧野之战是一场周国*商朝的正义战争晋楚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⑷、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一方面,一些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23、⑴、分封制⑵、亲属⑶、略
⑷、要根据现实需要,适时进行*制度改革。
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x2)3的计算结果为()
a.3x2b.x6c.x5d.x8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5+x5=x10b.x5-x5=2x10c.(x5)5=x25d.(a2b)2=a2b2
3.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如果a=(-99)0,b=(-0.1)-1,c=(-)-2,那么a,b,c三数的大小为()
a.a>b>cb.c>a>bc.a>c>bd.c>b>a
5.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3b)(3a-b)b.-(3a-b)(3a+b)
c.-(3a-b)(-3a+b)d.(3a-b)(3a-b)
6.如图,∠l=∠2,∠dab=∠bcd,给出下列结论:①ab∥dc
②ad∥bc③∠b=∠d④∠d=∠da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7.如图,已知ab∥cd.则角α、β、γ之间关系为()
a.α+β+γ=18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360°
8.a、b、c、d四根竹签的长分别为2cm、3cm、4cm、6cm.从中任意选取三根首尾依次相接围成不同的三角形,则围成的三角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如图,在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计算两个图形(*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a.a2-b2=(a+b)(a-b)
b.(a+b)2=a2+2ab+b2
c.(a-b)2=a2-2ab+b2
d.(a+2b)(a-b)=a2+ab-2b2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2x=a,2y=b,那么2x-y=a-b;
②满足条件的n不存在;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且这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④在△abc中,若∠a+∠b=2∠c,∠a-∠c=40°,则这个△abc为钝角三角形.
⑤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a.0个b.1个c.2个d,3个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直接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1.计算(-2x2y3)2=_______;(5)-x2.(-x)2=_______。
12.计算(-3)100×=_______;
13.某种感冒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1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米.
14.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15.若an=2,an=3,则a2m-n的值为______.
16.(x2-mx+1)(x-2)的乘积中不含x的二次项,则m的值是______.
17.若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_______.
18.已知x+y=5,xy=6,则x2+y2=_______.
19.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米.
20.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4°,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0分,请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1.计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1)(2)2m2(-2mn)(-m3n3)
(3)(-x3)2+(-x2)3-xx5(4)k(k+7)-(k-3)(k+2)
(5)(3x-2y)2-(2y-3x)(3x+2y)(6)(2a-b+3)(2a+b-3)
22.(5分)如图,将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直角△def,其中ab=8,be=10,dm=4,求*影部分的面积.
23.(5分)化简求值:(2x+y)(x-2y)-2x(x+y),其中x、y满足x2+y2-2x+4y=-5.
24.(6分)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b=70°,∠acb=50°,
求∠edc和∠bdc的度数。
25.(6分)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26.(10分)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
(1)∠abe=15°,∠bad=40°,求∠bed的度数;
(2)作图: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垂足为f;
(3)若△abc的面积为60,bd=6,则△bde中bd边上的高为多少?(请写出解题的必要过程)
(4)过点e作eg//bc,连结ec、dg且相交于点o,若s△abc=m,s△cod=n,求s△eod(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及*6
一、认真选一选(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最小的正数b.有最小的自然数
c.有最大的有理数d.无最大的负整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b.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c.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d.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如图,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比b大b.b比a大
c.a、b一样大d.a、b的大小无法确定
4.两个有理数相除,其商是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a.都是负数b.都是正数c.一正数一负数d.有一个是零
5.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研究的某种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820千克.某地今年计划栽插这种超级杂交水稻3000亩,预计该地今年收获这种超级杂交水稻的总产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a.2.5×106千克b.2.5×105千克
c.2.46×106千克d.2.46×105千克
6.若︱2a︱=-2a,则a一定是()
a.正数b.负数c.正数或零d.负数或零
二、认真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7.-23的相反数是;倒数是;绝对值是.
8.计算:19972×0=;48÷(-6)=;
-12×(-13)=;-1.25÷(-14)=.
9.计算:(-2)3=;(-1)10=;-3-2=.
10.在近似数6.48中,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11.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个;冬季的某日,上海最低气温是3oc,*最低气温是-5oc,这一天上海的最低气温比*的最低气温高oc.
12.如果x<0,y>0且x2=4,y2=9,那么x+y=
三、计算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3.(-5)×6+(-125)÷(-5)14.312+(-12)-(-13)+223
15.(23-14-38+524)×4816.-18÷(-3)2+5×(-12)3-(-15)÷5
四、应用题(每题8分,共16分)
17.某班抽查了10名同学的期末成绩,以80分为基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的结果如下:+8,-3,+12,-7,-10,-3,-8,+1,0,+10.
(1)这10名同学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2)10名同学中,低于80分的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3)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18.一个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血压,下表为病人周一到周五收缩压的变化情况,该病人上周日的收缩压为160单位.
星期一二三四五
收缩压的变化(与前一天相比较)+30-20+17+18-20
问:(1)本周哪一天血压最高?哪一天最低?
(2)与上周日相比,病人周五的血压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1.b2.d3.b4.c5.c6.d
二、7.23;-32;23.8.0;-8;16;5.
9.-8;1;-9.10.百分,三.11.四;812.1
三、13.514.615.116.38
四、17.(1)最高分是:80+12=92(分)最低分是:80-10=70(分)(2)510×100%=50%
(3)[80×10+(8-3+12-7-10-3-8+1+0+10)]÷10=80(分)
18.(1)周一最高,周二和周五最低(2)周五的血压为:160-20=140是下降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7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和蔼(ǎi)颓唐(tuí)倜傥(tìdǎng)弥漫(mí)
b、执拗(ǎo)骊歌(lí)夹袄(ǎo)骇人(gāi)
c、盔甲(kuēi)花圃(pǔ)麻渣(zhā)迸溅(bèng)
d、系绳(jì)伫立(zhù)沮丧(jǔ)湖泊(pō)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欣赏)
b、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害羞地笑)
c、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d、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讥笑,即讥讽和嘲笑)
3、选出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d、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轻捷瞬息蝉蜕人声鼎沸b、麻渣脑髓恐惧荒草萋萋
c、延绵花甫方正来势汹汹d、肿胀嫉妒幽寂人迹罕至
5、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b、一切都/是瞬息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d、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6、把下列词语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黄*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__________,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_,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___________在丛林深处。
a、探索站立消失b、涉足站立不见c、涉足伫立消失d、探索伫立消失
7、下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写的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游玩的过程。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标题不仅指的是爸爸的夹竹桃花败落,也指的是她爸爸去世了。
c、《丑小鸭》一文是作者安徒生的自我写照。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强调的是积极向上,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8、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琴。
b、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c、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9、下列文言文词语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属于)父异焉(对此(感到)高兴)...
b、并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日扳仲永(通“攀”,牵,...
引)
d、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彼其受之天也(他)..
10、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为()。
a、《昆虫物语》b、《昆虫生活》c、《昆虫的快乐》d、《昆虫奥秘》
11.选出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映衬百草园神话般的*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b.长妈妈的迷信故事意在吓唬孩子,鲁迅是在批判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c.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表现了劳动*的智慧和力量。
d.故事纯属虚构,用以告诫人们:世界上不存在有尽善尽美的事物。
1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泯然众人矣d.余闻之也久
阅读选择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捧()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3.作者写了冬季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在表述上主要运用了()
a.描写记叙b.描写说明c.记叙议论d.记叙说明
144.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2分)
a.铺垫b.对比c.欲扬先抑d.象征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1)未尝识书具尝()
(2)或以钱币乞之或()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先人()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7.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6分)
(二)
推敲
(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始欲作“推”字,练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18.解释加点的字。(4分)
(1)(贾)岛初赴举京师()(2)韩立马良久()..
(3)练之未定()(4)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19.你认为“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哪个好?为什么?(2分)
20.请用简短的语言阐述“推敲”的精神。(2分)
21.你还知道文学史上其他“推敲”的故事吗?请举一例。(2分)
(三)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
因为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采,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22.选文的开头反复地写“快回家去!”,你能猜到我此时的心理活动吗?(2分)
23.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3分)
24.文中倒数第二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关系?(3分)
(四)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自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
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在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土……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25.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入的恰当词语是(3分)
a.慈祥b.慈善c慧爱d慈悲e.朦胧f.??g.依稀h.模糊
(____)(_____)
26.“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下列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1)我的_________世界
(2)十四五岁的你,正步入青春的花季。在成长的岁月中,你一定有过欢
笑和泪水,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请你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17.填空: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8——21*:(1)到(2)很(3)反复思考(4)详细地
、*:“僧敲月下门”好。夜深人静,以“敲”字衬托,更显静谧。
、*:略(围绕“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揣摩,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来答即可。)
、*:略(提示:如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推敲,以及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都可以。)22——24*(二)1.“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并有一种对即将发生的父亲去世的预感。2.这是为爸爸的病故给我心中造成的悲痛作感情的铺垫和渲染,写到弟妹的玩耍是暗示年纪最大的13岁的“我”从此将担负起家庭“大人”的重担。
3.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了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真正成熟起来了,将要担负起家庭里一部分重任。隐晦的提及爸爸去世了,花儿是一种借喻的写法,借花儿来写爸爸。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爸爸的怀念。这里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表达对爸爸的深切怀念。
25——28*.cf
.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连夜给父亲买抢救*,写信求*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
.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