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是一个公司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赚到的第一桶金。企业文化是整个公司大环境的管理、交流、处事的一种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对于公司单个成员来讲,直接影响他的处事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然而在这十几天的工作中,在一些流程及品质标准和原则问题上我们一些中管理人员却常说:“在xx就这样,要适应大环境。。。",作为品质人员的我不敢苟同,从这儿体现出相对一部分人员已经失去了往好的方向变革的心态和勇气,这是很可怕的,公司正在推行向*标准化看齐(推行iso),这样一来这种现象必将成为标准化进程的阻力,也必将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绊脚石,公司更需要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层次感分明、分工详细、素质优良(技术、管理、品质观念、个人素养)、密切配合沟通、共荣辱共进退的一个团体。
二、公司缺乏一个pmc部门对每个项目在各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度进行计划和跟进,易导致各部失去目标和方向感,在有些环节还容易出现掉链子的可能。
三、从目前来看,公司相对注重技术和加工制造两大领域,而忽略质量管理的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
1.中高层管理的早会内容,主要在强调技术和生产状况,而讲述品质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或是没有。
2.在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进度发生冲突时,我们项目和生产管理人员往往以妥协品质原则和标准为处理依据(如“这批货先出吧,下批再改善”或者是“如果这个问题要这样管控的话,恐怕生产做不了哦<客户已经有了标准,缺乏改善意识>”再就是“就这样做吧,客户上次好像没反映这个问题<侥幸心理>”)
为改善这种现状,有以下提议:
公司高层重视质量管理的平衡发展,提高“品质”在公司应有的威望和分量,强调和宣传品质。组织对全员进行品质知识和品质意识方面的培训,如观看一些品质方面的视频(建议组织观看海尔的发展史纪录片)。对来料、制程(包括试模检查)、出货等检验数据进行收集,建立一个mrb数据库,每周、每月、每年进行一次品质总结,要求所有相关责任部门参与分析和对策,并要求做出下一周、月、年的质量管控计划,由品质部对其对策和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检举。在公司范围内组织建立一个qcc改善小组,共同组织和维护各个环节的品质运作状况,并定期由qcc小组组长组织各种qc活动和会议。…不定期组织管理评审会议,组织对产品从设计到客户交付过程中每个部门间、每一个运作系统中的充分*、有效*和适宜*进行评审,不断优化及持续改善流程,从运作体系上为质量管理做好铺垫。
四、目前在品质的实际控制上缺乏层次感。现项目部门在塑胶方面对前期项目开发、制程及供应商品质全程插手管理,致使品质部在对产品各个阶段的管理上失去了应有的层次感和自主的管控、判定能力,在品质的策划和各项工作展开中增加不少阻力,使品质目标的实现增加难度。建议,在塑胶板块,每一个新开发产品,由项目跟进完成两次客户交付后,期间应把客户对产品的各项品质、工艺、物*要求和内部生产的稳定状况等记录并做成标准文件,随同客户提供的各种样板一起和品质部进行交割(如有外包,则须把外协厂质量管理信息一起交割),把品质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交给品质主导,必要时可参与评审,而不参与判定。
五、品质内部品管员缺乏督导和培训。需建立培训管理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和考核,以增强其工作技能和效率。
六、现场5s和目视化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以上是我个人之见解,牛犊小子不知所云,冲撞之处,万望见谅!
品质主管的述职报告2
品质主管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我所提交的述职报告。我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技术和品质方面的主管,努力致力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产品品质。以下是我在XX年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品质工作的重点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公司市场占有率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我特别注重了品质工作。我们深知,在产量攀升的情况下,品质稳定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动态品质*与碰头制度、动态品质评审等,以确保品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品质数据的准确*和可预测*,使得产品在出厂前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在外场在线故障率、厂内试车故障率和废品损失率等指标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三包故障率仍存在挑战,主要原因在于新产品的可靠*和寿命尚有提升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
新产品研发工作的推进
XX年,我们面临着产量压力较大的情况,同时也有多个新产品的研发项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不仅加强了对新产品的计划制定和执行,还与工具厂进行了密切合作,及时解决了出现的问题,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在新产品研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包括完成了XX样机的研制、超短发动机的批量生产等。
技术准备工作和生产线调整
我们认识到技术准备工作对于生产的重要*,因此提前做好了技术准备工作,并进行了生产线的优化和调整。通过对生产线的逐工序测评和技术改造,我们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发挥了资源的效益。
技术改造和攻关工作
我们完成了xx二期双加工和零部件生产的新产品规划工作,并配合x研究院完成了可行*研究报告。同时,我们还对超短机的专用零部件进行了生产线的设计和建设,为新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工作及不足之处
在品质攻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在协助总经理主管工作方面还存在不足,未能带来创新*的工作。同时,我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技术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克服这些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XX年重点工作展望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抓好品质稳定和提升工作,并着力推进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准备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关注xx前驱动变速器的工作,完善生产线规划,提高老产品的生产能力,以及做好新缸体线的转产工作。
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我将不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礼
[你的姓名]
品质管理概念3
品质管理(Quality Control)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方法,通过全员参与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顾客满意的标准,从而实现长期成功。在主流商业管理教育中,如EMBA、CEO12篇和MBA课程中,品质管理被视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企业只有在买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利益。因此,生产、销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变得至关重要。为了实现满足顾客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必须追求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持续改进,通过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法解决各种问题,这就是品质管理的核心活动。
品质管理关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其基本要素:
人力(Man):员工是企业所有品质活动的执行者。他们的能力、素质和参与度直接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设备(Equipment):机器设备和工作模具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稳定*和*能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制造质量。
材料(Material):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质量。管理好供应链,确保使用优质原材料是品质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
方法(Method):企业的文化、行为准则、技术手段以及标准规范等构成了企业的“Know-How”,也是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良好的方法论能够保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效率化。
环境(Environment):外部竞争环境和生存环境,以及内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产品的制造过程。管理者需要关注并优化这些环境,以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品质管理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精神。只有通过不断地优化各个要素,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建立起一个稳定而高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双赢局面,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品质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